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家庭科学·新健康》 > 2013年第5期
编号:12573505
吃得越好身体越“饿”
http://www.100md.com 2013年5月1日 《家庭科学·新健康》 2013年第5期
     国人四成以上处于“隐形饥饿”状态

    提起饥饿,很多衣食无忧的现代人会觉得这个词离自己很遥远,事实上,从国家公众营养与发展中心两次十年营养调查的结果来看,处于“隐形饥饿”状态的人口在我国占了40%多。中山大学教授、著名营养学家何志谦教授指出,表面上每顿饭虽然都吃饱了,但实际上还缺乏微量营养元素,这种微量营养元素缺乏的症状被称为“隐形饥饿”。

    大鱼大肉招来“隐形饥饿”

    一些人片面地认为“大鱼大肉就能保证营养”,事实上如果营养元素摄入不当,即使吃得再多也依然可能在无形中“挨饿”。因为大家口中说的“吃饱”仅仅是满足蛋白质和热能,像碳水化合物、脂类、蛋白质等营养元素并不缺乏,甚至还有过量的倾向。而很多微量元素摄入不足,从而会出现免疫力和体力下降等各种健康问题,甚至导致各种疾病。

    微量元素的作用可不像它的名字那样“微小”。比如,缺锌是导致慢性腹泻的罪魁祸首;缺乏维生素A可能造成失明、免疫力下降等症状。出现疲劳、精神不佳、手脚无力、腰酸腿疼、头晕眼花等“似病非病”的状态,都有可能是“隐形饥饿”的危险信号。

    儿童成“隐形饥饿”重灾区

    四川省营养学会常务理事、成都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李晓辉副主任医师认为,“00后”的孩子们在长辈的呵护下长大,从小就比较挑食。在校读书的时候,大部分都是在食堂吃或到外面吃,这样就造成了这些孩子不喜欢吃粗杂食物、喜欢吃洋快餐等不良饮食习惯。这些不良习惯极易造成微量营养素不足,从而导致一系列的生长发育障碍。这与身体内B族维生素的缺乏有直接关系,B族维生素是把糖、脂肪、蛋白质等转化成热量时不可缺少的物质,如果缺乏就会引起代谢障碍、食欲不振、疲劳等症状,严重者会导致生长迟缓、免疫力下降等情况发生。

    要解决“隐形饥饿”,不但要解决好膳食平衡,还要做好食品强化,如果做不到这两点,就要进行必要的膳食营养素补充。很多人认为,只要膳食平衡,营养摄入就一定足量,这个观点也是错误的,由于家庭饮食习惯、饮食结构相对固定,即使饮食多样化也未必能保证维生素和微量元素的足量摄入。建议参照国家颁发的平衡膳食宝塔进行膳食搭配,做饭时,可以适当增加粗粮和薯类,比如糙米、玉米、小米、土豆和红薯等,不仅丰富了口感,也丰富了营养素的摄入。, http://www.100md.com(马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