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健康月刊》 > 2011年第5期 > 正文
编号:12290960
外固定架同期治疗四肢骨折伴皮肤缺损的临床研究
http://www.100md.com 2011年5月1日 王阳明
第1页

    参见附件。

     【摘要】目的:探讨采用外固定架同期治疗四肢骨折伴皮肤缺损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06年4月到2008年10月在我院进行治疗的四肢骨折伴皮肤缺损患者169例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皮肤缺损。均进行手法骨折复位手术和皮瓣植入手术。所有研究人群均签署知情同意书,愿意参加本次研究。结果:研究人群术后发生并发症的例数为19例,其中真空渗液为13例,占7.69%。针孔感染的病例为3例,占1.78%,固定针松动为2例,占1.18%,断针例数为1例,占0.59%。术后随访时间为2.74±0.34年,最长时间为4年,最短时间为1.5年。出现并发症患者为3例,占1.78%。其中封闭性骨折为2例,占1.52%,开放性骨折为1例。结论 采用外固定架同期治疗四肢骨折伴皮肤缺损的临床疗效较好,恢复时间短、并发症发生率少,应加强推广。

    【关键词】外固定架; 四肢骨折; 皮肤缺损;术后并发症

    【中图分类号】R266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5-0515(2011)05-0217-01

    临床比较常见的四肢骨折患者常常会伴随部分皮肤缺损,这就为临床治疗带来了难度,不仅需要进行传统的骨折复位治疗,同时应又要进行皮肤植入手术,这就有可能造成治疗时间的延长和并发症发生率的增加。采用外固定治疗骨折是临床顾客常见的手术方法,具有创伤小、痛苦少、愈合快和不需要进行二次手术的优点,是目前治疗四肢骨折常用的方法和手段,本研究选择169例患者进行研究,线分析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的选择 本研究选择2006年4月到2008年10月在我院进行治疗的四肢骨折伴皮肤缺损患者169例进行研究,其中年龄分布为41.6±10.7岁,最大年龄为67岁,最小年龄为21岁、男性为113例,女性为56例,封闭性骨折患者为132例,开放性骨折为37例、所有患者均存在皮肤缺损,最大面积为10*12cm。研究人群进行外伤治疗到手术时间为37.4±8.9h,最长时间为70h,最短为1h。所有研究人群均签署知情同意书,愿意参加本次研究。

    1.2 治疗方案的选择 手术前应对患者进行必要的全面的检查,在保证患者生命体征正常的情况下,进行局部麻醉。同时选择与患者骨折部位相符合的外固定架进行治疗,在X线的指引下,进行手法恢复,在封闭穿针后进行外固定架置入。若患者为手法复位困难患者则必要的情况下做小切口,长度为3~5cm之间,在X线引导下进行手法复位并固定。若患者为软组织受伤严重且皮肤的缺损较多时应进行清创处理后再进行皮板植入手术。在进行皮瓣植入手术后应进行定期的X线检查,及时调整外固定的位置。

    2 结果

    2.1研究人群术后发生并发症的例数为19例,其中真空渗液为13例,常发部位为肌肉丰富的组织例如股骨干。出现针孔感染的病例为3例,主要表现为皮温升高,肿胀等,出现固定针松动的患者为2例,出现断针例数为1例,为骨折愈合后除去固定针过程中发生的,常发部位为骨干侧皮皮质处,见表1。

    表1 研究人群术后并发症分析[n(%)]

    骨折类型例数针孔渗液针孔感染固定针松动断针

    骨折患者16913(7.69)3(1.78)2(1.18)1(0.59)

    2.2 研究人群术后随访情况分析:术后对患者进行随访,随访时间为2.74±0.34年,最长时间为4年,最短时间为1.5年。术后随访情况比较表明,出现并发症患者为3例,占1.78%。其中封闭性骨折为2例,占1.52%,均为手术后1年出现小腿植皮部位发生部分坏死,开放性骨折为1例,为小腿移植皮瓣坏死而失败,后经再次植皮,无菌护理后成功,见表2。

    表2 研究人群术后随访情况分析

    骨折类型例数(n)随访并发生例数(n)发生率(%)

    封闭性骨折13221.52

    开放性骨折3712.70

    3 讨论

    临床研究显示对于四肢骨折同时伴随有部分皮肤缺损的患者的治疗应同时进行骨折复位和皮肤缺损的治疗,两者都存在时间的要求。对于皮肤缺损患者治疗的方案一般为为皮瓣植入术,而四肢骨折的治疗方法多为手法复位后进行外固定以维持复位。但两者治疗过程中可能存在部分冲突,外固定治疗过程中可能有对患者的皮肤造成一定的损伤,这就增加了治疗的难度。若采用内固定术虽然对患者的皮肤不造成损伤,但伴随皮肤缺损的四肢骨折患者采用内固定时增加了感染机会和必须进行二次手术,其危险性更大[1]。1.骨折臂部前外侧切开;2.逐层切开,分离出桡神经并给予保护,尽量少剥离骨膜;3.然后在肱骨骨折近心骨段4cm、8cm处各穿入直径3mm钢钉2枚,依同法在骨折远心段4cm、8cm处亦各穿入直径3mm钢钉2枚,使4枚钢钉平行,且垂直穿过肱骨干,并在骨折处植骨;4.最后,组装加压外固定器,固定各枚钢钉后,向中心旋扭两侧螺钉,使两骨断端靠拢接触,给予轴向外压外固定,冲洗伤口,逐层缝合伤口。术后5-7天拍片检查,了解骨端对位情况并随时进行加压调整,术后两周拆线进行上肢功能练习。术后定期复查,直至骨愈合拆除外固定器。固定术有骨折外固定和骨折内固定之分,骨折外固定术是利用外固定架对骨折端进行复位和固定的一种治疗手段。它经软组织将内植物(钢钉或钢针)穿过骨折的远、近端,然后通过连杆和固定夹将裸露于皮肤外的内植物彼此连接起来,以达到复位、固定骨折和矫正肢体畸形的治疗目的。骨外固定架由固定针、固定夹钳和连杆三个基本部位组成。目前使骨折端间产生微动的单边动态外固定架在骨外固定中占有主导地位。随着肢体受高能量损伤的的增加,外固定架因其创伤小和没有医源性加重骨折端的血运破坏和更符合骨折愈合的生理进程等特点,在处理严重的骨骼肌肉创伤、复杂的邻近关节骨折和四肢骨折方面,成为骨科医生手中不可或缺的法宝。

    采用外固定治疗四肢骨折同时伴随有部分皮肤缺损的患者有着自身的优点,其可采用将缺损部位架空,从而防止了患者皮肤植入区域的再次受到伤害,这就有助于治疗,增加了治疗成功率[2-3]。但也可能存在感染等并发症的发生,对此应及时进行抗菌消毒处理,采用无菌操作,对于固定器与皮肤接触的区域,其纱布不应过紧,这就有助于进行手术部分分泌物的清除[4],同时应积极的进行碘伏消毒处理,保持治疗和恢复环境的清洁。本研究显示采用外固定架同期治疗四肢骨折伴皮肤缺损的临床疗效较好,恢复时间短、并发症发生率少,应加强推广。

    参考文献

    [1] 白晨平,鲍铁华.四肢大面积皮肤剥脱伤脱套伤的治疗体会[J].中医骨,2007,19(8):47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4296k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