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理想自我与现实自我差异问卷的编制(1)
第1页 |
参见附件(412KB,3页)。
【摘要】 目的 编制大学生理想自我与现实自我差异问卷。方法 参考国内外文献,结合开放式调查和心理咨询实践,从心理健康角度编制大学生理想自我与现实自我差异问卷。结果 经因素分析,问卷由人际、品性、学业、情绪、家庭、魅力6个因素构成,累积解释率为54.18%,内部一致性信度和重测信度均在0.80以上。验证性因素分析表明,该问卷的理论结构模型拟合良好,CFI、NNFI均达到0.90以上,RMSEA小于0.08。结论 自编问卷具有良好的信度、效度,可用于大学生理想自我与现实自我差异的测量。
【关键词】 自我概念;问卷编制;大学生;理想自我;现实自我;差异
在大学时期,个体的自我概念往往要经历一个明显的分化、矛盾和统一的过程。自我概念的分化就产生了理想自我与现实自我的差异。理想自我是指个体希望自身具有的特点和状态,现实自我是指个体实际具有的特点和状态。如果个体对现实自我的认识比较客观、全面,同时理想自我比较合理、适当,那么理想自我就可成为进步的动力。如果个体的理想自我与现实自我差距太大,那么他就难以确立自我形象。理想自我与现实自我的失衡对心理健康是极其不利的。在我们的心理咨询案例中,大学生的理想—现实自我概念差异也具有普遍性,并影响了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因此应当对大学生自我概念的差异问题给予关注。
国内关于大学生自我概念的研究日益增多,但从大学生自我概念差异的角度来考查大学生自我概念的研究则不多见,相关量表也很少。廖凤林、方平(2003)研究了大学生自我概念的3种落差与心理健康的关系,发现大学生的理想自我与现实自我落差最大,且对心理健康的预测作用最大[1],但他们并没有对3种类别落差的具体方面作深入探讨。目前用来测量大学生自我概念的量表多是引进国外相关量表,它们既不是基于大学生被试构建的,也不是基于心理健康编制的,仅有的考查自我概念差异的相关量表已是10年前编制的[2,3]。因此,迫切需要编制适合我国大学生实情的自我概念差异的测量工具。在国内外相关理论的基础上,我们构建了与大学生心理健康密切相关的自我概念的高层维度,即理想自我与现实自我。并结合开放式问卷调查和心理咨询实践,提出大学生自我概念差异的理论构想,从心理健康角度编制大学生理想自我与现实自我差异问卷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412KB,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