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黎敏:养生,不过寝食之间
从头到脚,从字到人,北京中医药大学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名家论坛》专家曲黎敏不仅仅把中国百姓领进中医的大门,同时也带进文化的大门。无论是“复活”的《黄帝内经》,还是“象形”的古代文字,都让人们重新领略到中国5000年文化的博大精深,更让大家深谙一个道理——大道至简。曲黎敏教授在接受本刊采访时说,养生,吃好饭,睡好觉,足矣。
从古到今
顺“天道”安排起居
学习《黄帝内经》,可以认知自我,认知我们自身的一些问题。可以培养我们的洞察力。《黄帝内经》很少谈药的问题,是要告诉大家不生病的秘密,而不提药物治疗。
《黄帝内经》就是四个字“顺其自然”。天地自然永远是从春到夏,从秋到冬,这是一个固定的顺序。人体也应该按照这个顺序去生长、生发、收敛、收藏,这样你的身体才是健康的。在古代,人们是非常讲究养生之道的,而现在我们是把身体当作可以不断去消耗和损害的东西。在古代是养它,很认真、很爱惜的对待自己的身体,而现在的人对身体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是非常的不爱惜。
, 百拇医药
曲黎敏说,人的生活作息是应该遵循“天道”的。所谓“天道”,就是日升月落,也就是昼夜。居处应法天道,是说天亮了人就应该起床,人自身的阳气和天地的阳气一起生发,如果老睡懒觉的话,人就会没精神。天黑了人就应该睡觉,使阳气得以潜藏,用阴气来养阳气。这就是居处法天道,就是遵循着阴阳四季和昼夜寒暑来合理安排个人的起居生活。
吃好睡好不用药
我们现在长期生活在城市的钢筋水泥中,居住的房子犹如悬在半空中的“鸽子笼”,常年以空调相伴,就容易得空调病。很多人在周末度假的时候有机会在郊区的平房或者四合院里住上两天,觉得很舒服,原因就是在这样的环境中,人可以接近地气,打开窗户就可以呼吸清新的空气,推开门就可以走到院子里晒晒太阳,这都是一种顺应自然、顺应天道的有益行为。
曲黎敏认为,人吃东西也要按节气规律去吃,吃应季食品,这样才是最合理的养生之道。比如,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现在我们冬天也可以吃到美味的西瓜,可西瓜性寒,按节气规律应该在夏季享用,以中和暑热,平衡阴阳;而在冬季食用,寒上加寒,就会对人体造成伤害。
, 百拇医药
《黄帝内经》里面总共就是13个非常简单的方子,根本不用药,就是告诉你只要吃好了、睡好了、顺其自然了,身体就好了。
从头到脚
建立中医思维也是养生
曲黎敏把中医养生热推向了一个高潮,她让老百姓知道原来咱们的老祖先留了一本很棒的医书叫《黄帝内经》,她让许许多多曾经对中医一无所知的人看到了中医金碧辉煌的一角。
曲黎敏说,西医对病症的确诊是依靠解剖学,而中医依靠的望、闻、问、切;西医是把病灶打开才能确诊,而中医是通过外在表象来判断病症。听起来很神奇,其实中医的理论基础在日常生活中如果留心,都可以领悟出来。
建立中医的思维方式也是一种养生,中医就是要我们能够透过表象知医理。以一根手指为例,只要我们留意,就完全可以通过一根手指看出我们五脏的问题。手指最外面是皮毛,中医认为肺主皮毛,由此可见,我们的一些皮肤病、脱发等都跟肺有关。再往里就是肌肉,中医里说脾主肌肉。人们通常认为人老了以后,眼皮等身体部位出现下垂症状是与地球引力相关的。其实不然,人老了以后,脾功能衰退,因此肌肉无力,所以才出现了下垂等症状。手指里面的血由心气所主。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手脚冰凉的女人基本上是心血不足。
, 百拇医药
病症就是身体“因果”反应
凡事有因就有果,对我们的身体而言也是这个道理。中医与西医最大的区别就在于,中医从来不是“就病论病”。70岁以上的老人,手的握力越强,证明生命力越旺盛,会长寿:手指甲长的快不快,会说明一个人的肝功能强不强;牙齿的病变决不仅仅说明牙齿的好坏,而一定是来自于肾或心脏的毛病。曲黎敏教授还作了这样一个形象的比喻人好比是一辆车,肾就是油箱,心脏是发动机。如果车没有油了,发动机再好也不能工作了。这就是肾脏和心脏之间的关系。通常来说,只有在中午发作的心脏病是心脏的问题,而早晨心脏病发作可能是与脾胃有关,晚上则是与肾有关。肾精不足是造成心脏病的原因之一。
五脏六腑之精气都是通过眼睛表现出来的。肝的功能如果正常则目光有神,看东西清楚明亮。得肝病的人,两个眼角就会发青。如果是小孩子受到了惊吓,肝经也会有反应,小孩的鼻梁处就会出现一道青筋或青痕。只要出现青色,都和肝有关。总是眼泪汪汪的,是肺气不足,肃降的能力不强,像林黛玉。迎风流泪,是肝经不收敛的问题。眼睛向外冒,与饮酒过度、肝经不收敛有关。甲亢也是肝经收不住,眼睛外凸,脾气大。眼袋是小肠经所主,阳气不足,代谢不掉水液。肝气不足,目失所养。五脏六腑的精气全都是随眼系入于脑的,因此眼睛是脑力最外散的一个部分。现代人长时间上网、看电视等,实际上这是最耗神的。
, 百拇医药
越快乐越健康
曲黎敏教授说,最新医学观点证明:人越快乐免疫力越高。古代人是累身不累心,现代人是累心不累身。累心,暗耗肾精,而元气藏于肾,肾精不足,人的精力怎么会旺盛?所以,养生还要学会放下、放松,才能培养温良的情志。
可以肯定地说,人体内在气血的变化可以导致情志的异常。肝气虚则恐,容易受到惊吓;肝气实则易怒。心气虚容易悲痛、抑郁;实则笑不休。血有余则怒:不足也会有恐惧的感觉。五种情志:肺志为悲,心志为喜,脾志为思,肝志为怒,肾志为恐。“烦”,肾精不足,虚火上炎,属于心病。“燥”,属于虚阳外越。坐在那里老抖腿的人,就说明肾精敛不住虚火,容易发火、烦躁,做事情不理智,很容易冲动、失败,不成功。
从字到人
文化与医学一脉相承
“左手汉字,右手养生”,曲黎敏教授认为,古代文化与古代医学实是同根同源,一脉相承的,首次将中国传统文化中最重要的两个元素整合在一起。
, 百拇医药
比如“病”字,当你把它倒转90度,你会发现这个宇就变成了一张床,实际是告诉我们,人生病了第一件事就是要上床好好休息,然后想一想自己为什么会生病?比如“春”字,原本下面就是虫子,象征春天是生发的季节。
曲黎敏教授说,其实我们的日常生活还会经常接触到与疾病有关的成语,了解这些成语背后的道理,对我们防病治病、避免生活误区都很有好处。
了解“日用而不知”的常识
我们常说病来如山倒,病去如抽丝。其实得病并非如洪水猛兽一样刹那即至,而是一种逐渐积累的过程,到了那个临界点后,才会顷刻间从量变过渡到质变,正所谓“积劳成疾”。我们只有在平时的生活中避免“五劳”,才会远离疾病。所谓“五劳”指久视伤血、久卧伤气、久坐伤肉、久立伤骨、久行伤筋。
古人认为,“疾”是外伤,是小病,“病”才难医,最难医的莫过于“膏肓之证”,一旦病入膏肓,无药可救。膏肓穴是人体后背上很重要的穴位,其正好位于两个肩胛骨的内侧,是很不容易活动到的穴位。在现实生活当中,我们要经常活动一下膏肓,这也是现实生活中养生的妙法。
曲黎敏教授强调,养生,并不是告诉大家吃什么补品,做什么运动,而是让大家领悟一种严谨、博大而又亲切的文化魅力。大道至简,真正的大道理都是非常简单的。养生,不过寝食之间而已。吃好,睡好,不生气,是“日用而不知”的生活常识和道理。, 百拇医药
从古到今
顺“天道”安排起居
学习《黄帝内经》,可以认知自我,认知我们自身的一些问题。可以培养我们的洞察力。《黄帝内经》很少谈药的问题,是要告诉大家不生病的秘密,而不提药物治疗。
《黄帝内经》就是四个字“顺其自然”。天地自然永远是从春到夏,从秋到冬,这是一个固定的顺序。人体也应该按照这个顺序去生长、生发、收敛、收藏,这样你的身体才是健康的。在古代,人们是非常讲究养生之道的,而现在我们是把身体当作可以不断去消耗和损害的东西。在古代是养它,很认真、很爱惜的对待自己的身体,而现在的人对身体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是非常的不爱惜。
, 百拇医药
曲黎敏说,人的生活作息是应该遵循“天道”的。所谓“天道”,就是日升月落,也就是昼夜。居处应法天道,是说天亮了人就应该起床,人自身的阳气和天地的阳气一起生发,如果老睡懒觉的话,人就会没精神。天黑了人就应该睡觉,使阳气得以潜藏,用阴气来养阳气。这就是居处法天道,就是遵循着阴阳四季和昼夜寒暑来合理安排个人的起居生活。
吃好睡好不用药
我们现在长期生活在城市的钢筋水泥中,居住的房子犹如悬在半空中的“鸽子笼”,常年以空调相伴,就容易得空调病。很多人在周末度假的时候有机会在郊区的平房或者四合院里住上两天,觉得很舒服,原因就是在这样的环境中,人可以接近地气,打开窗户就可以呼吸清新的空气,推开门就可以走到院子里晒晒太阳,这都是一种顺应自然、顺应天道的有益行为。
曲黎敏认为,人吃东西也要按节气规律去吃,吃应季食品,这样才是最合理的养生之道。比如,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现在我们冬天也可以吃到美味的西瓜,可西瓜性寒,按节气规律应该在夏季享用,以中和暑热,平衡阴阳;而在冬季食用,寒上加寒,就会对人体造成伤害。
, 百拇医药
《黄帝内经》里面总共就是13个非常简单的方子,根本不用药,就是告诉你只要吃好了、睡好了、顺其自然了,身体就好了。
从头到脚
建立中医思维也是养生
曲黎敏把中医养生热推向了一个高潮,她让老百姓知道原来咱们的老祖先留了一本很棒的医书叫《黄帝内经》,她让许许多多曾经对中医一无所知的人看到了中医金碧辉煌的一角。
曲黎敏说,西医对病症的确诊是依靠解剖学,而中医依靠的望、闻、问、切;西医是把病灶打开才能确诊,而中医是通过外在表象来判断病症。听起来很神奇,其实中医的理论基础在日常生活中如果留心,都可以领悟出来。
建立中医的思维方式也是一种养生,中医就是要我们能够透过表象知医理。以一根手指为例,只要我们留意,就完全可以通过一根手指看出我们五脏的问题。手指最外面是皮毛,中医认为肺主皮毛,由此可见,我们的一些皮肤病、脱发等都跟肺有关。再往里就是肌肉,中医里说脾主肌肉。人们通常认为人老了以后,眼皮等身体部位出现下垂症状是与地球引力相关的。其实不然,人老了以后,脾功能衰退,因此肌肉无力,所以才出现了下垂等症状。手指里面的血由心气所主。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手脚冰凉的女人基本上是心血不足。
, 百拇医药
病症就是身体“因果”反应
凡事有因就有果,对我们的身体而言也是这个道理。中医与西医最大的区别就在于,中医从来不是“就病论病”。70岁以上的老人,手的握力越强,证明生命力越旺盛,会长寿:手指甲长的快不快,会说明一个人的肝功能强不强;牙齿的病变决不仅仅说明牙齿的好坏,而一定是来自于肾或心脏的毛病。曲黎敏教授还作了这样一个形象的比喻人好比是一辆车,肾就是油箱,心脏是发动机。如果车没有油了,发动机再好也不能工作了。这就是肾脏和心脏之间的关系。通常来说,只有在中午发作的心脏病是心脏的问题,而早晨心脏病发作可能是与脾胃有关,晚上则是与肾有关。肾精不足是造成心脏病的原因之一。
五脏六腑之精气都是通过眼睛表现出来的。肝的功能如果正常则目光有神,看东西清楚明亮。得肝病的人,两个眼角就会发青。如果是小孩子受到了惊吓,肝经也会有反应,小孩的鼻梁处就会出现一道青筋或青痕。只要出现青色,都和肝有关。总是眼泪汪汪的,是肺气不足,肃降的能力不强,像林黛玉。迎风流泪,是肝经不收敛的问题。眼睛向外冒,与饮酒过度、肝经不收敛有关。甲亢也是肝经收不住,眼睛外凸,脾气大。眼袋是小肠经所主,阳气不足,代谢不掉水液。肝气不足,目失所养。五脏六腑的精气全都是随眼系入于脑的,因此眼睛是脑力最外散的一个部分。现代人长时间上网、看电视等,实际上这是最耗神的。
, 百拇医药
越快乐越健康
曲黎敏教授说,最新医学观点证明:人越快乐免疫力越高。古代人是累身不累心,现代人是累心不累身。累心,暗耗肾精,而元气藏于肾,肾精不足,人的精力怎么会旺盛?所以,养生还要学会放下、放松,才能培养温良的情志。
可以肯定地说,人体内在气血的变化可以导致情志的异常。肝气虚则恐,容易受到惊吓;肝气实则易怒。心气虚容易悲痛、抑郁;实则笑不休。血有余则怒:不足也会有恐惧的感觉。五种情志:肺志为悲,心志为喜,脾志为思,肝志为怒,肾志为恐。“烦”,肾精不足,虚火上炎,属于心病。“燥”,属于虚阳外越。坐在那里老抖腿的人,就说明肾精敛不住虚火,容易发火、烦躁,做事情不理智,很容易冲动、失败,不成功。
从字到人
文化与医学一脉相承
“左手汉字,右手养生”,曲黎敏教授认为,古代文化与古代医学实是同根同源,一脉相承的,首次将中国传统文化中最重要的两个元素整合在一起。
, 百拇医药
比如“病”字,当你把它倒转90度,你会发现这个宇就变成了一张床,实际是告诉我们,人生病了第一件事就是要上床好好休息,然后想一想自己为什么会生病?比如“春”字,原本下面就是虫子,象征春天是生发的季节。
曲黎敏教授说,其实我们的日常生活还会经常接触到与疾病有关的成语,了解这些成语背后的道理,对我们防病治病、避免生活误区都很有好处。
了解“日用而不知”的常识
我们常说病来如山倒,病去如抽丝。其实得病并非如洪水猛兽一样刹那即至,而是一种逐渐积累的过程,到了那个临界点后,才会顷刻间从量变过渡到质变,正所谓“积劳成疾”。我们只有在平时的生活中避免“五劳”,才会远离疾病。所谓“五劳”指久视伤血、久卧伤气、久坐伤肉、久立伤骨、久行伤筋。
古人认为,“疾”是外伤,是小病,“病”才难医,最难医的莫过于“膏肓之证”,一旦病入膏肓,无药可救。膏肓穴是人体后背上很重要的穴位,其正好位于两个肩胛骨的内侧,是很不容易活动到的穴位。在现实生活当中,我们要经常活动一下膏肓,这也是现实生活中养生的妙法。
曲黎敏教授强调,养生,并不是告诉大家吃什么补品,做什么运动,而是让大家领悟一种严谨、博大而又亲切的文化魅力。大道至简,真正的大道理都是非常简单的。养生,不过寝食之间而已。吃好,睡好,不生气,是“日用而不知”的生活常识和道理。,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