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家庭科学·新健康》 > 2013年第10期
编号:13150797
学会感知幸福
http://www.100md.com 2013年10月1日 《家庭科学·新健康》 2013年第10期
     如果问什么是幸福,一千个人有一千种定义。如果问你想不想生活得幸福,相信只有同一种回答。毕淑敏说过:想要幸福,首先得有感知幸福的能力才行。心灵的幸福比什么都来的重要。一个没有感知幸福能力的人,无论得到再多,都不会幸福。

    压力是幸福感“杀手”

    能感知幸福,为简单的小事快乐,对美好的事物敏感,原是每个普通人都有的能力——看看沙滩上玩得兴致勃勃的孩子,你我都经历过那样简单的快乐。

    时代再变化,社会再转型,美好的事物和体验从未大幅减少。只是,现代人活得匆忙,来不及感受。我们会像赶场一样,这件事还没做完,下一件又提上日程,渐渐的眼里只有事,不太关注人,更别说人的感觉。我们用自以为正确的想法压制真情实感,感受慢慢变得迟钝麻木。当过去失意挫败的阴影,像半杯隔夜残茶一样堆积在心里,就再也无法充分体验此时此地的新鲜和美好。

    从心理角度来说,人对痛苦的体验比较深刻,对幸福的心理体验原本就相对肤浅,再加上生活工作的压力,幸福更会与我们擦肩而过。

    抱怨让幸福“水土流失”

    人在感觉不幸福或挫败、不满时,自然而然的就会抱怨,但事实上,抱怨不止会伤人,更会伤己。英国哲学家巴特勒就曾说过:“抱怨是最严重的迫害。”因为抱怨解决不了任何问题,反而会把问题带向更加复杂的一面。

    其实,抱怨的最大受害者还是自己。太多抱怨的人往往看不到自己的缺点,心理上也容易产生挫折感。而且,一个总是抱怨的人,很容易看到生活中的灰暗面,看不到身边事情的积极面。当抱怨成为一种习惯,越是反复觉得周遭环境太差,越是有强烈的挫折感,然后环境会变得更差,形成恶性循环。

    人生不如意之事十有八九,重要的是你对待不如意之事的态度。积极的人总看到光明面,无论遇到什么挫折都会信心百倍地迎接下一个问题。抱怨的人总是低着头在那里抱怨,似乎自己就是天下最可怜的人。这样的生活注定是毫无乐趣,又谈何幸福感呢?

    调整欲求提升幸福感知力

    心理深层的幸福感常常体现在这样的时刻:一个欲望得到实现,如性欲、成就欲、金钱欲、权力欲,而新的欲望还没有生成。遗憾的是一个欲望的满足常常是另一个更大欲望产生的根源。因此我们可以知道,因时顺势,调整欲求,才能知足常乐。

    孟子说:“君子有三乐……父母俱存,兄弟无故,一乐也;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地,二乐也;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孟子对幸福的要求太低了!孔子的要求也不高。孔子说了:“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这就是幸福!与两大圣人的幸福标准相比,你幸福吗?面对唠叨的妻子,如果丈夫能够感知家里整洁的环境就是她给予的,是否厌烦就会被幸福取代?同样,面对不拘小节的丈夫,如果妻子能感知家是丈夫最放松的地方,而这个家是你们共建的,是否也会觉得很幸福?

    所以说,“不是生活中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这个世界不是缺少幸福,而是缺少感知幸福的能力。常怀感恩之心,保持乐观心态,才能真正获得幸福。, 百拇医药(李蕙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