补阴名药——地黄
生地对早搏有奇效
对于早搏,就是心脏跳几下就停一下的病症,生地有很好的治疗效果。肾阴不足不仅会影响到肝,同样也会影响到心。中医讲心属火,心也是有阴阳的,如果心阴也不足的话,心血就会不足,那么心也就只剩下火了。归根到底,早搏也是由阴虚引起的。我们治疗的时候当然就要用生地黄了,生地能滋肾阴,肾阴足了,津液足了,心跳自然就能恢复正常了。
张仲景在《伤寒论》里边有一个方子,叫炙甘草汤,主治的就是“心动悸、脉结代”。“心动悸、脉结代”就是指心脏跳得不均匀,出现偷停的状况。这个炙甘草汤的组成其实非常简单,主要的药是生地30克,还有阿胶、火麻仁、麦冬、人参、炙甘草,然后再放点生姜大枣。这个方子治疗心肌炎过后的心脏早搏效果也是非常好的,还适用于因为劳累导致心血耗伤过多的人。
生地治疗风湿病
《神农本草经》说生地黄能“逐血痹,除痹”,“痹”在古代就是指风湿,风湿是因为风寒湿邪进入了人体导致的疾病。生地能够走血脉,而痹症往往是因为血脉不足,血液流通不畅,停留在身体的某个部位。治疗风湿病,我们一方面需要用药把风寒湿去掉,另外一方面还要用些养血药。
, 百拇医药
生地黄能治疗风湿病,是上海中医药大学的中医专家姜春华重新提出来的。姜春华老专家在治疗风湿病的时候,除了用治风湿的那些温燥的药,比如说川乌、草乌、附子,还要再加上60克的生地,效果非常好。
滋阴的生地龙骨莲藕汤
当人出大量的汗,津液不足时,我们就会有虚热的一些表现。那么,我们可不可以用食疗的方法来解决这个问题呢?现在我就告诉大家这个食疗的方子,首先要生地30克,再用些切成片的莲藕和一段猪脊骨,把这三样东西放在锅里一起熬汤,这汤叫生地龙骨莲藕汤。莲藕能清热凉血,生地可以滋阴,猪脊骨有滋补肾阴,填补精髓的作用。
猪脊骨滋阴是清朝医学家王孟英总结出来的,有一次他路过铁匠铺,发现坚持在高温中打铁的铁匠会喝一种汤,就是瘦猪肉熬出来后撇掉了上面那层油的汤。所以我们煲好的这个生地龙骨莲藕汤是可以起到滋阴作用的。
熟地黄补肾精
, 百拇医药
熟地黄软软的,甜甜的,古代炮制的熟地,有点像六味地黄丸的味道。熟地黄的制作很费力气,要把鲜地黄九蒸九晒。就是要先把地黄放到锅里蒸,然后再拿到太阳底下晒,这么来回九次才可以。因为生地黄是凉性的,九蒸九晒后是把生地黄的凉性去掉了,所以熟地黄就变成温性的了,能够补肾精。
肾精在中医里是个非常重要的概念,是我们人体生发的根本。现代医学说,先天之本带有遗传信息在里边,后天再吸入空气和水谷之精结合就形成我们后天的肾精。肾精足了,人就会很健康,人的精力就会充沛。随着人体的衰老,肾精越来越不足,肾精的损耗和人衰老的过程是有直接关系的,所以我们补肾,也可以延缓衰老。补肾精的中药有很多,但熟地是首选。
现在的医生治疗慢性咽炎,用的往往都是清热解毒的药,比如牛黄上清丸,当时会起到一点作用,但是很快就会复发。为什么呢?就是因为不对症。慢性咽炎并不是因为有火邪,而是因为肾精匮乏,尤其是肾阴不足。中医讲肾阴肾阳本来是相互依存的,如果水少了,津液不足了,就会“水浅不养龙”,所以阴少了,阳就会到处乱窜,反映到体表就是上热下寒。上热了就经常发炎,比如常常会嗓子疼;而下边的膝盖和脚都是冰凉的,尿是清长的,不是黄的,并且下肢会很怕冷。遇到这种情况,我们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张景岳的镇阴煎,镇阴煎的用药有:50克以上的熟地,6克怀牛膝,3克炙甘草,6克泽泻,3克肉桂,3克附子。
, 百拇医药
肾气丸和六味地黄丸的渊源
虚火上浮除了会导致咽喉疼痛以外,还会出现口腔溃疡。好多人得了口腔溃疡都以为是上火了,但是大多数患者其实都是肾阴不足引起的。口腔溃疡的患者下肢也是凉的,这种病人除了可以服用镇阴煎的方子外,也可以吃一种中成药——金匮肾气丸。
金匮肾气丸是应用熟地最经典的一个方子,它和六味地黄丸有着密切的关系。金匮肾气丸是张仲景在《金匮要略》里记载的一个方子,叫肾气丸,因为它收归在《金匮要略》里,所以我们叫金匮肾气丸。这个方子的特点就是重用八两熟地补肾阴,四两山药补脾,四两山萸肉补肝,这是个肝脾肾同补的方子。金匮肾气丸里有三味泻火的药——丹皮、泽泻、茯苓,还加了一些温阳的桂枝和附子。这个方子的组成运用了中医从阴引阳的思想,就是说补阴的同时加一点补阳的药,最后达到补阳的效果。
宋朝有一位名医叫钱乙,是治疗儿科疾病的大家。他给小孩治病的时候发现小孩阳气很足,每天都在生长,不需要补阳,就把金匮肾气丸里的肉桂和附子去掉了,剩下了熟地、山药、山萸肉、丹皮、泽泻、茯苓这六味药,就取名叫六味地黄丸。六味地黄丸最早的时候是专门给小孩吃的,但是到了清代,大家一提到补肾,就会想到用六味地黄丸,那是不科学的。
, 百拇医药
分清阴阳,对症下药
现代有些人,家中常备六味地黄丸,并且经常服用。我在这里要提醒大家,服用六味地黄丸的时候要慎重,因为它毕竟是药,俗话说“是药三分毒”,无论是六味地黄丸,还是金匮肾气丸,都一定要对症吃药。补肾一定要分清阴和阳,要学会辨证施治。
有人可能会说,怎样区分是肾阴虚,还是肾阳虚呢?如果我们的舌质是红的,脉是细数的,跳得很快,而且伴有眼睛干、嘴唇干、耳鸣、腰膝酸软、小便发黄,这些症状都是阴虚有内热的表现,这时我们就可以服用六味地黄丸。
如果是肾阳虚的人,就会表现为怕冷,小便清长,舌质淡,脉沉。并且这类人往往是眼圈发黑的,脸上有黑斑。这时候我们要吃的是金匮肾气丸。很多老人夜尿多,有时一晚上好几次厕所,如果服用金匮肾气丸,效果也是非常好的。
六味地黄丸和金匮肾气丸充分体现了中医组方的巧妙,本来补阴的六味地黄丸加一点补阳的药,就变成补阳的金匮肾气丸了。我们补肾时不能乱补,比如说有很多老人会出现脚后跟疼的情况,有的人是因为长了骨刺,有些就不是长骨刺,而是由肾虚引起的脚后跟疼。因为肾的经脉起于足底,如果肾精不足,足跟就会疼。所以我们吃药前要分清阴阳,对症下药。, 百拇医药(罗大伦)
对于早搏,就是心脏跳几下就停一下的病症,生地有很好的治疗效果。肾阴不足不仅会影响到肝,同样也会影响到心。中医讲心属火,心也是有阴阳的,如果心阴也不足的话,心血就会不足,那么心也就只剩下火了。归根到底,早搏也是由阴虚引起的。我们治疗的时候当然就要用生地黄了,生地能滋肾阴,肾阴足了,津液足了,心跳自然就能恢复正常了。
张仲景在《伤寒论》里边有一个方子,叫炙甘草汤,主治的就是“心动悸、脉结代”。“心动悸、脉结代”就是指心脏跳得不均匀,出现偷停的状况。这个炙甘草汤的组成其实非常简单,主要的药是生地30克,还有阿胶、火麻仁、麦冬、人参、炙甘草,然后再放点生姜大枣。这个方子治疗心肌炎过后的心脏早搏效果也是非常好的,还适用于因为劳累导致心血耗伤过多的人。
生地治疗风湿病
《神农本草经》说生地黄能“逐血痹,除痹”,“痹”在古代就是指风湿,风湿是因为风寒湿邪进入了人体导致的疾病。生地能够走血脉,而痹症往往是因为血脉不足,血液流通不畅,停留在身体的某个部位。治疗风湿病,我们一方面需要用药把风寒湿去掉,另外一方面还要用些养血药。
, 百拇医药
生地黄能治疗风湿病,是上海中医药大学的中医专家姜春华重新提出来的。姜春华老专家在治疗风湿病的时候,除了用治风湿的那些温燥的药,比如说川乌、草乌、附子,还要再加上60克的生地,效果非常好。
滋阴的生地龙骨莲藕汤
当人出大量的汗,津液不足时,我们就会有虚热的一些表现。那么,我们可不可以用食疗的方法来解决这个问题呢?现在我就告诉大家这个食疗的方子,首先要生地30克,再用些切成片的莲藕和一段猪脊骨,把这三样东西放在锅里一起熬汤,这汤叫生地龙骨莲藕汤。莲藕能清热凉血,生地可以滋阴,猪脊骨有滋补肾阴,填补精髓的作用。
猪脊骨滋阴是清朝医学家王孟英总结出来的,有一次他路过铁匠铺,发现坚持在高温中打铁的铁匠会喝一种汤,就是瘦猪肉熬出来后撇掉了上面那层油的汤。所以我们煲好的这个生地龙骨莲藕汤是可以起到滋阴作用的。
熟地黄补肾精
, 百拇医药
熟地黄软软的,甜甜的,古代炮制的熟地,有点像六味地黄丸的味道。熟地黄的制作很费力气,要把鲜地黄九蒸九晒。就是要先把地黄放到锅里蒸,然后再拿到太阳底下晒,这么来回九次才可以。因为生地黄是凉性的,九蒸九晒后是把生地黄的凉性去掉了,所以熟地黄就变成温性的了,能够补肾精。
肾精在中医里是个非常重要的概念,是我们人体生发的根本。现代医学说,先天之本带有遗传信息在里边,后天再吸入空气和水谷之精结合就形成我们后天的肾精。肾精足了,人就会很健康,人的精力就会充沛。随着人体的衰老,肾精越来越不足,肾精的损耗和人衰老的过程是有直接关系的,所以我们补肾,也可以延缓衰老。补肾精的中药有很多,但熟地是首选。
现在的医生治疗慢性咽炎,用的往往都是清热解毒的药,比如牛黄上清丸,当时会起到一点作用,但是很快就会复发。为什么呢?就是因为不对症。慢性咽炎并不是因为有火邪,而是因为肾精匮乏,尤其是肾阴不足。中医讲肾阴肾阳本来是相互依存的,如果水少了,津液不足了,就会“水浅不养龙”,所以阴少了,阳就会到处乱窜,反映到体表就是上热下寒。上热了就经常发炎,比如常常会嗓子疼;而下边的膝盖和脚都是冰凉的,尿是清长的,不是黄的,并且下肢会很怕冷。遇到这种情况,我们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张景岳的镇阴煎,镇阴煎的用药有:50克以上的熟地,6克怀牛膝,3克炙甘草,6克泽泻,3克肉桂,3克附子。
, 百拇医药
肾气丸和六味地黄丸的渊源
虚火上浮除了会导致咽喉疼痛以外,还会出现口腔溃疡。好多人得了口腔溃疡都以为是上火了,但是大多数患者其实都是肾阴不足引起的。口腔溃疡的患者下肢也是凉的,这种病人除了可以服用镇阴煎的方子外,也可以吃一种中成药——金匮肾气丸。
金匮肾气丸是应用熟地最经典的一个方子,它和六味地黄丸有着密切的关系。金匮肾气丸是张仲景在《金匮要略》里记载的一个方子,叫肾气丸,因为它收归在《金匮要略》里,所以我们叫金匮肾气丸。这个方子的特点就是重用八两熟地补肾阴,四两山药补脾,四两山萸肉补肝,这是个肝脾肾同补的方子。金匮肾气丸里有三味泻火的药——丹皮、泽泻、茯苓,还加了一些温阳的桂枝和附子。这个方子的组成运用了中医从阴引阳的思想,就是说补阴的同时加一点补阳的药,最后达到补阳的效果。
宋朝有一位名医叫钱乙,是治疗儿科疾病的大家。他给小孩治病的时候发现小孩阳气很足,每天都在生长,不需要补阳,就把金匮肾气丸里的肉桂和附子去掉了,剩下了熟地、山药、山萸肉、丹皮、泽泻、茯苓这六味药,就取名叫六味地黄丸。六味地黄丸最早的时候是专门给小孩吃的,但是到了清代,大家一提到补肾,就会想到用六味地黄丸,那是不科学的。
, 百拇医药
分清阴阳,对症下药
现代有些人,家中常备六味地黄丸,并且经常服用。我在这里要提醒大家,服用六味地黄丸的时候要慎重,因为它毕竟是药,俗话说“是药三分毒”,无论是六味地黄丸,还是金匮肾气丸,都一定要对症吃药。补肾一定要分清阴和阳,要学会辨证施治。
有人可能会说,怎样区分是肾阴虚,还是肾阳虚呢?如果我们的舌质是红的,脉是细数的,跳得很快,而且伴有眼睛干、嘴唇干、耳鸣、腰膝酸软、小便发黄,这些症状都是阴虚有内热的表现,这时我们就可以服用六味地黄丸。
如果是肾阳虚的人,就会表现为怕冷,小便清长,舌质淡,脉沉。并且这类人往往是眼圈发黑的,脸上有黑斑。这时候我们要吃的是金匮肾气丸。很多老人夜尿多,有时一晚上好几次厕所,如果服用金匮肾气丸,效果也是非常好的。
六味地黄丸和金匮肾气丸充分体现了中医组方的巧妙,本来补阴的六味地黄丸加一点补阳的药,就变成补阳的金匮肾气丸了。我们补肾时不能乱补,比如说有很多老人会出现脚后跟疼的情况,有的人是因为长了骨刺,有些就不是长骨刺,而是由肾虚引起的脚后跟疼。因为肾的经脉起于足底,如果肾精不足,足跟就会疼。所以我们吃药前要分清阴阳,对症下药。, 百拇医药(罗大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