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健康月刊》 > 2011年第7期 > 正文
编号:12289319
通心络胶囊治疗不稳定性心绞痛临床疗效分析
http://www.100md.com 2011年7月1日 夏友华
第1页

    参见附件。

     【中图分类号】R698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5-0515(2011)07-0159-01

    近年来,冠心病发病率逐渐升高,不稳定性心绞痛(UAP)作为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的一种,是介于稳定性心绞痛和急性心肌梗死之间的一种临床状态,严重威胁着人类的身体健康,需要积极治疗。选择有效的治疗方案对改善预后有重要意义,我们采用通心络胶囊治疗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62例,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本院2010年1月~2011年5月期间符合中华心血管病杂志编辑委员会的《不稳定型心绞痛诊断和治疗建议》[1]及2002年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组织编写的《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2]纳入标准的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62例,随机分为治疗组31例和对照组31例。其中男性37例,女性25例;年龄38~76岁。其中治疗组男性21例,女性10例;病程5个月~4年,平均(2.3±1.4)年;合并症中高血压17例,糖尿病8例,脑血管疾病12例。对照组男性16例,女性15例;病程4个月~4年,平均(2.5±1.3)年;合并症中高血压14例,糖尿病15例,脑血管疾病14例。两组病例一般资料基线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对照组给予阿司匹林抗血小板聚集,他汀类降脂稳定斑块,?受体阻滞剂,及硝酸酯类等常规药物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服通心络胶囊(由石家庄以岭药业股份有限公司生产,每粒0.26g,国药准字Z19980015)4粒,每天3次,疗程2月。观察期间所有患者均须改善不良生活方式,注意休息,并停用其他冠心病治疗药物,降糖药、降压药继续原方案使用。观察两组患者心绞痛发作频率、持续时间、疼痛范围、程度及心电图的变化等。

    1.3 疗效判定标准[3]:心绞痛疗效:①显效:同等劳累程度不引起心绞痛或心绞痛次数及硝酸甘油的使用减少>80%;②有效:心绞痛次数及硝酸甘油的使用减少50%~80%;③无效:达不到上述标准或症状加重。

    心电图疗效:①显效:静息心电图恢复正常;②有效:静息心电图中下移ST段在治疗后回升>1.5 mV或正常,主要导联倒置T波变浅>50%,或T波变平或直立;③无效:静息心电图与治疗前相同甚至恶化。

    1.4 统计学方法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符合正态分布的数据,在方差齐性的前提下,组内前后采用配对T检验。不符合正态分布的数据或等级资料采用非参数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所有的统计检验均采用双侧检验,p<0.05被认为所检验的差别有统计学意义。全部数据分析采用SPSS13.0软件进行。

    2 结果

    2.1 两组有效率比较经χ2检验,两组治疗后有效率具有统计学差异 (P<0.05)。

    2.2 不良反应 治疗组有2例患者服药后出现上腹不适、轻度恶心,嘱其改为饭后服用,无需停药症状消失。

    3 讨论

    不稳定性心绞痛属于传统医学的“胸痹心痛”范畴,此类疾病病机特点是本虚标实。通心络胶囊是根据中医络病理论研制而成的复方制剂,由人参、水蛭、蜈蚣、冰片等十二味药物组成,具有益气活血、通络止痛的功效,直接针对不稳定性心绞痛“心气不足,血瘀络阻”的病机发挥作用。临床及动物实验均提示,其治疗不稳定性心绞痛的机制可能是:抑制血小板功能,降低凝血酶原活性[4-5];改善急性心肌缺血,降低心肌耗氧量,增加冠状动脉血流量[6];降低内皮素含量,抑制内皮素基因表达,改善内皮功能[7];减少丙二醛的合成释放,减少自由基的生成,保护心肌细胞[8]。由此可见,通心络胶囊治疗不稳定性心绞痛是通过多个角度发挥疗效的。

    本研究证明,通心络胶囊治疗不稳定性心绞痛疗效确切,可以明显减少心绞痛发作的次数、缩短疼痛持续时间及硝酸甘油用量,有效率达87.1%,并改善心电图中ST-T段下移的范围和程度,有效率为80.6%,且不良反应少,是治疗不稳定性心绞痛的理想用药。临床治疗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可以考虑联合使用通心络胶囊,对于改善疾病的症状、防止其进展有着一定的临床意义,值得在临床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 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中华心血管病杂志编辑委员会.不稳定性心绞痛诊断和治疗建议[J].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00,28(16):409-412

    [2] 郑莜萸.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2: 68-73

    [3] 邵耕.现代冠心病[M].北京:北京医科大学、中国协和医科大学联合出版社,1994:300-302

    [4] 尤士杰,杨跃进,陈可冀,等.通心络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再灌注后心肌和微血管的保护性研究[J].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05,33(5):433-437

    [5] 尹承华,毕大鹏,杜敏.通心络胶囊对阿司匹林抵抗患者血小板聚集的影响[J].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2637k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