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家庭科学·新健康》 > 2015年第5期
编号:12607693
有点焦虑不是坏事
http://www.100md.com 2015年5月1日 家庭科学·新健康 2015年第5期
有点焦虑不是坏事
有点焦虑不是坏事

     有谁不愿意天天无忧无虑、笑口常开呢?但世上没有这样的人。焦虑泛指一种模糊的、不愉快的情绪状态,有忧虑、惧怕、紧张、苦恼和不安等特点。容易焦虑的人有一种思维模式,未雨绸缪,杞人忧天,也就是将未来的痛苦,提前预支到今天来品尝。这种人关注的焦点总是未来,而不是今天。

    越来越多的研究证明,焦虑就像一棵大树,导致它成长的是多条根。焦虑不像恐惧、愤怒、悲伤等,是一种单一的情绪状态,而是综合性的情绪,与性格、环境、家庭等因素关系密切,甚至受饮食营养等间接影响,还可能与脑生理机能的改变有关。

    和烦恼共处

    北师大心理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刘翔平认为:接受焦虑,并从积极的方面看待它,就能和焦虑和平相处。例如即将来临的高考,考生紧张或不紧张,都可能答不好或答好。人们对待自认为不好的情绪,通常有两种态度:一种是总想尽量调节,并尽快改变它;另一种是直接应对具体问题,而不是一定要先把情绪问题解决掉。他认为,如果把注意力的焦点放在对付问题上,问题解决了,情绪问题通常也会缓解。

    另外,我们有时还会遇到这样的问题:明明已经准备充分,胸有成竹,结果事到临头,又变得大脑短路,一片空白,从而焦躁不安。其实,这种现象完全是正常的。这只是大脑在提醒你,它的信息神经元暂时还没建立好联系,但绝不会永远短路下去。如果这时你闭上眼,深呼吸,或者在桌子上趴5分钟,自在地和焦虑相处一会儿,又有什么不好呢?再睁开眼睛的时候,你应对问题的思维又会启动,也许还会更加活跃。

    适度焦虑使人进步

    只有在适度焦虑的帮助下,我们才会取得成功。适度焦虑有助于我们解决问题,比如提高学习效率,更有效地应对问题,重视困境,提防疏漏。要学会并适应焦虑与我们相伴,只是不要让它总是错误地预警。当它在提示我们注意危险时,我们不妨辨别一下:是不是真那么危险?有没有夸大?焦虑是我们心中自我监控的朋友。

    如果我们把“朋友”的提醒当成一种建议,然后把处理问题的主动权留给自己,对自己说“我会考虑你的建议,也可以稍微责怪一下自己。我会尽力去争取,但最终的结局并不完全取决于我……”这样,你就可以在和焦虑共存中不断进步。

    让身体寻找放松感

    心理学家曾做过一个试验,发现应对考试,人们大概可以分为两种类型:一种是正常发挥型,一种是失常发挥型。有趣的是,两种人的共同点是,进考场都可能手心冒汗、心跳加快;而不同处是,失常发挥型的人觉得自己的身体反应是有害的,因此要费好大劲排除;而正常发挥型的人则不予理睬,觉得大家都这样,于是过一会儿自然就好了。

    有许多修炼性情的方法,让我们和焦虑和平相处。几乎所有的身心灵修炼都注重重新认识自我和情绪。这些修炼的基本原理都是建议人们观照而不是沉浸于当下的情绪,并进行自我调节。比如,利用冥想创造的空间,确认自己的情绪,命名它,然后退后一步审视它。如果判断这种情感是负面的,极端的,也不要压抑它,而是努力把它转化成积极的情感,重新找回内心的从容平和。, 百拇医药(刘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