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健康月刊》 > 2011年第10期 > 正文
编号:12286931
运动对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的干预效果及护理对策
http://www.100md.com 2011年10月1日 郭梅
第1页

    参见附件。

     【摘要】

    目的:对老年糖尿病患者运动疗法的疗效进行分析并探讨护理对策。方法:对我院50例糖尿病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对25例老年性糖尿病病人对其运动方式、强度、时间、时机等进行护理干预。结果: 干预组的疗效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结论:体育锻炼可促进肌肉对葡萄糖的利用,使胰岛素消耗减少,从而提高疗效。

    【关键词】运动疗法;老年性2型糖尿病;护理方法; 康复

    【中图分类号】R43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5-0515(2011)10-0087-02

    运动疗法是指让糖尿病(DM)患者进行长期有规律的身体运动锻炼。作为DM的基础治疗之一,运动疗法已经受到广大医务人员和部分患者的重视,但仍有部分患者及家属不予重视,或进行“不合理”的运动,导致康复效果不满意。5年来我们加强了老年T2DM患者运动疗法的护理干预,取得了良好的康复效果。现总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50例均为我院内分泌内科2003年~2007年老年T2DM患者。男28例,女22例,年龄55~78岁。干预组25例,即给予运动疗法后DM患者。两组患者年龄、DM类型、性别经统计学处理,P>0.05,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排除感染、应激、饮食改变等诱因。

    1.2 运动方法:两组病人均给予DM的常规护理,而对干预组根据每位患者的个体状况,因地制宜地制订运动处方,包括运动种类、强度及运动量、运动频率及时间、运动时机等。①种类项目的选择:选择简单、方便、不需要特殊设备和投入且利于长期坚持的项目,如:散步、做操、慢跑、爬楼、太极拳等。②运动量及强度:因人而异,循序渐进,一般从低强度运动(散步、做操、打太极拳等)开始,逐渐进入中等强度运动(登山、骑车、跳绳、爬楼等。③运动时间:餐后1-2小时开始运动,尤其早餐后是运动的最佳时间,因为此时是一天中血糖含量最高的时候。若晨起服药后出去运动,再回家吃早饭,易发生低血糖。患者应尽量避免长时间大运动量运动,如郊游、爬山后应及时增加进食量,或减少药物剂量。④运动频率:建议每天坚持运动30—60分钟,每天1次,每周不少于3—4次。

    2 结果

    2.1 对照组与干预组血糖控制情况的比较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血糖控制情况的比较

    组别

    例数

    血糖控制佳

    血糖控制不佳

    血糖控制率(%)

    对照组

    25

    16

    9

    64

    干预组

    25

    22

    3

    88

    合计

    50

    38

    12

    76

    注:两组患者血糖控制率经X2检验,X2=3.95,P<0.05,有统计学差异。

    由表1可见干预组血糖控制率88%,对照组血糖控制率64%,2组比较,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由此可见定期进行体育锻炼的患者血糖控制能明显you于对照组。

    2.2 运动前后TG(甲状腺球蛋白激素)、TCH(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LDL(低密度脂蛋白)、HDL(高密度脂蛋白)的变化见表2

    表2 运动前后TG、TCH、LDL、HDL的变化见

    项 目

    TG(mmol/l)

    TCH(mmol/l)

    LDL(mmol/l)

    HDL(mmol/l)

    运动前

    2.4±0.8

    5.8±0.7

    3.8±0.8

    1.2±0.7

    运动后

    1.8±0.4

    4.8±0.4

    2.8±0.5

    1.3±0.5

    经表1和表2可发现干预组的血糖、TG、TCH、LDL、HDL均明显下降。表明辅以运动疗法有助于降低血糖及血脂中的TG、LDL等。

    3 讨论

    运动是控制DM症状的一个行之有效的基本方法。其防治DM的作用机制:

    3.1 运动调节糖代谢,降低血糖:运动持续时,肝脏和肌肉内存储的糖原分解供能,血糖开始消耗,高血糖状态得以缓解。运动后,肝脏和肌肉又使葡萄糖转化为糖原存储,血糖持续下降,长期锻炼,有利于血糖的控制,是运动效果的积累和胰岛素敏感性增强的结果[2]。

    3.2 运动降低血脂和控制肥胖:长期而适当的运动能增强脂肪细胞中酶的活性,加强脂肪的分解,促进多余脂肪消耗,促使减肥[3]。

    3.3 运动增强胰岛素敏感性:近年来,对运动增加胰岛素敏感性的机制研究进一步证明,T2DM的胰岛素抵抗主要是骨骼肌细胞膜上的葡萄糖转运蛋白-4(GLUT4)以及决定其转运率的转运蛋白信息核糖核酸(GLUT4 mRNA)的减少,而运动能使肌细胞内GLUT4 mRNA增多,从而GLUT4蛋白含量增加,运载葡萄糖能力增强肌肉摄取葡萄糖增加。

    3.4 运动改善心肺功能:运动能使提高大量摄氧量,增加血管弹性,降低血压,使循环和呼吸功能得到改善。

    3.5 运动提高机体适应性:运动能使毛细血管与肌纤维比值增加,从而改善体力。

    4 总结

    国内外的理论研究和实践已经证明了运动疗法是一种可以广泛应用且具有远期效应的治疗手段。如今,最重要的是建立一套符合我国DM人在遗传、体质、生活方式等方面特点的运动治疗体系,把运动纳入每个适应证病人的治疗中。从而,DM的控制就会变得易行、经济而且有效了。同时运动疗法还应注意以下几点:由于非胰岛素依赖型DM3大并发症及动脉硬化发生的机会较多,在进行运动疗法时,有必要对其并发症加以重视。然而,对于口服降糖剂和注射胰岛素的患者的运动量过量或不足所致的血糖低下或上升也要引起高度重视。在胰岛素治疗的患者中,采用运动疗法要特别注意运动中及运动后产生的低血糖症状。通过口服降糖剂可以维持正常的DM患者,由于可以保持其内因性胰岛素分泌的平衡,由运动的过量或不足所造成的血糖变动就可以通过内因性胰岛素起到某种程度的调节,所以是比较轻的。但是在需用胰岛素治疗的病例中,不通过内因性胰岛素调节的情况即使有也很少。因此可以导致由于低血糖或显著高血糖造成的意识障碍。另外,根据胰岛素注射部位的不同,也可产生不良反应,如皮下注射胰岛素,可通过运动使吸收加快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2903k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