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由心生(1)
【解读篇】
【病例回放一】:
72岁的梁老伯患高血压多年,血压一向控制得不错,可前不久禁不住朋友煽动,迷上了麻将。他每天都跟朋友摸上几圈,赢了就整天乐呵,输了就郁闷很久,结果血压也随着输赢开始波动起来。儿女们得知此情后,一起帮梁老伯“戒麻”,同时配合药物治疗,不久,血压得到了控制。
【病例回放二】:
雯雯近一个月来一看见豆腐就呕吐。去了几家医院,做了各种检查,就是检查不出什么病来。后来,因为雯雯情绪不好,紧张焦虑,母亲带她去看心理门诊。医生通过详细询问发现,雯雯的紧张情绪和呕吐完全是心理因素造成的。
原来,一个多月前,在一次放学回家的路上,雯雯亲眼目睹了一个因车祸导致脑浆迸出而死亡的行人。以后每次看见豆腐,她便联想到那个死者的脑浆,因而产生呕吐。最后,医生确诊雯雯患了神经性呕吐。
什么是心身疾病
目前,心身疾病有狭义和广义两种理解。狭义的心身疾病是指心理社会因素在发病、发展过程中起重要作用的躯体器质性疾病,例如,原发性高血压、溃疡病。而由于心理社会因素在发病、发展过程中起重要作用的躯体功能性障碍,则被称为心身障碍,例如神经性呕吐、偏头痛。广义的心身疾病是指心理社会因素在发病、发展过程中起重要作用的躯体器质性疾病和躯体功能性障碍。显然,广义的心身疾病包括了狭义的心身疾病和狭义的心身障碍。
“如何辨别躯体器质性疾病和躯体功能性障碍?让我们看看上面两个病例。像梁老伯,患高血压多年,由于情绪波动加重了病情,就是躯体器质性疾病(心身疾病)。而雯雯虽然呕吐,表现出了躯体疾病的症状,但又检查不出什么病来,就属于躯体功能性障碍(心身障碍)。现在临床很多病例都属于躯体功能性障碍,患者整天四处求医,最终问诊无果。殊不知,这些看似身体的疾病其实都是心病。”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心理科主任医师王旭梅说道。
据统计,我国综合医院门诊中心身疾病约占26%—36%,住院患者的心身疾病比例更高,内科疾病特别是心血管、消化道、肿瘤等疾病占心身疾病的79.99%。肿瘤患者的心理障碍发生率为26%—76%,恶性肿瘤接近100%。上海专家对国内城乡居民死亡原因进行的调查发现,纯粹生物因素导致死亡的只占27.8%,而因心理原因直接或间接造成死亡的比例高达72.2%。
【疾病篇】
心脑血管疾病:急出来的病
◆冠心病
英国调查居丧的鳏夫和寡妇发现,在他们配偶死亡的最初6个月内,因冠心病而死亡者比同龄居民高6倍;另一调查发现,在事业中有过4次以上的重大挫折者,比未受重大挫折者的冠心病患病率高4倍;也有人对100名冠心病病人的病前生活进行了调查,发现其中91名病前都曾冗长而紧张的工作,每天工作经常在10个小时以上。
大量研究已证实,心理紧张和人格特征对冠心病的发病起着重要作用。持久的心理紧张状态是引起血脂增高和冠心病的主要原因,且生活紧张程度越高者,冠心病发病率也越高。研究表明,紧张情绪能使人体内的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多巴胺和胰岛素的分泌明显增高,从而使血管收缩、血脂增高、血小板增多、促进动脉粥样硬化和冠心病。情绪紧张和过度焦虑时,心电图可呈现心脏缺血性改变,一旦情绪松弛下来,这种改变马上就会消失,如果持续处于紧张状态,就可以发展为缺血性心脏病。
国外研究把人的行为方式分为A型和B型。A型具有为取得成就而努力奋斗、有竞争性、易不耐烦、有时间紧迫感、对工作过度地保证等特点,而B型则不争强好胜,做事不慌不忙。研究表明,冠心病与A型行为有关。
◆原发性高血压
意大利佛罗伦萨大学研究人员对48名年龄为45岁至70岁的轻微高血压患者进行了研究。在这些人中,28人每天听30分钟节奏均匀的古典音乐或印度音乐,同时缓慢地调整呼吸。其余20人继续保持以往的生活方式。一周及四周后测量的血压数值表明,听音乐那组患者的收缩压(高压)大幅下降,而另外一组患者的血压只是略有下降。
原发性高血压与交感神经活性亢进有关。这是因为心理应激所引起的情绪变化可通过大脑边缘系统、下丘脑使植物神经功能发生明显变化,导致交感神经系统活性亢进,阻力小动脉收缩,最终血压增高。
流行病学调查表明,高应激区人群的高血压发病率比低应激区的人群要高(高、低应激区是指心理紧张刺激强度不同的地区)。精神高度紧张、责任过重或矛盾较多的职业都能引发或加重高血压。
呼吸系统疾病:“压”出来的病
◆支气管哮喘
加利福尼亚南部大学研究人员观察研究约2500名年龄在5岁到9岁的非哮喘患儿。结果显示,家长的压力水平与儿童对普通哮喘诱因的抵御能力密切相关。在同等外部环境的条件下,如果家长“紧张,有压力”,他们的孩子患哮喘机率比其他儿童高50%。
支气管哮喘是一种较为典型的心身疾病。研究发现,哮喘患者多处于不良心理状态,在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焦虑等因素上,与普通门诊病人存在显著的差异。在对中度到重度的哮喘患者的研究中发现,患者普遍存在焦虑等情绪障碍。在人格特征方面,哮喘患者的性格趋于内向,遇事退缩,自信心不足,有悲观倾向,甚至较小的事情也能够导致强烈的情绪反应。
有学者研究了应激引起的负性情绪与哮喘的关系,发现负性情绪与呼气困难明显相关,并易由此引发哮喘发作。焦虑、抑郁、生气、悲伤、兴奋等多种情绪状态都能增加哮喘病人的气道阻力,加重已经存在的过度通气,加剧哮喘。有的患者在看到或联想到令其恐惧、紧张的场景,比如看到其他患者哮喘发生时,情绪立即改变,即可导致喘息;有的哮喘患者当确定自己随身带有药物时,感到心里踏实,而若突然发现忘带药物,即可突发哮喘。
咽喉疾病:“堵”出来的病
◆咽异感症
一个人受了气,或有了悲伤、苦痛,咽不下,又吐不出来,就会出现咽部的异物感、堵塞感。调查发现,这种堵塞感的原因在人们的日常用语中经常表现出来,患者常用这样的语言来描述自己的心理和情绪:“那件事太噎人”,“那事儿真把我堵得够呛”。
咽异感症是一种临床常见的症状,自觉咽喉部有堵塞感,颈部发紧,或呈小球样“团块”在咽部上下活动,既不能咽下,也不能吐出,在吞咽唾液时更为明显,但进食无妨碍。祖国医学将该病称之为“梅核气”,早在隋朝就有类似该病的记载,其病症状犹如梅核阻塞咽喉,祖国医学认为是肝郁气滞、痰气交阻所致。
现代医学调查研究也证实,情绪是咽异感症首要病因,社会心理刺激是引起不良情绪的主要因素,亲人死亡等突发生活事件使患者产生焦虑、悲伤、抑郁及恐惧等情绪反应也能诱发该病。另据研究发现,不仅是咽异感症产生于咽不下去又吐不出来的心理冲突及不良情绪,这个部位的其他疾病,如息肉、肿瘤也起因于此。
消化系统疾病:气机不畅的病
◆功能性肠病
我国城市中小学功能性肠病调查表明,功能性肠病已是中小学生的常见病和多发病,其中,肠易激综合征、功能性便秘患病率远高于成人。有关研究人士分析,孩子心理问题、不良情绪是引发消化系统障碍的主要诱因。
功能性肠病是临床上最常见的胃肠功能紊乱之一,它包括肠易激综合征、功能性便秘和功能性腹泻等,一般症状表现为反复腹痛、腹泻和周期性呕吐,症状持续存在或间歇发作。
◆胆囊炎
胆囊炎是一种“忍”出来的心身疾病。临床中往往发现一些女性胆囊炎患者长期面对压力,找不到出口“泄洪”,只能自己生闷气,结果闷出病来。许多更年期女性不仅工作压力越来越大,夫妻关系、亲子关系也很紧张,尤其性格内向的,存在易患胆囊炎的内在因素,加上长时间忍耐导致气机不畅,胆腑通降失常而得了胆囊炎。, http://www.100md.com
【病例回放一】:
72岁的梁老伯患高血压多年,血压一向控制得不错,可前不久禁不住朋友煽动,迷上了麻将。他每天都跟朋友摸上几圈,赢了就整天乐呵,输了就郁闷很久,结果血压也随着输赢开始波动起来。儿女们得知此情后,一起帮梁老伯“戒麻”,同时配合药物治疗,不久,血压得到了控制。
【病例回放二】:
雯雯近一个月来一看见豆腐就呕吐。去了几家医院,做了各种检查,就是检查不出什么病来。后来,因为雯雯情绪不好,紧张焦虑,母亲带她去看心理门诊。医生通过详细询问发现,雯雯的紧张情绪和呕吐完全是心理因素造成的。
原来,一个多月前,在一次放学回家的路上,雯雯亲眼目睹了一个因车祸导致脑浆迸出而死亡的行人。以后每次看见豆腐,她便联想到那个死者的脑浆,因而产生呕吐。最后,医生确诊雯雯患了神经性呕吐。
什么是心身疾病
目前,心身疾病有狭义和广义两种理解。狭义的心身疾病是指心理社会因素在发病、发展过程中起重要作用的躯体器质性疾病,例如,原发性高血压、溃疡病。而由于心理社会因素在发病、发展过程中起重要作用的躯体功能性障碍,则被称为心身障碍,例如神经性呕吐、偏头痛。广义的心身疾病是指心理社会因素在发病、发展过程中起重要作用的躯体器质性疾病和躯体功能性障碍。显然,广义的心身疾病包括了狭义的心身疾病和狭义的心身障碍。
“如何辨别躯体器质性疾病和躯体功能性障碍?让我们看看上面两个病例。像梁老伯,患高血压多年,由于情绪波动加重了病情,就是躯体器质性疾病(心身疾病)。而雯雯虽然呕吐,表现出了躯体疾病的症状,但又检查不出什么病来,就属于躯体功能性障碍(心身障碍)。现在临床很多病例都属于躯体功能性障碍,患者整天四处求医,最终问诊无果。殊不知,这些看似身体的疾病其实都是心病。”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心理科主任医师王旭梅说道。
据统计,我国综合医院门诊中心身疾病约占26%—36%,住院患者的心身疾病比例更高,内科疾病特别是心血管、消化道、肿瘤等疾病占心身疾病的79.99%。肿瘤患者的心理障碍发生率为26%—76%,恶性肿瘤接近100%。上海专家对国内城乡居民死亡原因进行的调查发现,纯粹生物因素导致死亡的只占27.8%,而因心理原因直接或间接造成死亡的比例高达72.2%。
【疾病篇】
心脑血管疾病:急出来的病
◆冠心病
英国调查居丧的鳏夫和寡妇发现,在他们配偶死亡的最初6个月内,因冠心病而死亡者比同龄居民高6倍;另一调查发现,在事业中有过4次以上的重大挫折者,比未受重大挫折者的冠心病患病率高4倍;也有人对100名冠心病病人的病前生活进行了调查,发现其中91名病前都曾冗长而紧张的工作,每天工作经常在10个小时以上。
大量研究已证实,心理紧张和人格特征对冠心病的发病起着重要作用。持久的心理紧张状态是引起血脂增高和冠心病的主要原因,且生活紧张程度越高者,冠心病发病率也越高。研究表明,紧张情绪能使人体内的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多巴胺和胰岛素的分泌明显增高,从而使血管收缩、血脂增高、血小板增多、促进动脉粥样硬化和冠心病。情绪紧张和过度焦虑时,心电图可呈现心脏缺血性改变,一旦情绪松弛下来,这种改变马上就会消失,如果持续处于紧张状态,就可以发展为缺血性心脏病。
国外研究把人的行为方式分为A型和B型。A型具有为取得成就而努力奋斗、有竞争性、易不耐烦、有时间紧迫感、对工作过度地保证等特点,而B型则不争强好胜,做事不慌不忙。研究表明,冠心病与A型行为有关。
◆原发性高血压
意大利佛罗伦萨大学研究人员对48名年龄为45岁至70岁的轻微高血压患者进行了研究。在这些人中,28人每天听30分钟节奏均匀的古典音乐或印度音乐,同时缓慢地调整呼吸。其余20人继续保持以往的生活方式。一周及四周后测量的血压数值表明,听音乐那组患者的收缩压(高压)大幅下降,而另外一组患者的血压只是略有下降。
原发性高血压与交感神经活性亢进有关。这是因为心理应激所引起的情绪变化可通过大脑边缘系统、下丘脑使植物神经功能发生明显变化,导致交感神经系统活性亢进,阻力小动脉收缩,最终血压增高。
流行病学调查表明,高应激区人群的高血压发病率比低应激区的人群要高(高、低应激区是指心理紧张刺激强度不同的地区)。精神高度紧张、责任过重或矛盾较多的职业都能引发或加重高血压。
呼吸系统疾病:“压”出来的病
◆支气管哮喘
加利福尼亚南部大学研究人员观察研究约2500名年龄在5岁到9岁的非哮喘患儿。结果显示,家长的压力水平与儿童对普通哮喘诱因的抵御能力密切相关。在同等外部环境的条件下,如果家长“紧张,有压力”,他们的孩子患哮喘机率比其他儿童高50%。
支气管哮喘是一种较为典型的心身疾病。研究发现,哮喘患者多处于不良心理状态,在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焦虑等因素上,与普通门诊病人存在显著的差异。在对中度到重度的哮喘患者的研究中发现,患者普遍存在焦虑等情绪障碍。在人格特征方面,哮喘患者的性格趋于内向,遇事退缩,自信心不足,有悲观倾向,甚至较小的事情也能够导致强烈的情绪反应。
有学者研究了应激引起的负性情绪与哮喘的关系,发现负性情绪与呼气困难明显相关,并易由此引发哮喘发作。焦虑、抑郁、生气、悲伤、兴奋等多种情绪状态都能增加哮喘病人的气道阻力,加重已经存在的过度通气,加剧哮喘。有的患者在看到或联想到令其恐惧、紧张的场景,比如看到其他患者哮喘发生时,情绪立即改变,即可导致喘息;有的哮喘患者当确定自己随身带有药物时,感到心里踏实,而若突然发现忘带药物,即可突发哮喘。
咽喉疾病:“堵”出来的病
◆咽异感症
一个人受了气,或有了悲伤、苦痛,咽不下,又吐不出来,就会出现咽部的异物感、堵塞感。调查发现,这种堵塞感的原因在人们的日常用语中经常表现出来,患者常用这样的语言来描述自己的心理和情绪:“那件事太噎人”,“那事儿真把我堵得够呛”。
咽异感症是一种临床常见的症状,自觉咽喉部有堵塞感,颈部发紧,或呈小球样“团块”在咽部上下活动,既不能咽下,也不能吐出,在吞咽唾液时更为明显,但进食无妨碍。祖国医学将该病称之为“梅核气”,早在隋朝就有类似该病的记载,其病症状犹如梅核阻塞咽喉,祖国医学认为是肝郁气滞、痰气交阻所致。
现代医学调查研究也证实,情绪是咽异感症首要病因,社会心理刺激是引起不良情绪的主要因素,亲人死亡等突发生活事件使患者产生焦虑、悲伤、抑郁及恐惧等情绪反应也能诱发该病。另据研究发现,不仅是咽异感症产生于咽不下去又吐不出来的心理冲突及不良情绪,这个部位的其他疾病,如息肉、肿瘤也起因于此。
消化系统疾病:气机不畅的病
◆功能性肠病
我国城市中小学功能性肠病调查表明,功能性肠病已是中小学生的常见病和多发病,其中,肠易激综合征、功能性便秘患病率远高于成人。有关研究人士分析,孩子心理问题、不良情绪是引发消化系统障碍的主要诱因。
功能性肠病是临床上最常见的胃肠功能紊乱之一,它包括肠易激综合征、功能性便秘和功能性腹泻等,一般症状表现为反复腹痛、腹泻和周期性呕吐,症状持续存在或间歇发作。
◆胆囊炎
胆囊炎是一种“忍”出来的心身疾病。临床中往往发现一些女性胆囊炎患者长期面对压力,找不到出口“泄洪”,只能自己生闷气,结果闷出病来。许多更年期女性不仅工作压力越来越大,夫妻关系、亲子关系也很紧张,尤其性格内向的,存在易患胆囊炎的内在因素,加上长时间忍耐导致气机不畅,胆腑通降失常而得了胆囊炎。, http://www.100m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