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 > 2007年第6期
编号:11541359
西方儿童和青少年品行障碍的干预研究评析(1)
http://www.100md.com 2007年6月1日 《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 2007年第6期
     [摘要]目的 对西方儿童和青少年品行障碍干预理论及研究成果进行回顾与评价。方法 采用文献研究法。结果 品行障碍作为儿童和青少年常见的行为障碍之一,是当前西方研究的热点。西方较有影响的干预理论包括认知行为理论、社会学习理论和社会生态学理论,各个理论下的干预方案各有其独特之处。结论 西方的相关理论与实践研究,也将为我国相关研究提供有益的启示与借鉴。

    [关键词]品行障碍;干预;青少年;儿童

    品行障碍(conduct disorder,CD)是指在儿童和青少年期反复、持续出现的攻击性和反社会性行为,是儿童青少年期常见的行为障碍之一,它主要表现为攻击他人、偷窃、破坏行为、离家出走、逃学等品行问题。品行障碍的伴发性障碍包括注意缺陷/多动性障碍、药物滥用、抑郁症等。大约40%患有品行障碍的儿童与青少年到成年期发展为严重的心理障碍。

    品行问题儿童与青少年的高发生率,以及对于受害者所造成的伤害,都使理解和帮助这些儿童成为迫切的需要。自上世纪以来,西方关于品行障碍的研究日益增多和深入,干预方面的研究也比较多,一些干预方案也逐渐运用于实践中,被越来越多的心理学者所重视。

    1 相关的理论及其相应干预方法

    青少年儿童的品行障碍干预涉及的理论包括认知行为理论,社会学习理论,社会生态学理论,来访者为中心理论,游戏理论,折衷方法等等。每种理论又有其独特的干预方法 ......
1 2下一页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5352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