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物性皮炎的临床分析与治疗体会
【关键词】药物性皮炎【中图分类号】R156.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5-0515(2011)12-0141-02
药物性皮炎简称药疹,是药物通过口服、外用和注射等途径进入人体而引起的皮肤粘膜炎症的反应。药物性皮炎对人体的危害很大。几乎所有的药物都有可能引起皮炎,但最常见的有碘胺类药、解热镇痛药、安眠药类以及青霉素、链霉素等。
2008年10月~2011年10月间,经治的在我院皮肤科门诊和住院部就诊的117例药物性皮炎(以下简称药疹)病例,颇有体会。笔者认为,准确判断、及时处置和规范治疗,是有效治疗各型药疹的关键。现将资料总结分析如下。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经治的117例药疹病例中,门诊患者84例,住院患者33例。117例中,年龄最大83岁,最小3岁,平均38岁;男61例,女56例;治疗时间最长51天,最短7天。117例药疹中表现为麻疹型49例,猩红热型37例,荨麻疹型14例,固定型药疹13例,湿疹型3例,红皮病型1例。伴有明显药物热和外周血象升高者37例。
1.2诊断标准:(1)出现皮疹前20天内有明确的用药史[1],尤其在发皮疹前7天内有用头孢菌素类、青霉素类、解热止痛剂、磺胺、抗癫痫药物、氨基苷类、四环素类、喹诺酮类或抗结核药等药物史。(2)有明确的皮肤损害或皮肤黏膜损害。(3)排除麻疹、猩红热及食用鱼、虾等异种动物蛋白的诱因[2]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5541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