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家庭科学·新健康》 > 2012年第10期
编号:12272296
人道医疗(3)
http://www.100md.com 2012年10月1日 《家庭科学.新健康》 2012年第10期
     用冷漠就能保护医生自己吗

    一位哈佛医学生曾这么叙述自己的困惑:“我不停地告诉自己,要做一个体贴的、有同情心的医生。但我有时做的正相反——和病人保持一定距离,这样他的故事不会太打动我,从情绪上压倒我。”国外对临床医生的一项研究表明,如果长期在紧迫、有压力的环境中工作,如临终关怀这样的环境,医生保护自己的办法只有和病人保持一定的距离。当病人的生存希望比较渺茫时,这些医生会在情感上变得疏离,他们会很少让自己动感情,而是更多地就事论事。试想,认真、投入地看一场戏,人的心理还能承受,但如果成年累月地看,而且还是一个以生死为主题、悲剧居多的舞台,医生的冷漠和麻木就很值得理解。

    其实,麻木的医生自己也很痛苦。西方有研究表明,“他们在巨大的压力下步履维艰,不堪重负。他们比其他人群更需要心理咨询,更容易酗酒和吸毒,很多人婚姻持续时间不长。”总之,很多内心敏感、细腻的人,最终选择离开了医生这个行当。

    可以看得出,医生也有自己不容易的一面,但是不管如何,医学是充满仁爱的事业,本应散发着情感的温度,当病人发出呻吟,医生理应走到床边,即便没有任何药物,只是一句问候、一个眼神、一个手势,就足以让病人感到温暖。

    多一点与患者的“换位思考”

    提到冷漠,我想很多人都有话要说,几乎每个人都碰到过冷漠的医生。我们暂且不讨论是什么让医生这样,但它所带来的负面影响却是巨大的,让医生和病人之间筑起了一道看不见的墙,如今紧张的医患关系正说明了这一点。患者用怀疑的眼光看医生,而医生用防范的心理对患者;患者觉得医生不关心自己的疾苦,医生觉得患者不理解自己的辛苦。如此互相埋怨,以怨报怨,似乎成了医患关系的“死结”。

    记得《心术》当中院办严主任对一向冷冰冰的医生顾晓梅说:我只要求你把他当一个人来看 ......
上一页1 2 3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6508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