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志干预结合中医传统方法治疗慢性胃病体会
【关键词】情志干预;中医传统治疗方法;慢性胃病
【中图分类号】R156.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5-0515(2011)12-0410-02
慢性胃病的致病因素主要分外感六淫、饮食所伤、劳逸过度和情志失调等几种,因情志因素致病在现代人中占了很大的比例,据研究统计,因情绪失调而导致消化功能紊乱者占70%—80%。《素问.举痛论》说:“怒则气上,喜则气缓,悲则气消,恐则气下,惊则气乱,思则气结”;《医醇塍义》说“夫喜怒忧思悲恐惊,人人共有之境。若当喜而喜,当怒而怒,当忧而忧,是即喜怒哀乐发而皆中节也。此天下之至和,尚何伤之有?惟未事而先意将迎,既去而尚多留恋,则不在喜怒忧思之境中,而此心无复有坦荡之日,虽欲不伤,庸可得乎?”;说明情志活动乃人之常情,调摄适度,并不伤人。反之,七情的过度偏激对人体的气血、脏腑均有一定的损害,尤其影响脾胃的正常功能。七情之中,尤以忧、思、怒对脾胃影响较大,但凡过惊、过怒、过恐、过悲等皆可致病。现代医学认为,人突然恐惧、紧张时,会使交感神经发出的冲动增加、幽门括约肌收缩、消化道反射性痉挛,加上内脏血管收缩、局部供血不足,所以情绪过激后会使人感到腹部疼痛,此时因肾上腺皮质激素分泌增多,引起胃酸分泌增加和运动功能增强,增加胃酸排出量和加速胃的排空;同时因外周小血管收缩,造成胃肠道微循环缺血、瘀血,削弱了黏膜自身防御机能,其黏膜发生缺血与淤血则引起胃肠黏膜内自由基、白三烯等造成胃肠黏膜损伤,使胃上皮细胞更新变慢,而导致胃肠道黏膜出血、坏死和溃疡形成。通过观察多年的临床治疗的过程,与患者的密切接触和交流,深切的体会到医者治病,不仅是治疗身体的疾病,还需要积极治疗情志病,即所谓现代医学—社会—心理模式。临床上,慢性胃病由于不良情绪的影响,常使病情变得复杂而难治,因此,如果能掌握患者心理因素与躯体疾病相互影响的规律,据此施以适当的心理治疗和有效的药物治疗,是可以取得很好的疗效。
, 百拇医药
肝气犯胃型胃痛指由于肝气偏亢,过于疏泄,影响脾胃,以致消化机能紊乱,或称“肝气犯脾”。临床表现:胃脘痛,吐酸,厌食,腹胀,大便泄泻,头晕、胁痛、易怒、胸闷、脉弦等。如病情迁延,较长时间失却协调,称为“肝脾不和”.
典型病例:黄某某,男性,68岁,退休警察,平素性情急躁,此次因琐事与儿女争吵发怒后感胃脘胀痛,脘痛连胁,嗳气泛酸、饮食欠佳,苔薄白,脉弦,于2011年2月15日入院。无痛电子胃镜检查示:慢性浅表性充血性胃炎,HP(-);中医诊断为胃痛(肝气犯胃型),其治法以疏肝理气、和胃止痛为主;口服中药汤剂以越鞠丸加味。患者发病正如中医称其为“肝气横逆,克犯脾土”,在治疗过程中专门抽调医生与患者聊天谈心,积极进行心理疏导,并建议患者家属和患者多沟通,积极参加社交活动来调整心态,化解心结,使患者逐步理解了“心喜胃亦喜”,其喜怒哀乐是人的情绪变化,而胃也随着人的精神情绪变化而喜怒着,情志调和则胃病自愈的道理。在情志治疗的同时配合按揉足三里、太冲、内庭,其选经取穴意义在于,疏泄肝胆暴戾之气,顾护脾胃后天之源,内外兼施,皆以调畅情志为目的而使病解。
, 百拇医药
肝胃郁热型胃痛是由于肝体阴而用阳,情志因素长期刺激导致肝气郁结,而久化热,邪热犯胃,肝胃郁热;临床表现,胃脘灼痛,痛势急迫,烦躁易怒,泛酸嘈杂,口苦口干。
典型病例:王某某,女性,40岁,银行职员,平素易生气,常感胃脘部隐痛不适,曾于2011年2月17日我院门诊无痛电子胃镜检查示:慢性浅表性糜烂性胃炎(中度),HP(+);于门诊治疗2周后自行停药。此次因工作不顺心,感胃脘灼热疼痛,痛势急迫,烦躁易怒,泛酸嘈杂,口干口苦2天,舌红苔黄,脉弦数,我院门诊无痛电子胃镜检查示:1.胃窦溃疡(A1)2.慢性浅表性充血性胃炎(胃窦部粘膜重度花斑样及斑片状充血,胃窦部前壁及大小弯侧各见一处凹陷,大小约0.5~0.8cmX0.6~1.0cm,无明显伪足,溃疡面覆薄白苔,无活动性出血,溃疡周边粘膜充血水肿;粘膜触之易见出血斑),HP(+);遂于2011年4月20日入院。中医辩病辩证为胃痛(肝胃郁热型),其治则疏肝解郁,泄热和胃;口服中药汤剂以丹栀逍遥散加味;配合穴位贴敷,药用川楝子12克,延胡索、白芍、陈皮、青皮、香橼、佛手、丹皮各10克,甘草6克,研细末,用麻油适量调成膏状,蚕豆大小贴敷于肝俞、脾俞、胃俞、中脘、足三里穴,隔日更换一次,10次1疗程。同时配合专职心理医师进行心理治疗,查房时与患者交流,缓解患者情绪,调畅心情。通过耐心、贴心的情志干预,使自己的精神面貌经常处在乐观、愉快、安静、平和之中,患者病情痊愈,复查胃镜示:慢性浅表性胃炎。随访患者,病情无反复。
, 百拇医药
脾虚肝郁型胃痛是因思虑过度,“思则伤脾”,日久易导致脾虚,脾虚运化无力,则气血生化无源,肝体失养;肝阴不足,则肝阳偏亢,疏泄失常,气机不畅,肝气郁结。另外,土虚木乘,脾虚则肝气更易乘犯之。临床表现:胃脘部隐痛,性情忧郁,神疲食少,倦怠懒言,口燥咽干,胁肋胀痛,头痛目眩,大便溏泄,舌淡有齿痕,苔薄白,脉弦细而弱。
典型病例:张某,男性,32岁,证券交易所职员,平素性格内向,此次1月前与女友分手,出现胃脘部隐痛加重,空腹时痛甚,进食后痛减,时吐清水,纳差,大便溏泄、少气懒言,舌淡苔白,脉细,在父母陪同下于2011年6月25日入院。无痛电子胃镜检查示:慢性浅表性糜烂性胃炎,HP(+);中医辩病辩证为胃痛(肝郁脾虚型),治则疏肝健脾,健脾和胃;方用柴芍六君子汤加减;配合针灸治疗,取穴:肝俞、胃俞、中脘、下脘、足三里、手三里,按温针灸法常规施术。1天1次,10次1疗程,疗程间隔5天。患者住院治疗2个疗程,出院后转门诊针灸随诊治疗2月;在予针灸治疗时,进行心理干预,使患者逐渐树立信心,保持精神乐观。通过近3月的治疗,胃痛好转,患者从入院时的郁郁寡欢,面部鲜有表情变化,与之交流时漠不关心到门诊治疗时独自一人求诊,主动和医师交流病情变化,讨论自己胃病的调养。
, 百拇医药
体会:人生活于天地万物之间,靠自然界生存,自然界同人类不断地进行着物质和能量的交换,人有意识、有思维、有非常丰富而又极其复杂的内部心理活动,所以,人不但要有一个健全的体魄,还要有一个健康的心理。现代医学理论与实践表明,不仅有害的物质因素能造成各种各样的疾病,有害的心理因素也能起到同样作用。脾胃与情志因素关系尤其密切,相互影响,正如李东垣所说“治斯疾者,惟在调和脾胃,使心无凝滞,或生欢欣,或逢喜事…或眼前见欲爱事,则慧然如无病矣。盖胃中元气得舒伸也。”故在治疗脾胃病时,医者一定要重视调肝养心安神,以调节情志,舒畅气机,从而使脾胃之气升降有序,气血生化运行如常,同时要针对病人的不同心理特点和情绪状态,给予不同的心理调适,逐步消除精神紧张和心理应激因素,在情绪上做到乐观自信,保持精神愉悦、避免过度焦虑、恐惧、紧张、忧伤等不良因素的刺激,对于胃病及维持消化系统的稳定,避免脾胃病的再度发生有重要意义。中医传统治疗如中药穴位贴敷、针灸、推拿,耳穴贴压、拔罐、刮痧、穴位埋线、药物的穴位注射等手段,在治疗中起到了事半功倍的作用,我们医者,尤其是中医医师要熟读中医古籍,灵活运用中医传统治疗手段,切实的为患者服务。随着现代社会的不断发展,社会生活节奏的加快以及亲情邻里关系的疏远,由此引起的情志病会越来越严重,相信情志干预结合中医辨证治疗慢性胃病的发展前景和意义亦会越发重要。, 百拇医药(向薇)
【中图分类号】R156.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5-0515(2011)12-0410-02
慢性胃病的致病因素主要分外感六淫、饮食所伤、劳逸过度和情志失调等几种,因情志因素致病在现代人中占了很大的比例,据研究统计,因情绪失调而导致消化功能紊乱者占70%—80%。《素问.举痛论》说:“怒则气上,喜则气缓,悲则气消,恐则气下,惊则气乱,思则气结”;《医醇塍义》说“夫喜怒忧思悲恐惊,人人共有之境。若当喜而喜,当怒而怒,当忧而忧,是即喜怒哀乐发而皆中节也。此天下之至和,尚何伤之有?惟未事而先意将迎,既去而尚多留恋,则不在喜怒忧思之境中,而此心无复有坦荡之日,虽欲不伤,庸可得乎?”;说明情志活动乃人之常情,调摄适度,并不伤人。反之,七情的过度偏激对人体的气血、脏腑均有一定的损害,尤其影响脾胃的正常功能。七情之中,尤以忧、思、怒对脾胃影响较大,但凡过惊、过怒、过恐、过悲等皆可致病。现代医学认为,人突然恐惧、紧张时,会使交感神经发出的冲动增加、幽门括约肌收缩、消化道反射性痉挛,加上内脏血管收缩、局部供血不足,所以情绪过激后会使人感到腹部疼痛,此时因肾上腺皮质激素分泌增多,引起胃酸分泌增加和运动功能增强,增加胃酸排出量和加速胃的排空;同时因外周小血管收缩,造成胃肠道微循环缺血、瘀血,削弱了黏膜自身防御机能,其黏膜发生缺血与淤血则引起胃肠黏膜内自由基、白三烯等造成胃肠黏膜损伤,使胃上皮细胞更新变慢,而导致胃肠道黏膜出血、坏死和溃疡形成。通过观察多年的临床治疗的过程,与患者的密切接触和交流,深切的体会到医者治病,不仅是治疗身体的疾病,还需要积极治疗情志病,即所谓现代医学—社会—心理模式。临床上,慢性胃病由于不良情绪的影响,常使病情变得复杂而难治,因此,如果能掌握患者心理因素与躯体疾病相互影响的规律,据此施以适当的心理治疗和有效的药物治疗,是可以取得很好的疗效。
, 百拇医药
肝气犯胃型胃痛指由于肝气偏亢,过于疏泄,影响脾胃,以致消化机能紊乱,或称“肝气犯脾”。临床表现:胃脘痛,吐酸,厌食,腹胀,大便泄泻,头晕、胁痛、易怒、胸闷、脉弦等。如病情迁延,较长时间失却协调,称为“肝脾不和”.
典型病例:黄某某,男性,68岁,退休警察,平素性情急躁,此次因琐事与儿女争吵发怒后感胃脘胀痛,脘痛连胁,嗳气泛酸、饮食欠佳,苔薄白,脉弦,于2011年2月15日入院。无痛电子胃镜检查示:慢性浅表性充血性胃炎,HP(-);中医诊断为胃痛(肝气犯胃型),其治法以疏肝理气、和胃止痛为主;口服中药汤剂以越鞠丸加味。患者发病正如中医称其为“肝气横逆,克犯脾土”,在治疗过程中专门抽调医生与患者聊天谈心,积极进行心理疏导,并建议患者家属和患者多沟通,积极参加社交活动来调整心态,化解心结,使患者逐步理解了“心喜胃亦喜”,其喜怒哀乐是人的情绪变化,而胃也随着人的精神情绪变化而喜怒着,情志调和则胃病自愈的道理。在情志治疗的同时配合按揉足三里、太冲、内庭,其选经取穴意义在于,疏泄肝胆暴戾之气,顾护脾胃后天之源,内外兼施,皆以调畅情志为目的而使病解。
, 百拇医药
肝胃郁热型胃痛是由于肝体阴而用阳,情志因素长期刺激导致肝气郁结,而久化热,邪热犯胃,肝胃郁热;临床表现,胃脘灼痛,痛势急迫,烦躁易怒,泛酸嘈杂,口苦口干。
典型病例:王某某,女性,40岁,银行职员,平素易生气,常感胃脘部隐痛不适,曾于2011年2月17日我院门诊无痛电子胃镜检查示:慢性浅表性糜烂性胃炎(中度),HP(+);于门诊治疗2周后自行停药。此次因工作不顺心,感胃脘灼热疼痛,痛势急迫,烦躁易怒,泛酸嘈杂,口干口苦2天,舌红苔黄,脉弦数,我院门诊无痛电子胃镜检查示:1.胃窦溃疡(A1)2.慢性浅表性充血性胃炎(胃窦部粘膜重度花斑样及斑片状充血,胃窦部前壁及大小弯侧各见一处凹陷,大小约0.5~0.8cmX0.6~1.0cm,无明显伪足,溃疡面覆薄白苔,无活动性出血,溃疡周边粘膜充血水肿;粘膜触之易见出血斑),HP(+);遂于2011年4月20日入院。中医辩病辩证为胃痛(肝胃郁热型),其治则疏肝解郁,泄热和胃;口服中药汤剂以丹栀逍遥散加味;配合穴位贴敷,药用川楝子12克,延胡索、白芍、陈皮、青皮、香橼、佛手、丹皮各10克,甘草6克,研细末,用麻油适量调成膏状,蚕豆大小贴敷于肝俞、脾俞、胃俞、中脘、足三里穴,隔日更换一次,10次1疗程。同时配合专职心理医师进行心理治疗,查房时与患者交流,缓解患者情绪,调畅心情。通过耐心、贴心的情志干预,使自己的精神面貌经常处在乐观、愉快、安静、平和之中,患者病情痊愈,复查胃镜示:慢性浅表性胃炎。随访患者,病情无反复。
, 百拇医药
脾虚肝郁型胃痛是因思虑过度,“思则伤脾”,日久易导致脾虚,脾虚运化无力,则气血生化无源,肝体失养;肝阴不足,则肝阳偏亢,疏泄失常,气机不畅,肝气郁结。另外,土虚木乘,脾虚则肝气更易乘犯之。临床表现:胃脘部隐痛,性情忧郁,神疲食少,倦怠懒言,口燥咽干,胁肋胀痛,头痛目眩,大便溏泄,舌淡有齿痕,苔薄白,脉弦细而弱。
典型病例:张某,男性,32岁,证券交易所职员,平素性格内向,此次1月前与女友分手,出现胃脘部隐痛加重,空腹时痛甚,进食后痛减,时吐清水,纳差,大便溏泄、少气懒言,舌淡苔白,脉细,在父母陪同下于2011年6月25日入院。无痛电子胃镜检查示:慢性浅表性糜烂性胃炎,HP(+);中医辩病辩证为胃痛(肝郁脾虚型),治则疏肝健脾,健脾和胃;方用柴芍六君子汤加减;配合针灸治疗,取穴:肝俞、胃俞、中脘、下脘、足三里、手三里,按温针灸法常规施术。1天1次,10次1疗程,疗程间隔5天。患者住院治疗2个疗程,出院后转门诊针灸随诊治疗2月;在予针灸治疗时,进行心理干预,使患者逐渐树立信心,保持精神乐观。通过近3月的治疗,胃痛好转,患者从入院时的郁郁寡欢,面部鲜有表情变化,与之交流时漠不关心到门诊治疗时独自一人求诊,主动和医师交流病情变化,讨论自己胃病的调养。
, 百拇医药
体会:人生活于天地万物之间,靠自然界生存,自然界同人类不断地进行着物质和能量的交换,人有意识、有思维、有非常丰富而又极其复杂的内部心理活动,所以,人不但要有一个健全的体魄,还要有一个健康的心理。现代医学理论与实践表明,不仅有害的物质因素能造成各种各样的疾病,有害的心理因素也能起到同样作用。脾胃与情志因素关系尤其密切,相互影响,正如李东垣所说“治斯疾者,惟在调和脾胃,使心无凝滞,或生欢欣,或逢喜事…或眼前见欲爱事,则慧然如无病矣。盖胃中元气得舒伸也。”故在治疗脾胃病时,医者一定要重视调肝养心安神,以调节情志,舒畅气机,从而使脾胃之气升降有序,气血生化运行如常,同时要针对病人的不同心理特点和情绪状态,给予不同的心理调适,逐步消除精神紧张和心理应激因素,在情绪上做到乐观自信,保持精神愉悦、避免过度焦虑、恐惧、紧张、忧伤等不良因素的刺激,对于胃病及维持消化系统的稳定,避免脾胃病的再度发生有重要意义。中医传统治疗如中药穴位贴敷、针灸、推拿,耳穴贴压、拔罐、刮痧、穴位埋线、药物的穴位注射等手段,在治疗中起到了事半功倍的作用,我们医者,尤其是中医医师要熟读中医古籍,灵活运用中医传统治疗手段,切实的为患者服务。随着现代社会的不断发展,社会生活节奏的加快以及亲情邻里关系的疏远,由此引起的情志病会越来越严重,相信情志干预结合中医辨证治疗慢性胃病的发展前景和意义亦会越发重要。, 百拇医药(向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