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健康月刊》 > 2011年第11期 > 正文
编号:12285776
腹针配合董氏奇穴刺络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观察
http://www.100md.com 2011年11月1日 张叶青
第1页

    参见附件。

     【摘要】目的:观察应用腹针配合董氏奇穴刺络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治疗组采用腹针加刺络放血治疗,对照组采用体针治疗。结果:治疗组治愈率为77%,总有效率为98.6%;对照组分别为50%、89.2%。两组比较有显著的差异性(P<0.01),在治愈率、总有效率、治疗次数上治疗组均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腹针配刺络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具有见效迅速、疗效佳、疗程短、次数少、痛苦小等优点。

    【关键词】腹针;刺络;腰椎间盘

    【中图分类号】R156.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5-0515(2011)12-0340-02

    腰椎间盘突出症病例临床上治疗方法众多,疗效不一,笔者将薄智云教授之腹针与杨维杰老师的董氏奇穴刺络法配合使用,治疗本症取得了意想不到的效果。特总结如下: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全部病例均为本科门诊及住院病人,随机分为治疗组72例,男43例,女29例;年龄21~79岁;病程最短1天,最长20余年;单纯腰痛者18例,腰痛伴单侧下肢痛35例,腰痛伴双下肢痛19例。对照组65例,男38例,女27例;年龄18~75岁;病程最短1天,最长25年;单纯腰痛者15例,腰痛伴单侧下肢痛33例,腰痛伴双下肢痛17例。以上病例均作X线检查,大部分病例经CT证实与体征相符。

    1.2诊断标准:

    依据国家中医药管理局1995年颁布的《中医病症诊断治疗标准》:①有腰部外伤,慢性劳损或受湿寒史。大部分患者在发病前有腰痛史。②常发生于青壮年,以20~50岁最多。③腰痛并向臀部及下肢放射,腹压增加时(如咳嗽、喷嚏)疼痛加重。④脊椎侧弯,腰生理弧度变浅或消失,病变部位椎旁有压痛,并向下肢放射。腰活动受限。⑤下肢受累,神经支配区有感觉过敏或迟钝,病程长者可出现肌肉萎缩,直腿抬高或加强实验阳性,膝跟腱反射减弱或消失,足母趾背伸力减弱或消失。⑥X线摄片检查:脊椎侧弯,腰椎生理前凸消失,病变椎间隙可能变窄,相临边缘有骨质增生。CT、MRI检查能更好的显示椎间盘突出的部位及程度。

    2治疗方法

    2.1治疗组

    2.1.1取穴:主穴:水分、气海、关元。辨证加减:急性腰椎间盘突出者加人中、印堂;陈旧性腰椎间盘突出者加气穴(双);以腰痛为主加外陵(双)、气穴(双)、四满(双)或金河(在气海穴旁开5分;取双侧);合并下肢痛及麻木者加气旁(在气海穴旁开5分;取对侧)、外陵(患侧)、下风湿点(☆在气海旁开2.5寸;取患侧)、下风湿下点(☆在下风湿点下5分、外5分处;取患侧)。[1]注:☆为薄教授之经验穴。

    刺络者取患侧委中和董氏奇穴之四花外穴(相当于阳陵泉至阳辅附近)和丘墟、昆仑一带之明显瘀络处。

    2.1.2方法:患者平卧位,暴露腹部,严格按照薄教授要求取穴及进针,据患者的胖瘦定针具之长短,病程长短而定针刺之深浅,采用只捻转不提插手法,每隔10分钟行针1次,并嘱病人活动患部,据情况调整针的深浅,以见效即止,并通过灸神阙以壮元阳、温经络。刺络为每周2~3次,取患侧委中和董氏奇穴之四花外穴(相当于阳陵泉至阳辅附近)和丘墟、昆仑一带之明显瘀络处施术,局部常规消毒,各穴皆用消毒之三棱针速刺入半分,即出针,使之出血,如出血量较少,可加拔火罐。

    2.2对照组:主穴取腰3~5夹脊穴、肾俞、大肠俞、委中、局部腧穴。配穴:肾虚者加命门、太溪;寒湿者加腰阳关;急性者加水沟;慢性者加足三里;伴有臀、下肢痛者加患侧环跳、承扶、秩边、阳陵泉、足三里、悬钟等。行平补平泻法,留针加灸。[1]

    两组均留针30分钟后起针,6次为1疗程,每天1次,连续治疗,疗程间休息3天,3个疗程结束后统计疗效。

    3疗效观察

    3.1疗效标准(以临床症状的改善为观察标准):

    临床治愈:腰腿痛消失,直腿抬高大于70°,能恢复原工作。好转:腰腿痛减轻,腰部活动功能改善。未愈:症状和体征无改善。[1]

    3.2治疗结果:两组治疗结果如表1、2所示,表1经统计学处理显示,治愈率、总有效率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表2治疗次数之间经统计学处理结果表明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χ2=7.15,P<0.03)。刺络者最少2次,最多4次。

    4讨论

    腰椎间盘突出症在中医学中没有相应病名,据其临床表现,属中医的“痹症”、“腰腿痛”范畴,中医学认为腰为肾之府,肾主骨、生髓、主藏精,腰痛与肾关系密切。腹针是以中医理论为基础,神阙调控系统为核心,脏腑经络学说为指导,通过针刺腹部的腧穴来治疗全身性疾病的一种新方法。具有调整脏腑气血、疏通四肢百骸的功能。以任脉气海、关元及肾经的四满、气穴来补元气调气血;取足阳明胃经腧穴外陵以补后天气血不足;以水分来促进局部水肿的吸收;急性期加人中、印堂以通调督脉,伴下肢痛则以下风湿点、下风湿下点来疏通患肢的经气。而灸神阙又能壮元阳、温经络。[2]董氏奇穴针灸认为“痛症必瘀”、“久病必瘀”,其刺络针法有:决凝开滞、涤痰祛瘀、泻热活血、排毒利湿之作用。以上方法合用,达到补脾肾、疏通经络、使恶血邪气尽出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3262k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