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85例创伤感染分泌物细菌培养结果分析
第1页 |
参见附件。
【摘要】本文对二组感染分泌物的细菌培养进行了分析,结果细菌培养总阳性率为66.66%。其中以皮肤感染阳性率最高。并提出了对细菌培养阴性和临床上经久难愈的感染伤口,应反复多部位取样送检进行细菌培养,有条件者可作病毒方面检测或特殊培养。随着现代医学的高度发展,对医院内感染控制和监测提出了新的要求,当今预防或控制医院感染仍然是我们各级医院首要任务之一。
【关键词】创伤感染;细菌培养;结果分析;院内感染
【中图分类号】R386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5-0515(2011)07-0186-01
1 材料与方法
1.1 标本来源:285例标本均取自于医院门诊和住院病人,其中皮肤感染170例,手术伤口感染115例。
1.2 标本采集:采取标本时,先用无菌生理盐水清洗病灶表面的污染杂菌,然后用无菌拭子提取病灶分泌物送检。
1.3 细菌培养及病原分离鉴定:标本无菌采集后立即送检,按细菌培养常规方法处理标本,并进行细菌培养和鉴定。
2 结果
2.1 在285例创伤感染分泌物细菌培养中,阳性(有菌生长)标本190份,总阳性率66.66%,其中皮肤感染分泌物培养阳性123份。阳性率72.35%,伤口感染分泌物培养阳性67份,阳性率58.26%。细菌培养阴性(无菌生长)标本95份,占33.33%,其中皮肤感染分泌物培养阴性48份,占28.24%,伤口感染分泌物培养阴性47份,占40.87%。
2.2 病原菌菌群分布:190份阳性标本中,病原菌菌群分布情况详见附表。
3 讨论
3.1 二组分泌物细菌培养总阳性率为66.66%,病原菌主要为葡萄球菌和大肠杆菌,其中皮肤感染分泌物细菌培养以葡萄球菌(金葡和表葡)为主,伤口感染分泌物细菌培养以大肠杆菌为主,二组分泌物细菌培养结果表明,皮肤感染阳性率高于伤口感染。
3.2 创伤感染属于外科感染中的一科,是我国医院感染的主要来源,常见部位为皮肤和手术伤口。其主要病原菌有细菌、真菌和病毒等,以细菌为最主要。除葡萄球菌、链球菌、大肠杆菌、绿脓杆菌和变形杆菌等几种化脓性病原菌与外科感染有重要关系外,尚有一些革兰氏阴性杆菌和厌氧菌也与外科感染密切相关[1]。
3.3 医院内感染包括交叉感染、环境感染和内源性三种,其主要原因是医务人员不能严格执行无菌操作规程与药品器械消毒不彻底(如手术后引起伤口感染)和由于病人使用抗生素、免疫抑制剂、激素等所造成自身感染等因素所致[1]。人体组织接触病原菌,仅属污染,并不都发生感染。感染的发生主要取决于人体的抵抗力,或病原菌数量、毒力过大时,人体才会发生感染。
3.4 引起医院内感染的微生物主要有细菌、病毒、真菌、螺旋体、原虫、弓形体和蠕虫等十几种(以条件致病菌占较大比例),其中对人体危害最大的为绿脓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沙门氏菌和肝炎病毒等[1]。近年来对医院感染的相关微生物研究有了新的进展,发现了一些新病原微生物及所致相关疾病(如TTV肝炎、庚型肝炎病毒可致庚型肝炎),并对世界范围常见的耐药菌、细菌对临床常用药物的耐药机制、细菌药敏试验的药物选择、细菌对临床常用药物的耐药机制、细菌药物试验的药物选择、医院感染监控及细菌学检测等方面做了大量的研究[2]。这对医院感染的控制、预防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3.5 本文资料显示的菌群分布表明,引起创伤感染的主要病原菌为大肠杆菌和葡萄球菌,与有关资料相比有显著差异。近年来随着检测手段的提高,先后从病人标本培养中发现了新的病原菌及混合感染。紫色产色杆菌是一种G-无芽胞需氧或兼性在、厌氧小杆菌,多引起动物感染,但有作者从二例皮肤感染患者分泌物中分离出紫色产色杆菌;又有作者从患者结膜中取其脓性分泌物进行细菌培养,同进分离出绿脓杆菌和白色球菌;甚至有的作者对患者皮肤水泡进行结菌培养分离出枸缘酸杆菌、大肠埃希氏菌、产气肠杆菌和铜绿假单胞菌等四种复数菌感染。从我们细菌培养结果表明,因受条例限制和其他原因仍有30%以上的感染分泌物标本细菌培养结果为阴性,这当中有的属于病毒感染,有的属于特殊细菌(一般培养不能检出)感染。所以,对细菌培养阴性感染标本或临床上经久难愈的伤口,应该所复采样和多部位采样进行细菌培养,有条件应作病毒方面检测和特殊培养,以提高阳性检出率,为临床诊治提供科学依据。
3.6 医院是各种疾病和病原体聚集的地方,也是体质衰弱、免疫功能不全、抵抗力差的病人聚集的场所。由于现代创伤性诊疗技术的增多,类固醇、免疫抑制剂、抗肿瘤疗法的盛行以及耐药菌株的增多,使医院感染成为现代医院中的重要问题。随着医学技术的高度发展,对院内感染控制和监测提出了新的要求[3]。总之,当今预防或控制医院内感染,仍然是我们各级医院的首要任务之一。
参考文献
[1] 黄云从主编预防医学第一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3:138141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2704k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