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咽爽颗粒治疗慢性咽炎的疗效观察
第1页 |
参见附件。
【摘要】目的:观察慢咽爽颗粒治疗慢性咽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随机把216例慢性咽炎患者分为治疗组、对照组各108例,治疗组采用慢咽爽颗粒治疗;对照组采用西药治疗。结果: 治疗组的痊愈率为82.41%,总有效率为97.22%,对照组的治愈率为50.93%,总有效率为79.63;经统计学处理两组疗效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慢咽爽颗粒治疗慢性咽炎,疗效好。
【关键词】慢咽爽颗粒; 慢性咽炎
【中图分类号】R85.3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5-0515(2011)08-0375-02
慢性咽喉炎是一种五官科常见病,好发于春秋季,多因受凉或感冒而起,尤其是教师及烟酒嗜好者,由于用嗓子过多及其它理化刺激,咽喉部充血水肿所致。主要病理表现为咽部黏膜慢性充血,黏膜下结缔组织及淋巴组织增生。以咽痛、咽部刺痒、咽喉干燥、咽内异物感或干咳少痰为特征,病程长,症状易反复发作,笔者采用慢咽爽颗粒内服治疗慢性咽喉炎,为了证实其疗效与安全性,对108例慢性咽炎患者进行了规范的临床疗效观察,现总结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全部216例均为本院门诊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108例,男52例,女56例;年龄19~68岁,平均年龄35.6岁;病程最短3个月,最长3年。对照组108例,男54例,女54例;年龄20~66岁,平均年龄36.2岁;病程最短3个月,最长3年。两组其他条件基本相同。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诊断标准:根据1995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颁布的《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常有急性咽炎反复发作史,因鼻炎部因长期张口呼吸,吸烟饮酒过度,环境空气干燥,粉尘异 气刺激导致发病,病程在2个月以上,常因受凉感冒、疲劳等原因导致病情加重,咽部检查黏膜肿胀,或有暗红色斑块、树枝状充血,咽侧索肿大,咽后壁淋巴滤泡增生[1]。
1.3 治疗方法
1.3.1 治疗组:慢咽爽颗粒(笔者经验方)由猫爪草、玄参、牛蒡子、三七等提取浓缩后得到稠膏,加入辅料按工艺制成成品,5g/袋。每次1袋,日3次,口服。7天为1疗程。
1.3.2 对照组:头孢啦啶胶囊,每次0.2克,日2次,口服。冬凌草片,每次5片,日3次,口服。7天为1疗程。
2 疗效标准与结果
2.1 疗效评定标准:参照《中药新药治疗慢性咽炎的临床研究指导原则》拟定临床痊愈:用药7天以内症状明显减轻,2个月以内症状及体征消失;显效:用药7天以内症状明显减轻,2个月以内大部分症状及体征消失;有效:用药7天以内症状减轻,2个月以内部分症状及体征消失;无效:用药7天以内症状不减轻,2个月以内部分症状及体征改善不明显[2]。
2.2 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计数资料采用例数和百分数表示,χ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Pα=0.05。
2.3 治疗结果:
治疗组108例中,痊愈89例,占82.41%,显效11例,占10.19%,有效5例,占4.63%,无效3例,占2.78%,总有效率97.22%。对照组108例中,痊愈55例,占50.93%,显效19例,占17.59%,有效12例,占11.11%,无效22例,占20.37%,总有效率79.63%。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详见表1。
3 讨论
慢性咽炎属中医“喉痹”范畴[3],其发病多因七情郁结,痰涎凝滞,气郁化火,阻于咽喉而致。因咽喉上接口腔,下连肺胃,又是经脉循行之要冲,通过经络的联系与五脏六腑关系密切,构成了咽喉与脏腑在生理方面相互依赖,在病理变化方面相互影响的整体关系。笔者根据中医理论和临床经验认为,慢性咽炎缠绵难愈,病程较长,“久病必瘀”、“不通则痛”,其的致病因素是邪、虚、瘀,病机表现为邪、虚、瘀三邪交杂,以致气机不利,气滞血瘀,痰凝火郁,发而为病。治疗标本兼顾,治养统筹,去邪化痰,益气养阴,祛瘀利咽。笔者验方制成的慢咽爽颗粒中猫爪草味甘、辛,性平,归肝、肺经,具有消肿、散结的功能,是治疗慢性咽炎、皮肤疖等也获得较好疗效。猫爪草提取液对金色葡萄球菌、白色葡萄球菌、链球杆菌、痢疾杆菌等有抑制作用[5]。玄参味甘、咸,性微寒,归肺、胃、肾经,功能清解虚热,养阴生津,同时清热又凉血,最适于咽喉肿痛;有抗菌作用和抗炎、镇痛作用[6]。牛蒡子性寒,味辛、苦,归肺、胃经,具有疏散风热、宣肺透疹、解毒利咽之功效,抗菌作用[7]。三七味甘、微苦,性温,归肝、胃经,具有化瘀止血、消肿止痛的功效,现代药理学证明,三七有促进肾上腺皮质功能、镇痛、抗炎、调节糖代谢、保肝、抗衰老、抗肿瘤、耐缺氧、抗休克等作用[8]。诸药合用能滋阴清热、祛痰利咽、活血定痛,入桴应鼓,同时患者配合在饮食起居上注意少食煎炒和有刺激性的食物,戒烟,避免过多用声等,相得益彰。慢咽爽颗粒治疗慢性咽喉炎疗程短、见效快,使用方便安全,无任何毒副作用,值得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S].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4:125~126
[2]郑筱萸.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S].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3,308-310.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4:196
[3] 王德鉴.中医耳鼻咽喉科学,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4,73.
[4] 朱祥成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2865k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