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 > 2007年第4期
编号:11543510
大学生创新效能感量表的初步编制(1)
http://www.100md.com 2007年4月1日 阳莉华
第1页

    参见附件(355KB,3页)。

     【摘要】 目的 编制大学生创新效能感量表。方法 通过分析大学生创新活动中自我效能感的内涵,提出量表构想,以200名大学生为被试施测初步编制的41项创新自我效能项目,通过探索性因素分析筛选项目、提取因子。正式施测福建和湖北538名大学生,进行验证性因素分析。结果 ①4因子构成该量表的模型拟合良好。②量表内部一致性α系数为0.8889,两星期后的重测信度r为0.865。结论 《大学生创新效能感量表》的信度和效度符合心理测量学的要求。

    【关键词】 创新效能感量表;大学生;创新活动;自我效能感

    根据班杜拉的理论,自我效能感作为一种自我认知因素,具有针对相应活动领域和行为情境的行为动力功能,并最终影响个体的活动效率和行为绩效。这一观点已在学业、职业、运动等领域得到了不同程度的证实。近年来,人们逐渐开始关注创造活动中自我效能感对于个体行为表现的重要作用。Ford(1996)建立的不同社会领域中个人创造行为的理论模型中,自我效能是1个关键的动机因素[1]。班杜拉综述的前人研究结论提到:在学术创造过程中,教授如果有信心拿出可以发表的研究成果,这种高效能感就能对科研目标设定产生影响,使教授同时参与多个研究项目,提高研究产出,最终影响其学术创造力;以研究生为对象的研究也表明,科研训练对于研究生科研创造力的影响表现为自我效能的提高[2]。Tierney和Farmer(2002)的研究表明:创新自我效能感(creative self-efficacy)与创新成绩呈显著正相关,在控制了工作自我效能感的情况下,能解释创新成绩的大部分变异[3]。John Munro通过对17名被试的个案研究发现高创造性水平的大学生对成为一个发明者或革新者更具效能感,这表现为诸多面对挑战、突破困境的积极行为[4]。当代高等教育的重要任务就是培养以创造性为核心特征的综合型高素质人才。大学生在创新活动中的自我效能感作为其对自身创新能力的主观信念,必将对其创新活动的动力及效率产生重要影响,成为培养大学生的创新意识、激发创新热情的有效途径。为了进一步了解我国大学生在创新活动的自我效能感现状,探索其培养规律,就必须有有效的测量工具作为研究基础,本研究试图编制适用于中国大学生的创新效能量表。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本研究以大学生为研究对象。预测在厦门某高校以班级为单位抽取大三4个班200名学生。正式测试在福建和湖北地区4所大学10个专业中以班级为单位集体施测,有效被试538人,其中男生269名,女生269名;理工科269份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355KB,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