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家庭科学·新健康》 > 2015年第8期
编号:12591889
幼小衔接,家长要警惕三个误区
http://www.100md.com 2015年8月1日 家庭科学·新健康 2015年第8期
     过了这个暑假,幼儿园大班的小朋友就要步入小学生活了。作为家长怎样帮助孩子进行有效的幼小衔接?专家提醒,家长们在用自己理解的方式进行幼小衔接的时候不要步入几个误区。

    误区一:

    幼小衔接=突击教育

    许多父母认为,幼小衔接是升入大班后才能做的事儿,当孩子到了大班下学期时,便着手进行这项工作,所以出现了大班下学期“加班”“加码”现象,导致孩子“消化不良”。虽然幼小衔接主要集中在从幼儿园大班到小学一年级这一年多的时间里,但是很多准备工作却始终贯穿于整个幼儿阶段,如习惯的养成、性格的形成、能力的提升等。可以说,整个学前期都应是为孩子入学打基础的时期。

    所以明智的做法是:真正做好幼小衔接,绝不能等到幼儿园大班下学期“突击”,而是从幼儿入园甚至更早的时候开始做准备,应在自理能力、交往能力、规则意识、良好的行为习惯上加以培养,并贯穿整个幼儿园阶段,到大班时再进行适当的强化。

    误区二:

    幼小衔接=小学提前化

    可能在一些家长眼中,幼小衔接这个词就代表着知识的承接和过渡。有些父母为孩子买来小学一年级各门学科的教材,在家教孩子学习语文、数学课程,并给孩子布置作业,要求孩子按时完成。过分重视片面知识的灌输和局部技能的训练,忽视学习兴趣、学习能力、学习习惯的衔接和生活经验的积累。而孩子的成长是受生理心理成熟机制制约的,人为任意提前训练,会给孩子带来生理和心理上的负担,以致影响孩子对学习的兴趣,从而产生逆反心理。提前使用小学的教材,非但不能提高儿童入学的适应能力,而且还造成了种种弊端:儿童刚入学时,确实感到轻松,自以为老师教的知识自己都学过了,已经会了,就不认真听课,从而养成不专心的不良习惯。

    所以明智的做法是:在幼儿园,大班的教学会为孩子上小学做一些知识方面的准备。但是,知识的准备并不是幼小衔接的重点或者全部。事实上,幼小衔接工作的重心应是激发孩子对学习的浓厚兴趣,保持孩子对知识探索的热情,培养孩子良好的学习习惯。?筵误区三:

    幼小衔接=多上培训班

    “幼小衔接班,上还是不上?”这个问题长期困扰着很多孩子家长。究竟要不要上“幼小衔接班”,还真没有标准答案,关键取决于家长对孩子的期望、家长平时的用心以及孩子本身的特点等很多方面的因素。但有一点是非常清楚的,那就是绝不能把幼小衔接狭义地理解成就得多上几个“幼小衔接班”。

    明智的做法应该是:适当的知识储备有利于孩子的顺利衔接。不过需要把握好度,避免走入两个极端:一是过度学习,提前让孩子学习太多小学阶段的知识;二是认为孩子什么都不该学,否则会“毒害”了自己的孩子。其实,家长的关注点不要放在是否应该学的问题上,而是应该放在何时学、怎么学等更为关键的问题上。幼儿阶段的孩子,应多以游戏互动的方式,通过玩来掌握应学到的知识,比如认字、数数等,而不应该让孩子机械地、被动地学习。其实,幼儿阶段孩子能力的培养比知识的学习更重要,幼小衔接中,家长千万别错了方向。, http://www.100md.com(新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