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健康月刊》 > 2011年第4期
编号:12291593
探讨准分子激光角膜屈光手术的临床研究与疗效分析
http://www.100md.com 2011年4月1日 《中国健康月刊》 2011年第4期
     【中图分类号】R32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5-0515(2011)04-0201-01

    目前,准分子激光角膜屈光手术已成为屈光矫正的首选方法,其疗效也得到了医生和患者的认可。然而,随着屈光手术的开展,愈来愈多的医生认识到这类手术在改善视力的同时,也带来了一系列问题,如对比敏感度的降低、夜间眩光、低对比度视力的下降等等。随着波前像差概念的引入和深入,人们逐渐认识到这些问题与眼波前像差的改变密不可分[1-2]。已有多篇文章报道,在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er in situ keratomileusis,LASIK)[1,3]术后,眼总高阶像差增大,但关于角膜、晶状体像差的变化则少见报道。本研究通过光路追踪原理(逐点扫描式)的波前像差分析仪(iTrace3.1)评估了角膜屈光手术对眼角膜、晶状体波前像差的影响,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临床资料:前瞻性、连续性选择2008年4月至2011年4月在我院屈光手术中心接受角膜屈光手术的近视患者777例(1554眼),其中男性463例,女性314例,年龄范围18~36岁,平均年龄(23.6±4.8)岁。患者的屈光度稳定2年以上,停戴角膜接触镜2周以上,排除其他眼科疾病。按照屈光度分为Ⅰ、Ⅱ、Ⅲ 3个亚组(分别为低、中、高度近视组)。

    医生向患者详细讲解手术相关事项,由患者自愿选择手术方式,按照手术方式分为标准LASIK组(LASIK)、角膜地形图引导的LASIK组(TOGCA)、波前像差引导的LASIK组(WAGCA)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6300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