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家庭科学·新健康》 > 2010年第5期
编号:12033108
与害怕共舞
http://www.100md.com 2010年5月1日 《家庭科学·新健康》 2010年第5期
     回顾一下我们的成长历程,便会发现,我们怕太多的事情,小时候怕黑、怕鬼、怕老猫、怕老鼠;长大了怕老师、怕父母、怕老板、怕死亡;还有很多奇奇怪怪的怕——怕火车、怕雷电,怕意外,怕广场,怕生人……怕这怕那,人为什么要怕这许多东西呢?为什么会怕明明不可怕的东西呢?

    众所周知,生物的一个特性是“趋利避害”,保持一定程度的害怕对我们是有利的,它可以使人保持警惕,对那些会对我们产生不利的情境加强注意,做好准备,以备不测。

    当然,事情总有两面,我也看到很多朋友为自己的担心而担心。他们担心突发的意外会降临,担心自己和家人的安危,等等。同时他们又担心自己的这种担心是不是不正常,因而不能释怀。其实,情绪是可以管理的,对于害怕来说,最好的和它相处的方法是接纳它、感激它,而不是逃避它、排斥它。

    比如过马路时会冒出要发生车祸的念头,非常害怕,那么就对这个害怕说:“感谢你提示我过马路时要注意安全,我已经知道了,我会小心过马路的”,这样做,就会使害怕保持在一个合适的度,既起到提示警告的作用又不至于妨碍我们的正常生活。

    另外一些时候,害怕是一种“演习”。有个案例,当事人整天会想家人死亡的场面,而且很具体,比如父亲得病去世,躺在床上很瘦,脸上的皮肤都陷了下去,然后一家人如何把他推到火葬场,等等。他每次想到这些都很难过,却忍不住要想,原来他很爱他的父亲,想到父亲老了,终有一天会离去,而当这个离去的消息突然到来的时候,他是无法承受的,于是自己不断地演习,是为了使自己能提前经历那悲伤的场景,真到了那时候不至于彻底崩溃。这也可以说是心理上的自我保护。, http://www.100m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