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医结合治疗口疮
【摘要】目的:总结治疗复发性口疮的最有效方法。方法:对36例门诊病人,运用中药,针对病因、病机进行辨证施治,并配转移因子注射液,以提高机体免疫力进行综合治疗。结果:36例患者通过治疗,有效率达97、2%,20天内久治不愈的口疮治愈。
【关键词】复发性口疮
【中图分类号】R35.42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5-0515(2011)08-0423-01
中西医结合疗法复发性口疮以口腔粘膜反复形成溃疡面及疼痛为主要症状。它又称“口破”、“口疡”。属于西医学中的“口腔溃疡”,又称“阿弗他口炎”。采用中西医结合标本兼治疗效甚好。
1 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本组36例均属门诊病例。其中男14例,女20例。年龄6-77岁,平均56、4岁,病程6个月-3年,平均1、9年。
, 百拇医药
1.2 治疗方法: 每位病人内服自拟中药方:生地、青黛、升麻、知母、黄柏、徐长卿、花粉、紫花地丁、野菊花、旱莲草、肉桂、川木通。若脾胃虚寒大便溏薄,去知母、青黛,黄柏减量,加淮山药(炒)、茯苓;病久气虚不足者加黄芪、白术;气阴不足者加西洋参、麦冬。热重者加忍冬藤、丹皮。大便秘结者加熟大黄。每日1剂。另配西药转移因子肌注;前1周肌注2次,每次2ml,第2-3周肌注2ml1次。一般只需肌注1-2周即可。
1.3 疗效标准:治愈:症状完全消失,局部溃烂和灼痛及溃面愈合。有效:症状缓解、疼痛减轻。无效:症状、疼痛、溃疡均无改善甚至加重。
1.4 治疗结果:36例病人经治疗后,14天内治愈22例,占61、7%;20天内治愈12例,占33、3%;好转1例,占2、8%;1例无效。有效率97、2%。
2 典型病例
例1,患儿,男,8岁。因“口腔粘膜溃烂,局部灼痛,反复发作1年未愈”于2007年5月2日就诊。曾局部封闭,涂擦外用药,中西药治疗均未见好转。患儿形体消瘦,舌质红,唇红,少苔,口腔内有十余处溃疡面,疼痛不欲饮食,小便微黄短少,大便微干,脉细微数。此病属胃阴不足,虚阳外越之征。治以滋阴降火,清热解毒。处方:生地10g,黄柏3g,知母6g,石膏20g,青黛5g(包煎),升麻6 g,忍冬藤15 g,旱莲草10 g,丹皮6 g,野菊花20 g,紫花地丁20 g,花粉10 g,川木通5 g,肉桂1 g,3剂,每日1剂。配转移因子肌注,每周2次,每次肌注2 ml,每5日复诊,病好大半,续服5剂而痊愈。转移因子用药1个月。经治疗后至今未复发。例2,患者,女,67岁。因“口腔溃烂近2年”于2008年3月10日就诊。曾在几家中、西医院输液、打针,服中西药、擦外用药均无效。平内的体形消瘦,面色无华,气短乏力,自觉胸闷、心慌。口腔粘膜、牙龈处弥漫性充血,舌边、口腔粘膜处、牙龈上有数十个溃疡面。每日只能吃流质食物,舌质微紫,舌苔薄微黄,大便时溏,脉细无力。此病证属心脾两虚、虚阳上浮。治以补益心脾,滋阴降火。中药:西洋参片10 g嚼服,黄芪30g,生地15g,淮山药(炒)30g,茯苓15g,知母6g,黄柏3g,丹参20g,紫花地丁30g,旱莲草15g,徐长卿15g,肉桂2g,野菊花20g,川木通6g,每日1剂,第4天复诊,口腔中充血减轻,溃疡面缩小,疼痛好转,大便正常。上方加减继服20剂痊愈。其中另酏转称因子肌注,共持续用药2个月,10个月内未见复发。
, http://www.100md.com
3 讨论
复发性口疮是一种顽固性、反复性发作的一种病症。张景岳云:“口疮连年不愈者,此为虚火也”。祖国医学认为它的病机大多是心脾积热、脾胃湿热、肝气郁结、心脾两虚、阴虚火邪上乘所致。现代医学近年来免疫学多数学者认为:本病是由自身免疫功能下降所致。口疮均表现为非特异性炎症,是上皮细胞间发生水肿形成内疮,局限性坏死而溶解为溃疡。本病所选用转移因子是由致敏T淋巴细胞产生的一种淋巴因子,其作用特点是能选择性地转移给患者,以提高细胞免疫功能,增强机体对疾病的抵抗力。用于治疗用抗生素难以控制的细菌、病毒或真菌性细胞内感染所致的口腔疾病,阻断病原的复制,防止疾病的复发。而中药中的生地、知母,旱莲草,养阴清热;黄柏,青黛、石膏、升麻、花粉泻火解毒;紫花地丁,野菊花清热解毒,肉桂小剂量从众多凉药中配川木通引热下行,以防寒之味伤及脾胃之弊;花粉清热生津,解毒消肿;升麻、徐长卿升阳祛风以清泻阴火,久病入络,加丹参活血化瘀。综上所述,中西医结合治疗复发口疮,是针对性其病因、病机进行辨证施治,本着“实者泻之、虚则补之”,即攻补皆施的治疗原则,从而达到从根本上治愈顽固性口疮的目的。
作者单位:442300 湖北省十堰市竹溪县人民医院, http://www.100md.com(毛远建)
【关键词】复发性口疮
【中图分类号】R35.42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5-0515(2011)08-0423-01
中西医结合疗法复发性口疮以口腔粘膜反复形成溃疡面及疼痛为主要症状。它又称“口破”、“口疡”。属于西医学中的“口腔溃疡”,又称“阿弗他口炎”。采用中西医结合标本兼治疗效甚好。
1 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本组36例均属门诊病例。其中男14例,女20例。年龄6-77岁,平均56、4岁,病程6个月-3年,平均1、9年。
, 百拇医药
1.2 治疗方法: 每位病人内服自拟中药方:生地、青黛、升麻、知母、黄柏、徐长卿、花粉、紫花地丁、野菊花、旱莲草、肉桂、川木通。若脾胃虚寒大便溏薄,去知母、青黛,黄柏减量,加淮山药(炒)、茯苓;病久气虚不足者加黄芪、白术;气阴不足者加西洋参、麦冬。热重者加忍冬藤、丹皮。大便秘结者加熟大黄。每日1剂。另配西药转移因子肌注;前1周肌注2次,每次2ml,第2-3周肌注2ml1次。一般只需肌注1-2周即可。
1.3 疗效标准:治愈:症状完全消失,局部溃烂和灼痛及溃面愈合。有效:症状缓解、疼痛减轻。无效:症状、疼痛、溃疡均无改善甚至加重。
1.4 治疗结果:36例病人经治疗后,14天内治愈22例,占61、7%;20天内治愈12例,占33、3%;好转1例,占2、8%;1例无效。有效率97、2%。
2 典型病例
例1,患儿,男,8岁。因“口腔粘膜溃烂,局部灼痛,反复发作1年未愈”于2007年5月2日就诊。曾局部封闭,涂擦外用药,中西药治疗均未见好转。患儿形体消瘦,舌质红,唇红,少苔,口腔内有十余处溃疡面,疼痛不欲饮食,小便微黄短少,大便微干,脉细微数。此病属胃阴不足,虚阳外越之征。治以滋阴降火,清热解毒。处方:生地10g,黄柏3g,知母6g,石膏20g,青黛5g(包煎),升麻6 g,忍冬藤15 g,旱莲草10 g,丹皮6 g,野菊花20 g,紫花地丁20 g,花粉10 g,川木通5 g,肉桂1 g,3剂,每日1剂。配转移因子肌注,每周2次,每次肌注2 ml,每5日复诊,病好大半,续服5剂而痊愈。转移因子用药1个月。经治疗后至今未复发。例2,患者,女,67岁。因“口腔溃烂近2年”于2008年3月10日就诊。曾在几家中、西医院输液、打针,服中西药、擦外用药均无效。平内的体形消瘦,面色无华,气短乏力,自觉胸闷、心慌。口腔粘膜、牙龈处弥漫性充血,舌边、口腔粘膜处、牙龈上有数十个溃疡面。每日只能吃流质食物,舌质微紫,舌苔薄微黄,大便时溏,脉细无力。此病证属心脾两虚、虚阳上浮。治以补益心脾,滋阴降火。中药:西洋参片10 g嚼服,黄芪30g,生地15g,淮山药(炒)30g,茯苓15g,知母6g,黄柏3g,丹参20g,紫花地丁30g,旱莲草15g,徐长卿15g,肉桂2g,野菊花20g,川木通6g,每日1剂,第4天复诊,口腔中充血减轻,溃疡面缩小,疼痛好转,大便正常。上方加减继服20剂痊愈。其中另酏转称因子肌注,共持续用药2个月,10个月内未见复发。
, http://www.100md.com
3 讨论
复发性口疮是一种顽固性、反复性发作的一种病症。张景岳云:“口疮连年不愈者,此为虚火也”。祖国医学认为它的病机大多是心脾积热、脾胃湿热、肝气郁结、心脾两虚、阴虚火邪上乘所致。现代医学近年来免疫学多数学者认为:本病是由自身免疫功能下降所致。口疮均表现为非特异性炎症,是上皮细胞间发生水肿形成内疮,局限性坏死而溶解为溃疡。本病所选用转移因子是由致敏T淋巴细胞产生的一种淋巴因子,其作用特点是能选择性地转移给患者,以提高细胞免疫功能,增强机体对疾病的抵抗力。用于治疗用抗生素难以控制的细菌、病毒或真菌性细胞内感染所致的口腔疾病,阻断病原的复制,防止疾病的复发。而中药中的生地、知母,旱莲草,养阴清热;黄柏,青黛、石膏、升麻、花粉泻火解毒;紫花地丁,野菊花清热解毒,肉桂小剂量从众多凉药中配川木通引热下行,以防寒之味伤及脾胃之弊;花粉清热生津,解毒消肿;升麻、徐长卿升阳祛风以清泻阴火,久病入络,加丹参活血化瘀。综上所述,中西医结合治疗复发口疮,是针对性其病因、病机进行辨证施治,本着“实者泻之、虚则补之”,即攻补皆施的治疗原则,从而达到从根本上治愈顽固性口疮的目的。
作者单位:442300 湖北省十堰市竹溪县人民医院, http://www.100md.com(毛远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