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D-TOF法MRA与DSA对颅内动脉瘤诊断价值的对比分析
【摘要】
目的: 比较3D–TOF法 MRA与DSA诊断颅内动脉瘤的优缺点,探讨3D–TOF法 MRA对颅内动脉瘤诊断价值。方法:对18例疑似颅内动脉瘤患者均行3D–TOF法 MRA与DSA检查,对其影像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18例患者发现动脉瘤19个,3D–TOF法 MRA发现动脉瘤18个,检出率达94.7%,显示动脉瘤的大小、形态及位置与DSA一致。结论:3D–TOF法 MRA对颅内动脉瘤具有重要的诊断价值,可作为动脉瘤筛查手段的首选方法。
【关键词】3D–TOF法;MRA;DSA; 动脉瘤
【中图分类号】R41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5-0515(2011)10-0032-01
颅内动脉瘤是引起蛛网膜下腔出血的最常见原因,蛛网膜下腔出血有50%~70%为动脉瘤破裂所引起[1]。其高致死率及高致残率一直是临床关注并亟须解决的问题,早期诊断并及时治疗,对患者的愈后有积极的临床意义。在动脉瘤的诊断中,DSA一直作为金标准,而3D–TOF法MRA以其安全、无创、无需造影剂等优势也在动脉瘤的诊断中得以广泛应用。作者收集18例动脉瘤患者,分析其MRA及DSA表现,对二者价值及优缺点进行对比分析。
, http://www.100md.com
1 材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18例经DSA证实的动脉瘤患者中,临床表现蛛网膜下腔出血7例,无明显症状11例,男性7例,女性11例,年龄45~80岁,平均年龄60岁。
1.2方法: (1)MR用SIEMEMS Avanto 1.5T 超导型磁共振扫描仪,行三维时间飞跃法磁共振血管造影(3D–TOF法MRA),扫描采用三维快速扰相GRE序列, TR25ms,TE7ms,激发角度为25度,扫描层块为3,层厚为0.7mm。所有原始图像均经最大密度投影(MIP)、多平面重建(MPR)及容积重建(VR)后处理,再由两名专门从事MR诊断工作的医师(其中一名为副高以上职称)阅片分析。(2)DSA用PHILIPS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机(DSA),由股动脉插管分别行双侧颈内动脉及椎基底动脉系统血管造影,注射流速为3ml/s,流量为18ml,多角度动态观察显影血管。
2 结果
, 百拇医药
18例动脉瘤患者,DSA发现动脉瘤19个,17例单发,1例多发(为2个动脉瘤);其中位于后交通动脉6个,位于颈内动脉海绵窦段3个,位于前交通动脉3个,位于大脑前动脉3个,位于大脑中动脉2个,大脑后动脉及椎动脉各1个。19个动脉瘤中,小于5mm有13个,占68%;5~10mm有6个,占32%,最大者约6x8mm,最小者约2mm。病灶形态均表现为囊状。3D–TOF法MRA显示17例,动脉瘤18个,对动脉瘤的显示率达94.7%,显示的动脉瘤大小、形态及位置与DSA一致,有一例动脉瘤位于右侧椎动脉,未在MRI的扫描范围内,MRA未显示。
3 讨论
颅内动脉瘤是指颅内动脉的局限性异常扩张,可发生于颅内任何部位,其中95%分布于颈内动脉系统,5%分布于椎动脉系统[2]。形成动脉瘤的机制主要有3种学说[3]:(1)动脉壁肌层的缺失;(2)、内弹力层的退行性变;(3)、二者兼有。动脉瘤临床上可表现为破裂出血引起的头部劈裂样剧痛,恶心呕吐和精神症状;也可表现为动脉瘤对邻近脑神经及脑组织压迫产生的相关症状。
, http://www.100md.com
DSA是诊断动脉瘤的金标准,优势明显:(1)、显影范围大,图像分辨力高,可以全面的、动态的观察,对细小血管上的可疑病灶可行超选择性造影;(2)、清楚准确的显示瘤体、瘤颈及载瘤血管,对术前评价有重要价值;(3)、部分病例可在血管造影确定诊断后直接进行治疗。但DSA同时也有其局限性:(1)、有一定的创作性,可引起相关并发症,比如穿刺部位假性动脉瘤或动静脉瘘,造影剂的肾毒性,在动脉瘤破裂6h后造影可能引发再出血等;(2)、辐射量较大;(3)、不能同时显示双侧颈内动脉及椎基底动脉系统,缺乏动态观察中的双侧对比。完成双侧颈内动脉及椎基底动脉系统造影,需要多次造影及曝光,使患者及介入医师辐射量增加;(4)、对瘤体内有血栓的患者,不能准确的显示瘤体大小;(5)、无法显示瘤体与周围组织的关系,影响对手术的评价。
3D-TOF法 MRA是最常用的磁共振血管造影技术[4],其基本原理是利用血管流入增强效应与周围静止组织的自然对比使血管显影。其安全、无创、无辐射、无需造影剂,相对DSA,检查时间快捷,检查费用较低,易于让广大患者及临床接受。MRA多种后处理技术的应用,可对动脉瘤的大小、形态、位置及其周围组织情况进行多方位的观察,为后续手术治疗提供重要信息。但MRA有其局限性:(1)、磁共振的禁忌症限制了部分患者行该检查;(2)、对部分出现临床症状而不配合检查的患者,图像产生的运动伪影可能使诊断结果出现假阴性或假阳性;(3)、MRA是以血流的流空效应为基础,对血液涡流的血管病变有夸大作用,对缓慢血流及复杂血流显示不清。
, 百拇医药
总之,DSA与3D-TOF法 MRA各有优缺点,随着时间推移,各种脑血管成像技术日臻成熟,DSA作为脑血管疾病诊断的金标准亦受到挑战,甚至很多学者提出“查找动脉瘤行DSA是否仍有必要?”的疑问[5]。而3D-TOF法 MRA越来越多的研究[6]证明对动脉瘤的显示具有高度的敏感性及特异性,本文中MRA对动脉瘤的显示率达94.7%,3D-TOF法 MRA可作为动脉瘤筛查手段的首先方法。但在临床应用中,选用哪种成像方法应综合考虑患者病情、身体耐受力及经济承受力等各方面的因素,选择最佳方案,为患者准确诊断,及早治疗,达到最佳愈后。
参考文献
[1]宋继谒.病理学[M].北京:科学出版社,1999:28–50.
[2] 沈天真,陈星荣.神经影像学[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4,449.
[3] Roberto Gasparotti.Roberto Liserre.Intracranial aneurysms[J].Eur Radiol,2005,15:441.
, 百拇医药
[4] 杨正汉,冯逢,王霄英.磁共振成像技术指南[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7,233.
[5] Bssh S,Villablanca J P,Jahan R,et al.Intracranial vascualar stenosis and occlusive disease:evaluation with CT angiogaraphy,MR angiography,and 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J].AJNR Am J Neuroradiol,2005,26(5):101221021.
[6] Sato M, Nakano M, Sasanuma J,et al. Preoperative cerebralaneurysm assessment by three dimensional magnetic resonanceangiography :feasibility of surgery without conventional cathether angiograph [J].Neurosurgery, 2005, 56:903-912., http://www.100md.com(李庆,周定中,龙文兴)
目的: 比较3D–TOF法 MRA与DSA诊断颅内动脉瘤的优缺点,探讨3D–TOF法 MRA对颅内动脉瘤诊断价值。方法:对18例疑似颅内动脉瘤患者均行3D–TOF法 MRA与DSA检查,对其影像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18例患者发现动脉瘤19个,3D–TOF法 MRA发现动脉瘤18个,检出率达94.7%,显示动脉瘤的大小、形态及位置与DSA一致。结论:3D–TOF法 MRA对颅内动脉瘤具有重要的诊断价值,可作为动脉瘤筛查手段的首选方法。
【关键词】3D–TOF法;MRA;DSA; 动脉瘤
【中图分类号】R41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5-0515(2011)10-0032-01
颅内动脉瘤是引起蛛网膜下腔出血的最常见原因,蛛网膜下腔出血有50%~70%为动脉瘤破裂所引起[1]。其高致死率及高致残率一直是临床关注并亟须解决的问题,早期诊断并及时治疗,对患者的愈后有积极的临床意义。在动脉瘤的诊断中,DSA一直作为金标准,而3D–TOF法MRA以其安全、无创、无需造影剂等优势也在动脉瘤的诊断中得以广泛应用。作者收集18例动脉瘤患者,分析其MRA及DSA表现,对二者价值及优缺点进行对比分析。
, http://www.100md.com
1 材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18例经DSA证实的动脉瘤患者中,临床表现蛛网膜下腔出血7例,无明显症状11例,男性7例,女性11例,年龄45~80岁,平均年龄60岁。
1.2方法: (1)MR用SIEMEMS Avanto 1.5T 超导型磁共振扫描仪,行三维时间飞跃法磁共振血管造影(3D–TOF法MRA),扫描采用三维快速扰相GRE序列, TR25ms,TE7ms,激发角度为25度,扫描层块为3,层厚为0.7mm。所有原始图像均经最大密度投影(MIP)、多平面重建(MPR)及容积重建(VR)后处理,再由两名专门从事MR诊断工作的医师(其中一名为副高以上职称)阅片分析。(2)DSA用PHILIPS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机(DSA),由股动脉插管分别行双侧颈内动脉及椎基底动脉系统血管造影,注射流速为3ml/s,流量为18ml,多角度动态观察显影血管。
2 结果
, 百拇医药
18例动脉瘤患者,DSA发现动脉瘤19个,17例单发,1例多发(为2个动脉瘤);其中位于后交通动脉6个,位于颈内动脉海绵窦段3个,位于前交通动脉3个,位于大脑前动脉3个,位于大脑中动脉2个,大脑后动脉及椎动脉各1个。19个动脉瘤中,小于5mm有13个,占68%;5~10mm有6个,占32%,最大者约6x8mm,最小者约2mm。病灶形态均表现为囊状。3D–TOF法MRA显示17例,动脉瘤18个,对动脉瘤的显示率达94.7%,显示的动脉瘤大小、形态及位置与DSA一致,有一例动脉瘤位于右侧椎动脉,未在MRI的扫描范围内,MRA未显示。
3 讨论
颅内动脉瘤是指颅内动脉的局限性异常扩张,可发生于颅内任何部位,其中95%分布于颈内动脉系统,5%分布于椎动脉系统[2]。形成动脉瘤的机制主要有3种学说[3]:(1)动脉壁肌层的缺失;(2)、内弹力层的退行性变;(3)、二者兼有。动脉瘤临床上可表现为破裂出血引起的头部劈裂样剧痛,恶心呕吐和精神症状;也可表现为动脉瘤对邻近脑神经及脑组织压迫产生的相关症状。
, http://www.100md.com
DSA是诊断动脉瘤的金标准,优势明显:(1)、显影范围大,图像分辨力高,可以全面的、动态的观察,对细小血管上的可疑病灶可行超选择性造影;(2)、清楚准确的显示瘤体、瘤颈及载瘤血管,对术前评价有重要价值;(3)、部分病例可在血管造影确定诊断后直接进行治疗。但DSA同时也有其局限性:(1)、有一定的创作性,可引起相关并发症,比如穿刺部位假性动脉瘤或动静脉瘘,造影剂的肾毒性,在动脉瘤破裂6h后造影可能引发再出血等;(2)、辐射量较大;(3)、不能同时显示双侧颈内动脉及椎基底动脉系统,缺乏动态观察中的双侧对比。完成双侧颈内动脉及椎基底动脉系统造影,需要多次造影及曝光,使患者及介入医师辐射量增加;(4)、对瘤体内有血栓的患者,不能准确的显示瘤体大小;(5)、无法显示瘤体与周围组织的关系,影响对手术的评价。
3D-TOF法 MRA是最常用的磁共振血管造影技术[4],其基本原理是利用血管流入增强效应与周围静止组织的自然对比使血管显影。其安全、无创、无辐射、无需造影剂,相对DSA,检查时间快捷,检查费用较低,易于让广大患者及临床接受。MRA多种后处理技术的应用,可对动脉瘤的大小、形态、位置及其周围组织情况进行多方位的观察,为后续手术治疗提供重要信息。但MRA有其局限性:(1)、磁共振的禁忌症限制了部分患者行该检查;(2)、对部分出现临床症状而不配合检查的患者,图像产生的运动伪影可能使诊断结果出现假阴性或假阳性;(3)、MRA是以血流的流空效应为基础,对血液涡流的血管病变有夸大作用,对缓慢血流及复杂血流显示不清。
, 百拇医药
总之,DSA与3D-TOF法 MRA各有优缺点,随着时间推移,各种脑血管成像技术日臻成熟,DSA作为脑血管疾病诊断的金标准亦受到挑战,甚至很多学者提出“查找动脉瘤行DSA是否仍有必要?”的疑问[5]。而3D-TOF法 MRA越来越多的研究[6]证明对动脉瘤的显示具有高度的敏感性及特异性,本文中MRA对动脉瘤的显示率达94.7%,3D-TOF法 MRA可作为动脉瘤筛查手段的首先方法。但在临床应用中,选用哪种成像方法应综合考虑患者病情、身体耐受力及经济承受力等各方面的因素,选择最佳方案,为患者准确诊断,及早治疗,达到最佳愈后。
参考文献
[1]宋继谒.病理学[M].北京:科学出版社,1999:28–50.
[2] 沈天真,陈星荣.神经影像学[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4,449.
[3] Roberto Gasparotti.Roberto Liserre.Intracranial aneurysms[J].Eur Radiol,2005,15:441.
, 百拇医药
[4] 杨正汉,冯逢,王霄英.磁共振成像技术指南[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7,233.
[5] Bssh S,Villablanca J P,Jahan R,et al.Intracranial vascualar stenosis and occlusive disease:evaluation with CT angiogaraphy,MR angiography,and 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J].AJNR Am J Neuroradiol,2005,26(5):101221021.
[6] Sato M, Nakano M, Sasanuma J,et al. Preoperative cerebralaneurysm assessment by three dimensional magnetic resonanceangiography :feasibility of surgery without conventional cathether angiograph [J].Neurosurgery, 2005, 56:903-912., http://www.100md.com(李庆,周定中,龙文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