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家庭科学·新健康》 > 2005年第5期
编号:12065197
“坏毛病”也许真是病
http://www.100md.com 2005年5月1日 《家庭科学·新健康》 2005年第5期
     八岁的男孩壮壮本来是个喜欢学习、成绩优异的好孩子,可最近却添了一个“坏毛病”,就是不管是上课还是看电视,都不断地眨眼、噘嘴。爸爸妈妈和老师看在眼里,气在心头,可平日里懂事听话的壮壮这一次却调皮起来,无论大人们怎样劝说,“毛病”却是有增无减。大约一个月以后,眨眼、噘嘴的“毛病”虽然有所收敛,但又开始耸肩、嗅鼻、清嗓子。万般无奈的家长只好把他领到医院,做了脑电图及全身神经系统检查,才知道此“毛病”不是坏毛病,而是小儿多发性抽动症。

    医生说,壮壮的多动是不自主的,并非坏毛病。有的孩子除上述症状外,还会出现身体其他部位抽动。而且,常常是一组症状消失,另一组症状又出现。其中,面部表情肌的抽动常为首发症状。这种病时犯时好,迁延数月,甚至数年。学龄期是这种病的多发期,而且男孩比女孩更容易得,比例大约为3.24:1,发病率大约为3‰~5‰,属于精神行为障碍性疾病。

    为什么会得抽动症?

    到目前为止,抽动症是怎样引发的还不完全清楚。但是在门诊看到的抽动症病例中仔细询问患儿家长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3889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