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家庭科学·新健康》 > 2014年第1期
编号:12567322
折磨人的“预感”
http://www.100md.com 2014年1月1日 《家庭科学·新健康》 2014年第1期
     【心理案例】

    早些年我读过亨利·詹姆士的小说《丛林猛兽》。小说讲述的是一名男子,他一直有一种预感,他将遭到某一可怕事件的袭击,就像遭遇丛林中的猛兽一样,因而陷入了恐惧和忧虑之中。这不只是一个普通的预感,它完全摧毁了这名男子的生活。

    故事的最后,这名男子猛然醒悟:幻觉中的猛兽不是来自丛林,而是来自他消极等待的可悲命运。

    这段时间,我和这位男子有相同的心理体验:似乎也有一种不好的预感要发生,这算是焦虑吗?生活中工作中的大小事我都要担忧。比如,明天我要与一个重要的客人约见,晚上就莫名地担心,如果交谈不够愉快怎么办?赴约路上如果轮胎突然爆裂怎么办?下了班去游泳时也在想,如果不小心溺水怎么办?……很多生活事件,我都怕会给自己带来不幸,这是怎么啦?

    王婷在心理咨询室里向咨询师述说道。

    【心理咨询师分析】

    “如果……那么……”的思维模式是很折磨人的。好多人不知道自己怕什么,因此持续的焦灼,这种焦灼慢慢地变成一种习惯性、强迫性的焦虑,这就是焦虑的基本表现。

    焦虑是因为不安

    焦虑症与正常的焦虑情绪不同,一,它是无缘无故的,没有明确对象和内容的焦急、紧张和恐惧;二,它是指向未来的可能,感到某些威胁无法避免地即将来临,但是当事人说不出究竟存在何种威胁或危险;三,焦虑的时间很长,如不进行积极有效的干预,当事人要长期处在焦虑状态中。

    焦虑不是天生或本能的,但它确实是普遍存在的。

    面对生活的不确定时,焦虑会给出能控制的幻觉,这对处于不安全感中、与恐惧作斗争的人特别具有吸引力。这一陷阱运行的模式是:如果我焦虑我就能预测即将发生的事情;如果我有所准备,我就会少受伤害。这话听起来不错,但请不要忘记每个爱自寻烦恼的人都知道的常识是:焦虑会引起更多的焦虑,焦虑不会解决任何问题,只会给你带来更多的怀疑、更多的压力。

    看来,我们之所以焦虑,是因为我们太想要安全感了。

    放弃“受害者”角色

    遇到这种情况,我们可以进行自我训练的练习,首先自问:这些想法对我有益还是有害?显然这些想法很消极,根本是无益的,既然无益,那就要逐步放弃受害者的角色。

    接下来,就要积极应对。勇敢地面对生活,改掉自己的思维方式,从不安的连续不断的预言中走出来,不要自我恐吓,不要预言任何事情,让生活自己渐渐显露结果。

    此外,多休息和睡眠充足也是减轻焦虑的一剂良方,同时还可以采取自我治疗的方法。

    1.得有自信,不要夸大自己失败的可能性,每增加一次自信,焦虑程度就会降低一点。

    2.学会自我放松,从紧张情绪中解脱出来。

    3.焦虑症患者一般会胡思乱想,坐立不安,这种情况下,最好是自我刺激一下,转移注意力,比如从事紧张的体力劳动,来忘却痛苦的事情。

    4.焦虑症患者大多有睡眠障碍,很难入睡或突然从梦中惊醒,此时你可以进行自我暗示催眠,或是用手举书本读,这个方法也可以促使自己入睡。

    5.在饮食方面多吃一些鱼油,香蕉、维生素C等对抗焦虑症也有一定的作用。, http://www.100md.com(周一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