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 > 2007年第9期
编号:11537110
大学生挫折承受力与父母养育方式、社会支持的相关性研究(1)
http://www.100md.com 2007年9月1日 《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 2007年第9期
大学生挫折承受力与父母养育方式、社会支持的相关性研究
大学生挫折承受力与父母养育方式、社会支持的相关性研究

     【摘要】目的探索大学生挫折承受力与父母养育方式、社会支持的关系。方法用自编挫折承受力问卷、父母养育方式评价量表(EMBU)和社会支持评定量表对大学生进行测定。结果①父母的养育方式如情感温暖、理解与挫折承受力的外显行为存在显著正相关。父亲的惩罚、严厉、过分干涉、偏爱被试、拒绝、否认及母亲的过分干涉、过度保护、拒绝、否认、惩罚、严厉、偏爱被试的养育方式与外显行为呈负相关。而内在思维情绪只与父亲的过度保护显示出负相关。②挫折承受力的外显行为与社会支持呈正相关。结论大学生挫折承受力与父母养育方式及社会支持有关,在培养大学生挫折承受力的同时应结合父母养育方式和社会支持来考虑。

    【关键词】挫折承受力;父母养育方式;社会支持;大学生

    自美国心理学家Rosenzweig于1941年提出了挫折承受力这个概念后[1],一些学者在不同领域对承受力进行了研究[2-4]。心理学家们发现某些大学生在碰到挫折后容易导致身心受损,这引起了他们对挫折承受力的关注。我国教育界在20世纪90年代也开始了对挫折承受力的探讨[5,6],然而大多集中在对挫折承受力的调查和培养上,我们拟探讨父母养育方式、社会支持与挫折承受力的相关关系。
, http://www.100md.com
    1对象与方法

    1.1对象2006年6~8月随机选取来自南京6所高校的本科生,参加调查的有570人,收回有效问卷482份,有效率为84.6%。其中男生179人,女生303人,年龄18~25岁。专业构成:经济管理学172人,占36.6%;医学90人,占19.0%;文学41人,占8.7%;农学56人,占11.8%;法学2人,占0.4%;工学111人,占23.5%。

    1.2方法①自编的挫折承受力问卷,共25条项目,每个项目分别列举了挫折情境以及可能的内在思维情绪或外在行为的反应,按照1、2、3、4的评分方式记分。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对量表进行探索性因素分析。抽取出2个主因素,分别命名为内在思维情绪因子和外在行为表现因子。因子1包括15条项目,主要描述个体判断挫折对自己的影响以及产生的情绪。因子2包括10条项目,主要描述面临挫折时所采取的行为。两个因子可解释总方差的56.682%的变异,经施测后Cronbach's α系数为0.878和0.638,总的α系数为0.7721,重测信度为0.824,实证效度为0.683。②父母养育方式评价量表(EMBU)[7]。父亲养育方式分为6个因子,分别为情感温暖、理解;惩罚、严厉;过分干涉;偏爱被试;拒绝、否认和过度保护。母亲养育方式分为5个因子,分别为情感温暖、理解;过干涉、过保护;拒绝、否认;惩罚、严厉和偏爱被试。③社会支持评定量表[8]。包括客观支持、主观支持和对社会支持的利用度3个因子。以学校为单位进行随机抽样,让学生一次性完成这几份问卷。结果用SPSS11.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
, 百拇医药
    2结果

    2.1挫折承受力与父母养育方式的相关见表1。挫折承受力与父母养育方式的统计结果显示父母养育方式的情感温暖、理解因子与挫折承受力的外显行为存在显著正相关。父亲的养育方式如惩罚、严厉、过分干涉、偏爱被试、拒绝、否认;母亲的养育方式如过干涉、过保护、拒绝、否认、惩罚、严厉、偏爱被试与挫折承受力外显行为存在显著负相关。而挫折承受力的内在思维情绪只与父亲过度保护的养育方式存在显著负相关。

    2.2挫折承受力与父母养育方式的多元逐步回归见表2。以挫折承受力的2个因子为因变量,以父母养育方式为自变量,分别进行多元线性逐步回归分析。表2中,父亲过度保护因子(FF6)进入回归方程有且有显著意义,对挫折承受力的内在思维情绪起预测作用(P

    2.3挫折承受力与社会支持的相关见表4。研究显示,挫折承受力的外显行为与社会支持的3个因子均存在正相关;而挫折承受力的内在思维情绪与社会支持无明显相关。
, 百拇医药
    2.4挫折承受力与社会支持的多元逐步回归见表5。逐步回归结果显示,对社会支持的利用度和客观支持因子进入回归方程,对挫折承受力的外在行为表现有显著的预测意义(P

    3讨论

    挫折承受力,由美国心理学家罗森茨威格提出,指“抵抗挫折而没有不良反应的能力”,即个体适应挫折、抗御和对付挫折的能力[1]。从心理动态-稳态这个维度来看,挫折承受力是一种心理素质,是一种稳定心理特征;而挫折应对是相对应的动态心理过程。所以,挫折应对方式、策略一旦形成风格,就影响着个体挫折承受能力的强弱[9]。挫折承受力的影响因素是多种多样的,可归结为生理因素、个人心理因素、社会因素和家庭因素。家庭和社会因素对挫折承受力有着重要的影响,主要表现为父母养育方式和社会支持的作用。父母养育方式对个体的心理健康和人格发展有着最为直接和密切的影响。而多数学者认为[10],良好的社会支持有利于健康,社会支持对应激状态下的个体提供保护,即对应激起缓冲作用。
, 百拇医药
    本研究的结果显示,大学生挫折承受力的外显行为与父母情感温暖、理解呈显著正相关;与父亲惩罚严厉、过分干涉、偏爱被试、拒绝否认以及母亲过分干涉保护、拒绝否认、惩罚严厉、偏爱被试呈现负相关。而内在思维情绪与父亲过分保护呈现出负相关。而回归结果也显示,父亲过度保护和母亲的拒绝、否认因子、情感温暖、偏爱被试非常重要,对挫折承受力具有预测意义。根据研究结果,如果父母能够更多地理解、关心孩子,给他们更多信任和鼓励的话,孩子会更独立、自信,当他们碰到困难时,即使有挫折感,但也能很快缓和自己的心态,保持行为正常。父母的偏爱使孩子受到过分的照顾和溺爱,容易产生依赖,形成缺乏韧性等一些心理特点;父母的过度干涉阻碍了子女的独立性和社交发展,使其缺乏独立生活的能力;父母对子女非常严厉,经常采用惩罚、否认和拒绝的态度,孩子容易产生抵触和不满情绪,这些虽然对个体如何认知挫折没有直接的影响,但却让个体在碰到困难时更倾向于表现出不良的行为。父亲的过度保护使孩子更依赖于他人,倾向于负面地去评价困难从而产生消极的情绪。从研究中也可以看出,父亲在家庭教育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这是因为父亲对问题的剖析往往较母亲更深刻、有哲理,让子女更为信服的缘故。这与聂继雷等的研究保持一致[11],他们也认为父亲理解、情感温暖和过分干涉在孩子教育中处于十分重要的地位。父亲关心理解、启发式的教育易使子女丰富想象力,开阔思维,有利于子女全面发展,而过分干涉等不当的教养方式易伤害子女的自尊心、自信心,产生一系列心理问题。所以,父母应该采用良好的养育方式,这样就能使子女采取积极的应对方式[12],提高挫折承受力。
, http://www.100md.com
    从研究中还可以看出,大学生挫折承受力的外显行为与他们的社会支持存在正相关,而挫折承受力的内在思维情绪与社会支持无明显相关。这说明社会支持对个体如何认知挫折没有影响,但却能通过缓和消极情绪来影响他们的行为,从而采取积极的行为应对方式。这是因为当个人周围有可以信任的人在关心、照顾、爱护自己时,就能增强克服挫折的毅力和信心,积极勇敢地对待挫折,保持良好的行为,从而表现出较高挫折承受力。从相关系数和回归分析中可以看出,支持利用度首先进入回归方程,对挫折承受力的意义重大,这是因为能更多地利用社会支持的人心理更健康,挫折承受力强。这与苏霞[13]等的研究保持一致。社会支持的积极效应主要是通过缓冲挫折时间对身心状况的消极影响实现的。这与李黎的研究结果也保持一致[14],他们的研究也表示,社会支持对个体在应激过程中采取何种应对方式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大学生得到的社会支持越多,体验到的支持越强烈,就越有可能采取积极的方式应对压力。因此,有必要开展一些实实在在的活动,向大学生提供系统的社会支持,一方面帮助大学生减轻压力,另一方面鼓励大学生用积极向上的心态应对压力,以期培养出有德有才且有良好心理素质的高层次人才。, 百拇医药(刘 戍 张 宁)
1 2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