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家庭科学·新健康》 > 2015年第8期
编号:12592442
震耳欲“聋”,一定要及早治疗!
http://www.100md.com 2015年8月1日 家庭科学·新健康 2015年第8期
     近段时间,家住某小区的张女士不胜烦扰,自从楼上那户人家开始装修后,在持续冲击钻的噪声下,尽管戴着耳塞,还是出现了耳朵深部发热、胀痛、听力下降,并伴有头痛、眩晕现象。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难道是耳朵受伤了?

    噪声污染会损伤耳蜗

    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耳鼻喉科副主任医师李鹏介绍,长时间接触高分贝的噪声,会损伤内耳感觉神经,甚至可造成不可逆的损害。

    李鹏指出,噪声是导致听力残疾的重要原因之一,引发噪声性耳鸣、耳聋的常见因素,除了燃放鞭炮外,还包括长时间处于嘈杂环境中。噪声性耳聋的发生与噪声接触史有关(即噪声的强度和接触噪声的时间),也与个人易感性有关。噪声暴露可导致暂时性听力损伤和永久性听力损伤,对于易感人群,即使短时间暴露于强噪声环境,也可引起听力下降,甚至出现不可恢复的听力损害。

    如何预防噪声性耳聋?

    李鹏提醒,因噪声导致的听力损伤是可以预防的,必须懂得预防噪声的知识,在工作、生活中积极预防噪声损害。需要长时间处于嘈杂环境时,可戴上专业的有抗噪声功能的耳塞加以防护;在噪声环境中工作的人员,应定期检查听力;不要用一侧耳朵长时间接听电话,如果室内有固定电话,尽量少用手机;使用耳机听歌时,应注意音量和时长,连续听的时间不要超过两小时。

    特别要提醒喜欢长时间戴着耳机听音乐的年轻人,他们走路、坐车时都习惯戴着耳塞,还常常把音量调得很大,这同样会导致耳蜗各种类型细胞出现损伤,久而久之会严重影响听力,患上“感音性耳聋”。李鹏建议,尽量不要在嘈杂环境下用耳机听音乐,因为在嘈杂环境中会不由自主地调高音量。在室内听音乐时,最好别用耳机。

    越早治疗 效果越好

    发生噪声性耳聋后,越早治疗效果越好。李鹏说:“有不少患者会拖延治疗,从而影响疗效。从治疗标准来看,发生噪声性耳聋超过3个月已没有治疗价值,只能根据听力损伤的程度,选择戴助听器或植入人工耳蜗。”

    为什么张女士戴了耳机也不管用?李鹏解释,处于特别高噪声环境中,戴上一般的耳机作用不大,要戴上专门的耳机才能起到防噪声作用。

    当出现耳鸣、耳发闷、头晕、注意力不集中等现象时,可能是听力受损的早期信号。特别是出现耳鸣时,最应引起警惕,这是人体内血液循环差的第一报警信号,说明人体内最细的末梢神经出现问题。此外,也可跟以前能听清的音量作对比,比如以前听手表走动的声音很清晰,现在却听不太清楚了;以前看电视时一般开的音量,现在却觉得太小听不清楚。出现以上异常情况时,应及时到医院做听力检查。

    【Tips】:

    声音超过75分贝要注意

    小于75分贝的声音很少引起听力损伤,但超过75分贝就要警惕了。

    繁忙城市的交通噪声:85分贝

    电影院:94分贝

    MP3播放器的最大音量:105分贝

    电子游戏室:110分贝

    汽笛声:120分贝

    摇滚音乐:120分贝

    某些儿童玩具:150分贝

    车载立体声播放器最大音量:154分贝

    爆竹:180分贝, 百拇医药(陈映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