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健康月刊》 > 2011年第6期 > 正文
编号:12289825
279例青少年运动员踝关节扭伤疗效分析
http://www.100md.com 2011年6月1日 屈繁华
第1页

    参见附件。

     【摘要】目的:通过对北京市崇文区青少年业余体校279例踝关节扭伤不同时期的治疗,观察其最佳治疗时间,指导运动员及时、准确地进行治疗。同时对其疗效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踝关节扭伤后2小时内进行冰敷等处理,其临床痊愈时间为11天,伤后48小时内就诊者其痊愈时间为14.5天,经粗暴手法处理或超过48小时就诊者其痊愈时间是35.5天。结论:踝关节扭伤后应及时进行冰敷、外敷中药等处理。

    【关键词】运动员;踝关节损伤;治疗;疗效分析

    【中图分类号】R55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5-0515(2011)06-0011-01

    在青少年业余训练运动中容易发生各种损伤。其中踝关节扭伤的发病率较高,运动创伤流行病学研究发现其发病率为4.49%,约占急诊运动创伤病例的16 %,有作者统计在青少年业余训练的运动创伤中,踝关节损伤占41.4%,在日常生活中踝关节损伤也较为常见。对有骨折、脱位的损伤无论病人还是接诊的医生都能引起足够的重视,从而得到有效的治疗。但对无骨折、脱位的踝关节扭伤则往往不引起病人乃至医生的重视,未给予有效的早期诊治,以至日后导致踝关节不稳。如何正确处理踝关节损伤,使之早日恢复功能,则成为体育院校医生必须解决的问题。我校自2006年1月-2011年3月收治无骨折、脱位的踝关节扭伤病人多例,其中仅279例得到有效的治疗并随访,现总结分析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本组病例279例,均为闭合性踝关节扭伤。其中男性176例,女性103例;年龄最大19岁,最小9岁,平均15.6岁;受伤部位右踝187例,左踝92例;其中内侧损伤67例,外侧损伤212例;全部病例无合并骨折、无皮肤破损。本组279例病例中受伤后2小时内就诊者107例,受伤后48小时以内就诊者134例,伤后48小时或经粗暴手法揉搓、或局部热敷等不正确方法处理后就诊者38例。

    1.2 检查诊断方法:症状体征:本组279例均有明确的外伤史, 伤后踝关节外侧或内侧疼痛、肿胀、功能障碍,局部压痛甚至瘀斑,跛行或不能行走。内翻或外翻应力试验阳性。前后抽屉试验阳性或可疑阳性。踝关节主动屈伸活动度与健侧对比相差20°以上,此点为手法复位的必须条件。辅助检查:279例均拍摄双侧外翻或内翻位的X线片,对比观察关节间隙的变化。其中69例作了踝关节CT检查。

    1.3 治疗方法:伤后2小时内就诊者,停止运动保持不动。特别是不要让受伤的部位活动。掌握了解受伤的程度。在患部敷上冰袋;用弹力绷带将冰包固定住,把患部举到比心脏高的位置,感觉消失或者是经过20分钟把冰袋拿掉,使用海绵橡胶垫子和弹力绷带作加压包扎,根据损伤的程度每一个小时或一个半小时用冰袋进行冷敷直到患部的疼痛得到缓解为止,睡觉时把弹力绷带拆去,睡觉时也要把患部举到比心脏高的位置,次日清晨开始重新进行上述处置,然后在受伤部位外敷自制四黄散,绷带加压包扎,托板固定,抬高患肢,制动,隔日换药。3天后做伤肢推拿治疗。按摩手法以郑怀贤氏伤科按摩术为主,以轻为宜,先进行患部表面抚摩,再行手法分筋理筋,结合指针刺激解溪、昆仑、足三里、太溪等穴位,指针刺激以患者有酸胀感为度,脉、昆仑、足三里、悬钟、每穴点揉78次。尔后进行拔伸整复,助手握住小腿上端,医者一手握住足跟部,另一手握住足背部,两人作对抗拔伸牵引约3 min,尔后医者先使患者足部极度内收(在牵引过程中进行),趁患者不注意时,由极度内收突然向前下一拉,可听到“喀嚓”声响,表示筋络异位或关节错位已复位。即可让患者试验性走动,此时疼痛可明显减轻。整复后,用绷带自小腿内侧下1/3处螺旋一周,经外踝绕过足底,经外侧足背回拉于小腿内侧下1/3处,行8字型包扎固定。1周后配合TDP做局部按摩治疗。肿胀严重者内服消肿止痛类药。伤后48小时内就诊者,外敷活血、化淤、止痛类中药治疗,对淤血肿胀严重者用弹力绷带加压包扎固定,并抬高伤肢制动, 1周后做推拿按摩并配合TDP治疗。对伤后作粗暴手法揉搓或局部热敷等不正确处理,或伤后超过48小时再就诊者,先给予轻手法按摩,并作分筋理筋和向心性推拿以利消除肿胀,尔后外敷消肿止痛类中药,包扎伤肢,固定伤肢于功能位,制动,隔日换药。局部肿胀疼痛好转后再用中药熏洗伤肢和配合TDP作按摩治疗。

    1.4 疗效评定标准:参照有关作者制定的疗效评定标准,并根据治疗后临床症状的改善和功能恢复情况,将疼痛、局部肿胀、压痛完全消失,关节功能恢复、行走自如、生活自理作为临床治愈标准。

    2 结果

    经过上述方法治疗后踝关节损伤一般均能恢复正常功能。但是踝关节损伤后就诊时间不同,处理方法是否得当,其治愈时间也不同。表1显示,伤后2小时以上48小时内就诊与伤后2小时内就诊相比,所需治愈时间延长,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2.38,p<0.05),伤后超过48小时就诊与伤后48小时内就诊相比,治愈时间更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79,p<0.01)。

    3 讨论

    3.1 踝关节的解剖特点与受伤机理:踝关节扭伤后若无骨折、脱位则以韧带损伤为主,踝关节内侧韧带主要是三角韧带,包含四束,即距胫前韧带、胫舟韧带、距胫后韧带、跟胫韧带;腓侧韧带分为三束,即距腓前韧带、跟腓韧带、距腓后韧带。踝关节外踝较内踝长且防止外翻的胫侧三角韧带远较防止内翻的腓侧副韧带为强,所以踝关节扭伤以内翻位损伤为多见,由此临床踝关节外侧损伤远较内侧多, 本文所统计的数据也说明了这个问题。距腓后韧带是踝关节外侧三束韧带中最坚强者,且与拇长屈肌腱鞘相融合,在外踝附着点处甚为坚强,所以单纯此韧带损伤临床少见,一旦损伤多伴有外踝的撕脱骨折,不在此讨论的范围。距腓前韧带几乎呈水平方向,较为软弱,而跟腓韧带中等坚强,位于踝关节运动轴线之后,其特点与膝关节侧副韧带相似,所以临床踝关节损伤最易伤及此二韧带,其中尤以跟腓韧带损伤最多见。踝关节内翻位扭伤后跟腓韧带首先损伤,可合并外侧关节囊的撕裂,若继续施加外踝的压力可使外踝前韧带损伤。所以临床上二者损伤常同时存在。跟腓韧带损伤断裂后跟骨可发生旋转,踝关节发生脱位,若不及时早期在紧张位修复该韧带势必造成该韧带的松弛,引起踝关节的不稳,造成踝关节疼痛或行走不利。

    笔者对279例踝关节损伤病例疗效统计得知,踝关节损伤的诊断并不难有典型受伤史受伤后局部疼痛、肿胀,损伤严重者肿胀立即出现,十分迅速,站立、行走功能受限。可采取对比双侧踝关节内翻或外翻位X片的检查方法摄X线片,以确诊有无骨折。,同样也能及时作出诊断,从而得到有效的治疗。

    3.2 疗效分析:伤后立即就诊的患者其临床痊愈时间为11.0天,而伤后超过48小时或粗暴手法、或局部热敷等处理后再就诊者,其临床痊愈时间长达35.5天,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且伤后不同时期就诊者其临床痊愈时间亦不同,表明临床痊愈时间与伤后不同时期就诊对踝关节损伤修复痊愈有直接的影响,提示踝关节损伤后应尽早就医。

    同时,由于伤后不同时期的病理变化,其采用的处理方法也有所差异,伤后正确处理伤肢局部对踝关节损伤的治愈也是十分重要的。一般认为,损伤早期冰敷可使毛细血管收缩,血流减慢,出血减少;并能降低毛细血管的通透性,减少渗出;降低细胞代谢和耗氧量,提高组织的耐受性,加之外敷消肿止痛的中药,从而缩短伤后的组织肿胀和吸收期的病理过程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5619k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