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第一课——独立教育
小女源源,今年四岁半,顽皮、可爱。有着一双洞察一切的大眼睛。说起源源,总是有说不完的话,也许是她让我体验了酸、甜、苦、辣、咸,让我有了更多的人生感悟,让我能体验为人母的辛劳和幸福。
还记得,在得知她的到来时我欣喜若狂的表情,而随之而来的先兆性流产、胎盘前置给我的孕期增添了许多不安和恐慌,而顺产的经历也是至今想起来仍眼含泪水。我的妈妈曾经对我说:生孩子是一件非常痛苦的事情,也是一件幸福的事,要忍受世界上最难忍受的痛苦,同时也会体验到从未有过的幸福。在我阵痛两天后,妈妈问我,下定决心了吗?我毅然的点头让这位十多年没有抱过我的母亲把我搂在怀里,我知道她是在给我力量。临产的那一天,妈妈说的话全都应验了,那种疼痛是无法用任何语言表述的,而就在那种疼痛中期待着宝宝的降生,那种期待也是从未有过的幸福。随着一声啼哭,我见到了她,我的宝宝,那双乌黑的大眼睛永远地铭刻在我心里,当我们母女对望时我的泪水禁不住流了下来,那是幸福的眼泪,从此我的生命因为她而变的丰富。
我曾经是一名幼教工作者,这段工作经历对孩子的教育培养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四年的教育历程是科学育儿方法和传统育儿观念的一场无声抗争。就拿宝宝出生说吧,老人讲,刚出生的孩子是要捆住手脚的,意义在于将来胳膊、腿能长得直,第二不会受惊吓。可这是没有科学依据的,在宝宝奶奶第一次用红布把孩子手脚捆住的时候被我婉转地阻止了,而我的行为都以我年轻、没带过孩子为由被四位老人大肆批判,倔强的我执意按照自己的方法做,代价是这四年独自抚养的辛苦历程。孩子应该自由的成长,这种自由也包括她的婴儿时期,一个成年人用任何方式束缚他,都会感到不自在,甚至是愤怒,同样给宝宝太多的束缚会让她感受到痛苦,让孩子自由的成长,给他们最快乐的童年,这是每位家长都应该做的。对于源源,可以说她享受了任何玩的权利,踩水、挖土、攀爬,只要是她能想到的,从没有受过任何限制,没有因为玩的事情遭受过任何责备。但自由不是自然,自由成长不等同于自然成长,就像小树一样,同样的阳光、雨露,但只有经过精心修剪和培育的才能长成参天大树,孩子的成长也是一样,要给她自由成长的空间,却不能忽略创造教育学习的机会。
, http://www.100md.com
说到教育孩子,我崇尚一个理念,“让孩子独立成长”。记得有一位教育家说过“只有让你的孩子尽快的独立生活起来,才能证明你的教育是成功的”。我所崇尚的教育理念就是让孩子尽可能的独立起来,拥有独立的思维、意识,拥有独立的生活、生存能力,拥有独立的人格。而“独立”蕴意很深,真正能够做到是不容易的。
创造“独立”成长的环境
现在的家庭都是一个宝宝,格外娇贵,很难有独立成长的环境,取而代之的是衣来伸手,饭来张口,隔辈人的娇宠,父母的疼爱让孩子失去了最好的独立成长时期。举个最简单的例子——睡觉。中国的孩子大都是跟父母一起睡的,有的睡到四、五岁,有的甚至到九、十岁还和父母在一起。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有很多,我们小的时候是因为家庭条件不允许,房子小,孩子多;那么在当今社会最主要的原因并不是家庭环境条件的限制而是家长头脑中“独立”意识的淡薄。传统观念是孩子就应该和父母在一起,是人之常情,孩子小,半夜凉了怎么办?掉到地上怎么办?害怕怎么办?众多的担心和不安让家长把孩子紧紧地搂在了身边,恐怕孩子受到一点委屈,也断送了孩子“独立”成长的机会。其实这些对孩子来说根本就不是什么问题,孩子的潜能和适应能力是无限的,她可以很快地找到解决的方法来保护自己,找到适应环境的途径,而这个过程就是“独立”的形成过程。说到这,要提到西方国家,在中国,孩子独自睡觉可能是稀奇事,可在西方国家孩子从出生就和父母分开,而事实证明,西方孩子的独立能力要远远超过中国孩子,“独立”能力是一点一滴,是日积月累培养起来的,每个孩子都有她独立的能力,关键是家长是否给她提供“独立”的环境。
, 百拇医药
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很难,尤其是在中国这个大环境,要做到这一点也非易事。就拿我家源源来说,从出生到一岁,是自己一床睡,但和父母同屋,从一岁开始到现在,都是一个人在自己的房间里睡。当时,我是顶着四位老人的白眼和斥责来进行这个教育培养过程的,背地里哭过,委屈过、心软过、也有过放弃的念头,但想到孩子的成长,还是毅然地选择了自己的教育方式。现在这四位老人逢人便夸自己的孙女如何能干,很小就能自己睡,这其中的辛酸和泪水只有我一个人知道。其实抚养一个孩子很容易,你只要给她吃饱、穿暖就可以,但培养教育一个孩子却是漫长艰苦的历程,要家长付出几倍的努力,不断的总结,不断的完善,才能把教育的路程继续下去,给孩子创造一个优秀的成长环境和机会。
培养“独立”的思维、意识
每个人都是一个个体,都有其“独立”的思维,那么这种“独立”也需要培养吗?是的。其实,我们成人也不乏有一些思维不独立的,没有自己的见解,不具备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不能独立思考,这就是思维上的独立性弱。一个孩子从小到大需要十几年的时间,而树立独立思维意识也就是几年的时间,甚至更短,一旦惰性形成,就很难改变,这就是为什么当今教育提倡素质教育,要提高创造力的培养。我个人认为独立思维最好的培养时间应该是3~6岁,有的家长认为3~6岁的孩子什么都不懂,有什么独立可言,其实这个期间正是大脑的发育关键期,在生活、游戏中发掘一切可以培养独立思维的机会。我家宝宝还不到两岁的时候,有一次看大人开灯觉得很有意思,便自己也要去按开关,可是那时她很矮小,根本就不可能实现,经过几次的蹦跳努力后,终于忍不住哭了,边哭边说:“开灯,开灯”,说实话,当时很心疼,真想过去把她抱起来满足她这个小小的要求,但最终我却没有这样做,而是对她说:“你好好想一想,有什么办法能让你变得更高?”说完我便转身离开了,她见我离开了,哭声渐渐小了,过了好长时间,她来到我身边说:“妈妈,你来看”,跟着她来到开关前,只见她把小凳子摆在地上,站在上面演示着给我看,她的喜悦挂在脸上,这是她自己努力的结果,从那以后她学会了借助工具。这么一件小事情,不但培养了孩子独立思考的能力也锻炼了她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像这样的例子每个家庭都发生过,但解决的方法却各有不同,你把握住这个教育培养孩子的机会了吗?
, http://www.100md.com
培养独立的生活、生存能力
“生活谁不会?生存谁不能?”,可就是这些再简单不过的问题却频繁地出现在当代青少年身上,自杀事件、离家出走和同学之间的殴斗,虽然原因各有不同,但我觉得归根结底就是他们不具备独立生活、生存的能力。举个身边的例子,我同事的孩子今年上高中,鞋带还要妈妈系,听起来很可笑,但却真实地发生在我身边,虽然不能以点带面,却反映出这样一个现象,现在的孩子缺乏独立生活、生存能力。而这种独立生活、生存能力不是泛指经济上的,而是“心理”上的,由此可见孩子独立生活、生存能力的培养多么重要。我是从宝宝一岁时开始实施培养教育的。从她懂得聆听你的语言,能够了解你的意图时开始。从最基本的生活点滴做起。吃饭要自己动手,哪怕是饭后桌上全是饭粒;穿衣也要自己动手,虽然只能把手伸到袖口里,也要自己来完成。渐渐地宝宝就树立了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的独立意识,而随着她慢慢长大,对她的要求也逐渐提高,有意识地锻炼她的独立生活能力,最关键的是贵在坚持。有很多家长一看孩子哭了或者自己赶时间就放弃了自己的原则,这样就很难达到教育效果。举个宝宝洗澡的例子,在源源会站立的时候我就已经刻意去培养她自己洗澡了,从最初的自己往身上浇水到自己用小手洗脸和脚丫,从坐在浴盆里到现在站在淋浴喷头下,都是经过无数次的努力锻炼出来的,她现在已经能很好的独立完成打开淋浴喷头、洗头、洗身,擦干,到最后穿上睡衣这一系列过程,而这些丝毫不用大人的辅助。这一结果一共用了两年的时间,她不是神童,不可能一下子学会怎样去做,这需要家长的引导和支持,自己去打开淋浴喷头用了半个月的时间,无数次的鼓励才消除了她对淋浴喷头的恐惧,自己会洗头用了两个月的时间,孩子对头的保护是与生俱来的,要让她自己站在淋浴喷头下去洗头是整个洗澡过程中最艰难的过程,所以用的时间也是最长的。说了这么多,我只是想告诉每位家长,其实培养孩子体现在生活中的每一个细节,出去玩要求自己行走,跌倒了自己爬起来,买喜欢的东西自己去付钱,有需要自己去请求别人帮助等等,给孩子创造机会去品尝疼痛、品尝失败、品尝痛苦也是一种锻炼。这一点一滴如果能做到,如果能坚持,就会惊奇地发现你的宝宝在飞速的成长,在慢慢的独立起来,会学会如何与人交往、懂得怎样关爱别人、学会如何珍惜生命。, 百拇医药(周春梅)
还记得,在得知她的到来时我欣喜若狂的表情,而随之而来的先兆性流产、胎盘前置给我的孕期增添了许多不安和恐慌,而顺产的经历也是至今想起来仍眼含泪水。我的妈妈曾经对我说:生孩子是一件非常痛苦的事情,也是一件幸福的事,要忍受世界上最难忍受的痛苦,同时也会体验到从未有过的幸福。在我阵痛两天后,妈妈问我,下定决心了吗?我毅然的点头让这位十多年没有抱过我的母亲把我搂在怀里,我知道她是在给我力量。临产的那一天,妈妈说的话全都应验了,那种疼痛是无法用任何语言表述的,而就在那种疼痛中期待着宝宝的降生,那种期待也是从未有过的幸福。随着一声啼哭,我见到了她,我的宝宝,那双乌黑的大眼睛永远地铭刻在我心里,当我们母女对望时我的泪水禁不住流了下来,那是幸福的眼泪,从此我的生命因为她而变的丰富。
我曾经是一名幼教工作者,这段工作经历对孩子的教育培养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四年的教育历程是科学育儿方法和传统育儿观念的一场无声抗争。就拿宝宝出生说吧,老人讲,刚出生的孩子是要捆住手脚的,意义在于将来胳膊、腿能长得直,第二不会受惊吓。可这是没有科学依据的,在宝宝奶奶第一次用红布把孩子手脚捆住的时候被我婉转地阻止了,而我的行为都以我年轻、没带过孩子为由被四位老人大肆批判,倔强的我执意按照自己的方法做,代价是这四年独自抚养的辛苦历程。孩子应该自由的成长,这种自由也包括她的婴儿时期,一个成年人用任何方式束缚他,都会感到不自在,甚至是愤怒,同样给宝宝太多的束缚会让她感受到痛苦,让孩子自由的成长,给他们最快乐的童年,这是每位家长都应该做的。对于源源,可以说她享受了任何玩的权利,踩水、挖土、攀爬,只要是她能想到的,从没有受过任何限制,没有因为玩的事情遭受过任何责备。但自由不是自然,自由成长不等同于自然成长,就像小树一样,同样的阳光、雨露,但只有经过精心修剪和培育的才能长成参天大树,孩子的成长也是一样,要给她自由成长的空间,却不能忽略创造教育学习的机会。
, http://www.100md.com
说到教育孩子,我崇尚一个理念,“让孩子独立成长”。记得有一位教育家说过“只有让你的孩子尽快的独立生活起来,才能证明你的教育是成功的”。我所崇尚的教育理念就是让孩子尽可能的独立起来,拥有独立的思维、意识,拥有独立的生活、生存能力,拥有独立的人格。而“独立”蕴意很深,真正能够做到是不容易的。
创造“独立”成长的环境
现在的家庭都是一个宝宝,格外娇贵,很难有独立成长的环境,取而代之的是衣来伸手,饭来张口,隔辈人的娇宠,父母的疼爱让孩子失去了最好的独立成长时期。举个最简单的例子——睡觉。中国的孩子大都是跟父母一起睡的,有的睡到四、五岁,有的甚至到九、十岁还和父母在一起。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有很多,我们小的时候是因为家庭条件不允许,房子小,孩子多;那么在当今社会最主要的原因并不是家庭环境条件的限制而是家长头脑中“独立”意识的淡薄。传统观念是孩子就应该和父母在一起,是人之常情,孩子小,半夜凉了怎么办?掉到地上怎么办?害怕怎么办?众多的担心和不安让家长把孩子紧紧地搂在了身边,恐怕孩子受到一点委屈,也断送了孩子“独立”成长的机会。其实这些对孩子来说根本就不是什么问题,孩子的潜能和适应能力是无限的,她可以很快地找到解决的方法来保护自己,找到适应环境的途径,而这个过程就是“独立”的形成过程。说到这,要提到西方国家,在中国,孩子独自睡觉可能是稀奇事,可在西方国家孩子从出生就和父母分开,而事实证明,西方孩子的独立能力要远远超过中国孩子,“独立”能力是一点一滴,是日积月累培养起来的,每个孩子都有她独立的能力,关键是家长是否给她提供“独立”的环境。
, 百拇医药
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很难,尤其是在中国这个大环境,要做到这一点也非易事。就拿我家源源来说,从出生到一岁,是自己一床睡,但和父母同屋,从一岁开始到现在,都是一个人在自己的房间里睡。当时,我是顶着四位老人的白眼和斥责来进行这个教育培养过程的,背地里哭过,委屈过、心软过、也有过放弃的念头,但想到孩子的成长,还是毅然地选择了自己的教育方式。现在这四位老人逢人便夸自己的孙女如何能干,很小就能自己睡,这其中的辛酸和泪水只有我一个人知道。其实抚养一个孩子很容易,你只要给她吃饱、穿暖就可以,但培养教育一个孩子却是漫长艰苦的历程,要家长付出几倍的努力,不断的总结,不断的完善,才能把教育的路程继续下去,给孩子创造一个优秀的成长环境和机会。
培养“独立”的思维、意识
每个人都是一个个体,都有其“独立”的思维,那么这种“独立”也需要培养吗?是的。其实,我们成人也不乏有一些思维不独立的,没有自己的见解,不具备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不能独立思考,这就是思维上的独立性弱。一个孩子从小到大需要十几年的时间,而树立独立思维意识也就是几年的时间,甚至更短,一旦惰性形成,就很难改变,这就是为什么当今教育提倡素质教育,要提高创造力的培养。我个人认为独立思维最好的培养时间应该是3~6岁,有的家长认为3~6岁的孩子什么都不懂,有什么独立可言,其实这个期间正是大脑的发育关键期,在生活、游戏中发掘一切可以培养独立思维的机会。我家宝宝还不到两岁的时候,有一次看大人开灯觉得很有意思,便自己也要去按开关,可是那时她很矮小,根本就不可能实现,经过几次的蹦跳努力后,终于忍不住哭了,边哭边说:“开灯,开灯”,说实话,当时很心疼,真想过去把她抱起来满足她这个小小的要求,但最终我却没有这样做,而是对她说:“你好好想一想,有什么办法能让你变得更高?”说完我便转身离开了,她见我离开了,哭声渐渐小了,过了好长时间,她来到我身边说:“妈妈,你来看”,跟着她来到开关前,只见她把小凳子摆在地上,站在上面演示着给我看,她的喜悦挂在脸上,这是她自己努力的结果,从那以后她学会了借助工具。这么一件小事情,不但培养了孩子独立思考的能力也锻炼了她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像这样的例子每个家庭都发生过,但解决的方法却各有不同,你把握住这个教育培养孩子的机会了吗?
, http://www.100md.com
培养独立的生活、生存能力
“生活谁不会?生存谁不能?”,可就是这些再简单不过的问题却频繁地出现在当代青少年身上,自杀事件、离家出走和同学之间的殴斗,虽然原因各有不同,但我觉得归根结底就是他们不具备独立生活、生存的能力。举个身边的例子,我同事的孩子今年上高中,鞋带还要妈妈系,听起来很可笑,但却真实地发生在我身边,虽然不能以点带面,却反映出这样一个现象,现在的孩子缺乏独立生活、生存能力。而这种独立生活、生存能力不是泛指经济上的,而是“心理”上的,由此可见孩子独立生活、生存能力的培养多么重要。我是从宝宝一岁时开始实施培养教育的。从她懂得聆听你的语言,能够了解你的意图时开始。从最基本的生活点滴做起。吃饭要自己动手,哪怕是饭后桌上全是饭粒;穿衣也要自己动手,虽然只能把手伸到袖口里,也要自己来完成。渐渐地宝宝就树立了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的独立意识,而随着她慢慢长大,对她的要求也逐渐提高,有意识地锻炼她的独立生活能力,最关键的是贵在坚持。有很多家长一看孩子哭了或者自己赶时间就放弃了自己的原则,这样就很难达到教育效果。举个宝宝洗澡的例子,在源源会站立的时候我就已经刻意去培养她自己洗澡了,从最初的自己往身上浇水到自己用小手洗脸和脚丫,从坐在浴盆里到现在站在淋浴喷头下,都是经过无数次的努力锻炼出来的,她现在已经能很好的独立完成打开淋浴喷头、洗头、洗身,擦干,到最后穿上睡衣这一系列过程,而这些丝毫不用大人的辅助。这一结果一共用了两年的时间,她不是神童,不可能一下子学会怎样去做,这需要家长的引导和支持,自己去打开淋浴喷头用了半个月的时间,无数次的鼓励才消除了她对淋浴喷头的恐惧,自己会洗头用了两个月的时间,孩子对头的保护是与生俱来的,要让她自己站在淋浴喷头下去洗头是整个洗澡过程中最艰难的过程,所以用的时间也是最长的。说了这么多,我只是想告诉每位家长,其实培养孩子体现在生活中的每一个细节,出去玩要求自己行走,跌倒了自己爬起来,买喜欢的东西自己去付钱,有需要自己去请求别人帮助等等,给孩子创造机会去品尝疼痛、品尝失败、品尝痛苦也是一种锻炼。这一点一滴如果能做到,如果能坚持,就会惊奇地发现你的宝宝在飞速的成长,在慢慢的独立起来,会学会如何与人交往、懂得怎样关爱别人、学会如何珍惜生命。, 百拇医药(周春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