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家庭科学·新健康》 > 2010年第1期
编号:12047247
定期写遗书也是心理治疗?
http://www.100md.com 2010年1月1日 《家庭科学·新健康》 2010年第1期
     听过有人定期写日志的,可你听过有人定期写遗书的吗?正值壮年的年轻白领,写遗书安排自己的身后事,已不是新鲜事。这一行为背后是对死亡的积极正视,还是对未来不确定性的焦虑,“亲爱的老公,当你看到这封信时,可能我已离开了……”刘晓电脑里一个隐秘的地方,保存着6封这样加密的信,那是她定期写下的遗书。遗书内容除了鼓励家人不要悲伤外,还把房产、股票、存款进行了详细分配:“婚前买的那套房子,留给儿子:存款和13万股票全部留给我妈养老,她独自一人。没有依靠。老公,留给你的只有10多万的保险了,别怪我委屈你,因为我相信你的能力,我离开了,你还可以活得很好……”

    34岁的刘晓,是一家房产公司的行政经理,身体健康。定期写遗书,得从3年前说起。

    3年前,刘晓的闺蜜小王遇车祸身亡,留下两岁的儿子和在农村的父母。不久,小王的丈夫再婚,对儿子无暇关心,小王的父母更是从此没了依靠。那时起,刘晓便开始悄悄写遗书。在她带动下,已有两个朋友开始定期写遗书。

    专家表示,某种程度上,透过白领留遗书的事件,可看出他们对于死亡的正视。学术界有不少专家一直关注年轻一代死亡教育问题,但目前还没有真正意义上的死亡教育。而写遗书事件,让我们了解到,有一部分年轻人能顺利树立自己的生死观,并达到一种处之泰然的境界,这是值得肯定的。同时,也可看作是他们对亲人的爱与责任的一种体现。然而,写遗书行为所透露出的心理焦虑也反映出社会生活中的不安定、不安全因素在增加。而刘晓隔一段时间就重新写一封遗书,这个行为本身如果可以降低刘晓的焦虑情绪,也可以看作是一种自我治疗的方式。, http://www.100md.com(赵 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