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家庭科学·新健康》 > 2012年第8期
编号:12237878
烧是退了,孩子怎么虚脱了……
http://www.100md.com 2012年8月1日 《家庭科学.新健康》 2012年第8期
     邻居老李5岁的孙儿感冒发烧后,他自己购买退烧药给孙儿服用。谁知连服了两天也不见退烧,他便加倍让孙儿服退烧药,结果孙儿大汗淋漓,体温骤降,进而虚脱昏睡。老李慌忙不已,急送医院抢救,孙儿才转危为安。

    生活中,常有病人因发热长时间不退,于是一天几次跑医院,要求打退热针;也有的家长给患儿服药后未见其体温下降,便追加服药。由此发生药物中毒或发汗过多、体温骤降乃至虚脱等意外屡见不鲜。

    感染是发烧的最常见原因。正常人的体温为37℃,这是许多微生物最好的生存和繁殖的环境,而发热正是人体的自我保护,是人体抗病的一种平衡手段,用来抵御微生物的入侵。

    感染性发热以感冒,流感最常见,如果用退热药,通过出汗降温,病人短时间内症状可能减轻些,但对于缩短病程丝毫无用。所以热度不太高(不超过38℃)时最好不用退热药。如超过38℃时可酌情服些退热药或用物理降温。

    6岁以下的婴幼儿出现高热,可能引起惊厥,对此可服退热片及镇静剂预防。小儿容易发热,也容易退热,一般小儿发热时,可不急于用退热药。家长应带患儿到医院诊治,查明发热的原因后按医嘱服药,最好不要贸然打退热针。

    打退热针后出一身大汗,热度骤降,至少有以下几个坏处:一是影响了疾病的早期诊断。如流脑并发华一佛氏综合征,起初时症状不典型,打退热针后热退,家长误以为病儿已好转,放松了警惕,几小时后患儿可因病情突重,来不及抢救而死亡;又如中毒性菌痢患者往往先发高热,后有腹泻,若过早打退热针,可能掩盖病情而延误诊断治疗。二是老年人用退热针可导致大量出汗,造成虚脱,加重病情。三是细菌性痢疾或食物中毒等腹泻病人,原来已脱水,再打退热针,因大量出汗,可加重脱水、酸中毒和电解质紊乱。

    可见,生病发热,不一定必用或马上用退热药,滥打退热针是弊多利少的,良方妙策是弄清发热原因,以便正确诊治。, 百拇医药(陶绍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