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 > 2007年第5期
编号:11542583
抑郁症脑结构及功能改变研究现状
http://www.100md.com 2007年5月1日 刘景全 崔以泰
第1页

    参见附件(296KB,2页)。

     【摘要】 目的 对抑郁症脑结构及功能改变的研究现状进行综述。方法 查阅国内外相关文献并比较归纳。结果 发现患者前额叶或基底节损伤、亨庭顿氏舞蹈病和帕金森氏病的病人,抑郁症的发病率明显高于其他脑部位等同程度损伤的病人;老年抑郁症病人较正常老年人的脑室增大,白质破坏程度严重。结论 抑郁症与脑神经结构和功能异常有关。

    【关键词】 抑郁症;脑神经结构;脑功能

    随着精神病学、心理学与神经生物学的发展,对抑郁症的神经生化、脑结构、脑功能改变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在追溯抑郁症患者脑神经结构和功能异常的原因时发现:患者前额叶或基底节损伤、亨庭顿氏舞蹈病和帕金森氏病的病人,抑郁症的发病率明显高于其他脑部位等同程度损伤的病人;老年抑郁病人较正常老年人的脑室增大,白质破坏程度严重,这些现象表明抑郁症与脑神经结构和功能异常有关[13]。

    1 前额叶

    对抑郁症脑结构、功能改变研究最多的是看到前额叶功能异常。抑郁症病人尸解研究显示:广泛额叶背侧区、前扣带回膝下部皮质厚度减低,神经细胞体积减小,神经胶质细胞丢失[4]。

    脑功能影像研究发现,抑郁症病人额叶不同部位的脑功能改变不同。虽然各种研究报道有矛盾的地方,但比较一致的结论是:①抑郁症病人双侧前额叶活动减低,其两侧前额叶的改变呈现不对等性,病人的优势侧(左侧)前额叶活动的较低较右侧显著[1,12]。②前额叶区各部位的改变不同,抑郁症病人前额叶腹侧区和眶区活动异常,但有关功能改变的报道结论不一。另外,研究还发现抑郁症病人双侧前额叶背外侧、背中部功能活动减低,成功的药物治疗后,其脑功能活动恢复正常[5,6]。

    为了解释观察到的脑功能变化,人们提出了不同的假说和解释,Miller和Cohen在长期对人及灵长类动物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前额叶功能的假说[13]:情感认知任务的目的表象,在前额叶皮质形成、维持。当出现对目的表象认知模糊或有与目的表象冲突较大的现实改变存在时,前额叶皮质向其他脑区发出相应的矫正信号,以帮助解决冲突,促使目的表象的完成。优势侧(左侧)前额叶主要参与选择进取冲动,促进目的表象的完成;而右侧前额叶参与撤退冲动和行为抑制以维持目的表象。前额叶功能异常可导致大脑对外界刺激不能形成适当的、积极的目的表象,不能完成刺激其他脑区以促进目的的表象实现的功能。优势侧(左侧)前额叶与抑郁症相关性更大,其功能活动减低的病人,表现缺乏进取行为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296KB,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