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生活(1)
人体小宇宙,天地大宇宙。只要我们遵循天人合一、恬淡虚无的养生之道,乐享百岁其实并非难事。新年伊始,让我们共同走进——
【现状篇】
【案例回放】
38岁的软件工程师刘先生最近两年觉得身体越来越差,感觉乏力,经常失眠、做恶梦,只要上班,就烦躁不安,有时甚至什么事也不想做,整天没精打采。为不影响工作,他不得不去看医生,但从体检科查到内科,前后花了近1万元,结果什么病也没查出,可情况还是没有一点好转。
75%的人处于亚健康状态
卫生部一项面向全国50家500强企业的调查结果显示,国内大企业员工身心健康问题突出。超八成人受到过各种健康问题困扰,仅有5.8%的员工自称没有工作压力。员工最大的困扰来自“疲劳”和“失眠”。78.9%的员工有过“烦躁”情绪,59.4%的人感受过“焦虑”,38.6%的人觉得“抑郁”。
, http://www.100md.com
据辽宁省中医院治未病中心主任医师刘文华介绍,世界卫生组织的一项全球性调查显示,真正健康的人只占5%,患有疾病的人占20%,剩余的75%则全部处于亚健康状态。现代城市白领人群之所以总体健康状况不佳,一是因为竞争和压力带来的负面情绪(焦虑、抑郁、易怒等)引起“情志过用”,二是因为快节奏、高强度的工作和生活引起“身体过劳”,最终造成了体质的偏颇,进而形成亚健康状态,乃至患病。所以,养生保健首先是要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生活方式,其次是要学会“辨体施养”,针对自己的体质类型个性化养生。
什么是道生活
道生活是根据白领人群的工作生活特性制定的符合中医养生之道的健康生活方式。简而言之,就是让生活和工作张弛有度;让心灵归于平静和愉悦;让过快的节奏间或慢下来,让过大的强度间或降下来。所以,这就要求你不仅了解自己的健康问题,更要了解造成这些问题的根本——自己的体质状况,并学会针对自己体质类型的养生保健方式。
, 百拇医药
道生活的十二原则是:
1、尽量早睡,并睡足8个小时;
2、晨起做5分钟腹式呼吸;
3、早餐吃一份针对你体质类型的养生粥;
4、上午办公间隙,花五分钟练习办公室养生功法;
5、吃一份细嚼慢咽的午餐;
6、午餐后小憩片刻;
7、喝一杯针对你体质类型的养生下午茶;
8、下午办公间隙,花五分钟按摩合谷穴、内关穴和足三里穴;
9、适量的步行,或其他有氧运动;
, 百拇医药
10、7分饱的晚餐;
11、感受和培育亲情、友情、爱情;
12、静坐修神,感恩今天的所有,把焦虑、愤怒、忧愁、沮丧排遣干净。
【辨体质养生篇】
辨体养生即为道
体质——这辈子的亲密伴侣
为什么有的孩子出生后很好养,连小病也不怎么生;而有的孩子却很娇气,动不动就生病?为什么有的人天生苗条,而有的人体态臃肿?为什么有的人怕热,有的人怕冷?这些都是体质所决定的。
体质就像老天安排给每个人的亲密伴侣,基本上是要跟随一辈子的。体质是先天决定的,在传统医学里属于“命”的范畴;调养是后天进行的,在传统医学里属于“运”的范畴。如果掌握了体质养生密码,明白了自己体质的特征,而有的放矢的运用养生和祛病的方式、方法,就能做到防患于未然,使我们少生病,甚至不生病,这就是用“运”来调整、改变“命”,是一种养生的大智慧。
, 百拇医药
要辨别体质类型,要从不同体质表现出的特征入手。《黄帝内经》把人分为二十五种体质,每个人生来就分属于不同的体质,但是辨别起来很复杂。在此基础上,按照道家的观点,武国忠医师把人的体质简约归纳为三类,即:偏阴体质、偏阳体质、阴阳平和体质。在养生治病中,应用起来就很方便,使得《黄帝内经》的体质学说对普通人有了切实可行的指导意义。
偏阳体质:静养而抑阳
【小试医道】 中医诊室来了一位女士。中医师刚要开口问诊,她就带着一副考问的语气说:“别问我哪不舒服,先给我号号脉再说。”中医师笑了笑,看了一眼对她说:“你有高血压,怕热、爱出汗,喜欢吃凉食,小便涩黄,有时候还睡不着觉。”“还行,挺神的!不号脉就把病全看出来了?”女病人很惊诧,一下就服了,安安静静的坐下来看病了。
其实,不是中医师神,他只有用这种“未卜先知”的望诊方法,通过观察外部特征,初步判断这位女士是一个偏阳体质的病人。从体质学说角度来讲,她的病也是体质病,都在脸上写着呢。
, 百拇医药
偏阳体质的人,大多体型较瘦,但很结实,喜欢动、容易急躁,性格外向,自制力较差,食量较大,消化吸收功能强大。皮肤易长疮,大便干燥,易眩晕、头痛、失眠等。这类体质的人怕热、喜冷,或体温偏高,动则易出汗,喜欢喝冷水。面色多苍黑或偏红,或油性皮肤。精力、性欲旺盛,动作敏捷,反应快。
在《黄帝内经·灵枢》里,黄帝又把偏阳体质分为太阳和少阳体质,也就是火型人和木型人。
火型人,即太阳人。一般体型锐隆,面色赤黄或赤白。头小、锐面、肩型好,手足也小。这类人大多热情、敢于冒险,但喜夸张、好虚荣、骄傲好斗。且随意自得而不拘谨,喜欢高谈阔论,无能虚说,志向远大但往往都不切实际,常过于自信而意气用事,虽遭失败也不知悔改。
木型人,即少阳人。一般体形修长,面色苍白,头小,长脸型,肩背大,身子直,手足小。这类人大多个子高但很瘦,站立时头高仰,行走时则左右摇摆,站立时双手多放于背后。一般慷慨公正,能与人合作,善于人际交往,但不喜欢埋头工作,喜欢抗上,不服人,容易顶撞,善变不稳定。
, 百拇医药
比如刚才在病例中提到的这位问诊的女士,武医师说,她就是偏阳体质里的火型人,这样的人对风、暑、热易感性较强,受邪后多伤阴、耗阴,易得高血压、心脏病等。
【道生活指要】 偏阳体质的人,也就是说火型人和木型人在养生时要以静养抑阳为主。心态要平和,不要做太剧烈的运动。平时多吃偏阴凉的食物,如马齿苋、白菜、黄花菜、西瓜、苦瓜、冬瓜、海带、紫菜,水果中多吃梨、香蕉等。
偏阴体质:升阳以调神
【小试医道】有个病人得了结核性腹膜炎,病到腹水了才来看医生。中医师经诊断对病情确诊后,埋怨到:“你这病都半年了,再拖俩月,可能我也救不了你,这个病是有很多前期症状的啊,你为什么现在才来看病呢?”
这个病人很委屈地说:“大夫,我这半年真的是一点症状都没有啊,吃喝拉撒,什么都正常,您说这是个炎症,总得要发烧才对啊,可是我这半年就是连个感冒都没得过,所以才耽误了……”
, 百拇医药
中医师若有所思的沉吟道:“由此看来,你应该属于偏阴体质的类型。那么好,诊治调养我们也要考虑这个因素了。”
一般来说,偏阴体质是指有偏寒多静等特征的体质。具有这种体质的人,多见于体型较胖但较弱,体温较正常稍低,怕冷,喜热,面色偏白而少光泽,精力偏弱,容易疲劳,动作迟缓,反应较慢。性格内向,喜静少动,食量较小,消化吸收功能一般。
武国忠医师解释说,上面提到的这位病人,就是典型的偏阴体质,因为偏阴体质的人对寒、湿之邪易感性强,受邪后多表现为不发热或发热不高,容易传里或直中内脏。这样体质的人多阳气不足,腑脏功能偏弱。所以这位病人在得了炎症后也没有发烧的症状。
在《黄帝内经·灵枢》里,偏阴体质还分为太阴体质和少阴体质,就是水型人和金型人。
水型人,即太阴人。这类体质的人一般体型圆满,皮肤较黑,头较大,面不平,肩窄或小,腹部大,手足喜欢动。水型人柔弱,不好动,不好争,有利于他人,适应能力强,比较内敛,能适应万物。这类人还具有很强的调和性和妥协性,具有说服力,为人有同情心,敏感、谦虚、顺从、性柔和,心灵手巧、精善艺术,肯低矮就下,沉静安静,温柔婉约,在习惯领域可变性强,但这类人容易自卑,爱哭,消沉抑郁,忧柔寡断等。, http://www.100md.com(本刊编辑部)
【现状篇】
【案例回放】
38岁的软件工程师刘先生最近两年觉得身体越来越差,感觉乏力,经常失眠、做恶梦,只要上班,就烦躁不安,有时甚至什么事也不想做,整天没精打采。为不影响工作,他不得不去看医生,但从体检科查到内科,前后花了近1万元,结果什么病也没查出,可情况还是没有一点好转。
75%的人处于亚健康状态
卫生部一项面向全国50家500强企业的调查结果显示,国内大企业员工身心健康问题突出。超八成人受到过各种健康问题困扰,仅有5.8%的员工自称没有工作压力。员工最大的困扰来自“疲劳”和“失眠”。78.9%的员工有过“烦躁”情绪,59.4%的人感受过“焦虑”,38.6%的人觉得“抑郁”。
, http://www.100md.com
据辽宁省中医院治未病中心主任医师刘文华介绍,世界卫生组织的一项全球性调查显示,真正健康的人只占5%,患有疾病的人占20%,剩余的75%则全部处于亚健康状态。现代城市白领人群之所以总体健康状况不佳,一是因为竞争和压力带来的负面情绪(焦虑、抑郁、易怒等)引起“情志过用”,二是因为快节奏、高强度的工作和生活引起“身体过劳”,最终造成了体质的偏颇,进而形成亚健康状态,乃至患病。所以,养生保健首先是要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生活方式,其次是要学会“辨体施养”,针对自己的体质类型个性化养生。
什么是道生活
道生活是根据白领人群的工作生活特性制定的符合中医养生之道的健康生活方式。简而言之,就是让生活和工作张弛有度;让心灵归于平静和愉悦;让过快的节奏间或慢下来,让过大的强度间或降下来。所以,这就要求你不仅了解自己的健康问题,更要了解造成这些问题的根本——自己的体质状况,并学会针对自己体质类型的养生保健方式。
, 百拇医药
道生活的十二原则是:
1、尽量早睡,并睡足8个小时;
2、晨起做5分钟腹式呼吸;
3、早餐吃一份针对你体质类型的养生粥;
4、上午办公间隙,花五分钟练习办公室养生功法;
5、吃一份细嚼慢咽的午餐;
6、午餐后小憩片刻;
7、喝一杯针对你体质类型的养生下午茶;
8、下午办公间隙,花五分钟按摩合谷穴、内关穴和足三里穴;
9、适量的步行,或其他有氧运动;
, 百拇医药
10、7分饱的晚餐;
11、感受和培育亲情、友情、爱情;
12、静坐修神,感恩今天的所有,把焦虑、愤怒、忧愁、沮丧排遣干净。
【辨体质养生篇】
辨体养生即为道
体质——这辈子的亲密伴侣
为什么有的孩子出生后很好养,连小病也不怎么生;而有的孩子却很娇气,动不动就生病?为什么有的人天生苗条,而有的人体态臃肿?为什么有的人怕热,有的人怕冷?这些都是体质所决定的。
体质就像老天安排给每个人的亲密伴侣,基本上是要跟随一辈子的。体质是先天决定的,在传统医学里属于“命”的范畴;调养是后天进行的,在传统医学里属于“运”的范畴。如果掌握了体质养生密码,明白了自己体质的特征,而有的放矢的运用养生和祛病的方式、方法,就能做到防患于未然,使我们少生病,甚至不生病,这就是用“运”来调整、改变“命”,是一种养生的大智慧。
, 百拇医药
要辨别体质类型,要从不同体质表现出的特征入手。《黄帝内经》把人分为二十五种体质,每个人生来就分属于不同的体质,但是辨别起来很复杂。在此基础上,按照道家的观点,武国忠医师把人的体质简约归纳为三类,即:偏阴体质、偏阳体质、阴阳平和体质。在养生治病中,应用起来就很方便,使得《黄帝内经》的体质学说对普通人有了切实可行的指导意义。
偏阳体质:静养而抑阳
【小试医道】 中医诊室来了一位女士。中医师刚要开口问诊,她就带着一副考问的语气说:“别问我哪不舒服,先给我号号脉再说。”中医师笑了笑,看了一眼对她说:“你有高血压,怕热、爱出汗,喜欢吃凉食,小便涩黄,有时候还睡不着觉。”“还行,挺神的!不号脉就把病全看出来了?”女病人很惊诧,一下就服了,安安静静的坐下来看病了。
其实,不是中医师神,他只有用这种“未卜先知”的望诊方法,通过观察外部特征,初步判断这位女士是一个偏阳体质的病人。从体质学说角度来讲,她的病也是体质病,都在脸上写着呢。
, 百拇医药
偏阳体质的人,大多体型较瘦,但很结实,喜欢动、容易急躁,性格外向,自制力较差,食量较大,消化吸收功能强大。皮肤易长疮,大便干燥,易眩晕、头痛、失眠等。这类体质的人怕热、喜冷,或体温偏高,动则易出汗,喜欢喝冷水。面色多苍黑或偏红,或油性皮肤。精力、性欲旺盛,动作敏捷,反应快。
在《黄帝内经·灵枢》里,黄帝又把偏阳体质分为太阳和少阳体质,也就是火型人和木型人。
火型人,即太阳人。一般体型锐隆,面色赤黄或赤白。头小、锐面、肩型好,手足也小。这类人大多热情、敢于冒险,但喜夸张、好虚荣、骄傲好斗。且随意自得而不拘谨,喜欢高谈阔论,无能虚说,志向远大但往往都不切实际,常过于自信而意气用事,虽遭失败也不知悔改。
木型人,即少阳人。一般体形修长,面色苍白,头小,长脸型,肩背大,身子直,手足小。这类人大多个子高但很瘦,站立时头高仰,行走时则左右摇摆,站立时双手多放于背后。一般慷慨公正,能与人合作,善于人际交往,但不喜欢埋头工作,喜欢抗上,不服人,容易顶撞,善变不稳定。
, 百拇医药
比如刚才在病例中提到的这位问诊的女士,武医师说,她就是偏阳体质里的火型人,这样的人对风、暑、热易感性较强,受邪后多伤阴、耗阴,易得高血压、心脏病等。
【道生活指要】 偏阳体质的人,也就是说火型人和木型人在养生时要以静养抑阳为主。心态要平和,不要做太剧烈的运动。平时多吃偏阴凉的食物,如马齿苋、白菜、黄花菜、西瓜、苦瓜、冬瓜、海带、紫菜,水果中多吃梨、香蕉等。
偏阴体质:升阳以调神
【小试医道】有个病人得了结核性腹膜炎,病到腹水了才来看医生。中医师经诊断对病情确诊后,埋怨到:“你这病都半年了,再拖俩月,可能我也救不了你,这个病是有很多前期症状的啊,你为什么现在才来看病呢?”
这个病人很委屈地说:“大夫,我这半年真的是一点症状都没有啊,吃喝拉撒,什么都正常,您说这是个炎症,总得要发烧才对啊,可是我这半年就是连个感冒都没得过,所以才耽误了……”
, 百拇医药
中医师若有所思的沉吟道:“由此看来,你应该属于偏阴体质的类型。那么好,诊治调养我们也要考虑这个因素了。”
一般来说,偏阴体质是指有偏寒多静等特征的体质。具有这种体质的人,多见于体型较胖但较弱,体温较正常稍低,怕冷,喜热,面色偏白而少光泽,精力偏弱,容易疲劳,动作迟缓,反应较慢。性格内向,喜静少动,食量较小,消化吸收功能一般。
武国忠医师解释说,上面提到的这位病人,就是典型的偏阴体质,因为偏阴体质的人对寒、湿之邪易感性强,受邪后多表现为不发热或发热不高,容易传里或直中内脏。这样体质的人多阳气不足,腑脏功能偏弱。所以这位病人在得了炎症后也没有发烧的症状。
在《黄帝内经·灵枢》里,偏阴体质还分为太阴体质和少阴体质,就是水型人和金型人。
水型人,即太阴人。这类体质的人一般体型圆满,皮肤较黑,头较大,面不平,肩窄或小,腹部大,手足喜欢动。水型人柔弱,不好动,不好争,有利于他人,适应能力强,比较内敛,能适应万物。这类人还具有很强的调和性和妥协性,具有说服力,为人有同情心,敏感、谦虚、顺从、性柔和,心灵手巧、精善艺术,肯低矮就下,沉静安静,温柔婉约,在习惯领域可变性强,但这类人容易自卑,爱哭,消沉抑郁,忧柔寡断等。, http://www.100md.com(本刊编辑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