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健康月刊》 > 2011年第10期 > 正文
编号:12286344
辨证治疗慢性乙型肝炎242例小结
http://www.100md.com 2011年10月1日 齐国文
第1页

    参见附件。

     【中图分类号】R22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5-0515(2011)10-0309-02

    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是临床上常见的一种慢性传染病,由于病程长,病势缠绵,反复难遇,危害较大,2002年以来,本人利用疏肝、健脾、和血、解毒治疗慢性乙型肝炎242例,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分析

    1.1 一般资料: 男163例,女79例,病程1~12年不等,平均3年。

    1.2 主要症状及体征: 倦怠113例,纳差123例,烦躁不安98例,手足心热136例,胸闷、呕吐、腹胀腹痛胁痛共198例,其他尚有厌油,口苦干,衄血,低热,汗多,关节痛,大便干等症候共58例,脉象弦滑,偏数182例,脉细数24例,舌质红172例,淡黄苔52例,薄黄苔104例,黄厚苔34例,白苔52例。

    肝大2厘米以内24例,2厘米以上28例,有蜘蛛痣,肝掌,黄疸共39例。

    肝功能及“两对半”检查HBsAg(+),HBeAg(+),抗-HBc(+)82例,HBsAg(+),抗-HBe(+),抗-HBc(+)115例HBsAG(+),抗-HBc(+)45例;242例均伴有肝功能异常。诊断为慢性迁延性肝炎(CPH)162例,慢性活动性肝炎(CAH)80例。

    2 治疗方法

    2.1 肝淤型: 具有胁疼、腹胀、食减、乏力、苔薄白、脉弦者。治则:疏肝理气:处方1逍遥散加减:柴胡、当归、赤芍、郁金、枳壳、板蓝根、蒲公英、土茯苓、虎杖、白花蛇舌草。

    2.2 脾虚型: 疲乏无力面色胱白,食欲不振、腹胀、大便稀溏、容易出汗、舌淡苔薄、脉缓。治则:健脾益气;处方(2)参苓白术散加减:党参、白术、茯苓、陈皮、山药、板蓝根、蒲公英、土茯苓、虎杖、白花蛇舌草。

    2.3 阴虚型: 头晕目眩,失眠多梦,腰腿酸疼软,烦躁易怒,手足心热,舌红少苔,脉眩细数者,治则:补益肝肾;处方(3)一贯煎加减:枸杞子、女贞子、何首乌、板蓝根、蒲公英、土茯苓、虎杖、白花蛇舌草。

    2.4 血淤型: 面色灰暗,肝大或肝脾均大,朱砂掌或蜘蛛痣,舌质暗紫或淤斑者,治则:疏肝活血化瘀:处方:(4)桃红四物汤加减:柴胡、当归、赤芍、桃红、红花、丹参、鳖甲、板蓝根、蒲公英、土茯苓、虎杖、白花蛇舌草。

    3 治了结果

    3.1 疗效标准: 参照1984年南宁病毒性肝炎会修订的《病毒性肝炎预防方案》。临床治愈:自觉症状消失,肝脾肿大恢复正常或缩小,无压痛及叩击痛,肝功能检查正常,参加一般体力劳动后病情无变化,观察2年以上病情持续稳定并能胜任正常工作。好转:主要症状消失,肝脾肿大稳定不变,且无明现压痛及叩击痛,肝功能检查正常或轻微异常。无效:症状,体征同治疗前,肝功能无明显改善。

    3.2 疗效分析

    3.2.1 症状消失情况: 主要症状消失时间(见表1)其它厌油,呕吐,衄血,胁痛,低热等均在治疗过程中消失。

    表1

    表2

    3.2.2 体征及消失情况: 本组病例中肝大者48例,其中44例恢复到正常范围,其它44例无恢复到正常范围,其它4例无变化。肝大消失时间(见表2)另有黄疸、肝掌、蜘蛛痣共24例在治疗过程中消失18例。

    3.2.3 肝功能恢复情况: 治疗前谷丙转苷酶增高195例,治疗后175例恢复i正常,尚有20例轻度异常,治疗过程中表面抗原及应恢复正常者113例。

    3.3 治疗结果:治愈146例,占60.33%基本治愈58例占23.97%,好转25例占10.32%无效13例占5.36%,总有效率94.62%。

    4典型病例分析

    例一:李……….男,工人,病历号906.1994年8月21日来诊,有乙肝病史2年,近来全身疲倦,食欲不振,且觉腹胀满,肝区隐隐作痛,大便溏,舌质红,苔薄白,脉弦滑。肝肋下2cm可髑及,软压痛,脾未触及,肝功能检查:CFT(+++),TTTl2UGPT(Reitmcm)法160U.二对半:HBsAg(+),HBeAg(+),抗-HBc(+),抗-HBs,抗-HBe(-).诊断:慢性活动性肝炎,脾虚湿困型,治法:健脾柔肝和中,选用方②加柴胡、白芍、鳖甲、服8剂症状明显改善,继服半年,肝脏回缩正常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2860k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