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学生成人依恋与家庭环境的关系研究
【摘要】目的研究高校学生的成人依恋和家庭环境的关系。方法采用亲密关系经历量表(ECR)和家庭环境评定量表(FES)对343名学生进行调查。结果①不同的依恋类型在亲密度、娱乐性和控制性上有显著性差异。②依恋回避与娱乐性有显著的负相关;依恋焦虑与成功性有显著的负相关。结论家庭环境对成人依恋的形成有显著影响。
【关键词】依恋;成人依恋;安全型依恋;家庭环境
依恋(attachment)是指个体与特定的其他人形成牢固的情感纽带的倾向,它能使个体在生命早期与他们的照顾者保持密不可分的关系,从而获取温饱、安全、关爱等一切个体赖以生存和顺利发展的条件[1]。早期的依恋理论研究只限于对母婴依恋的研究。成人依恋(adult attachment)是指个体与目前同伴的持续和长久的情感联系,其依恋对象不同于婴儿期的依恋对象,可以是父母、朋友、恋人、团队、组织或者抽象的形象(如上帝)等[2]。成人依恋研究主要集中在两个领域:一个领域主要针对成人当前“与依恋有关的心理状态”(State of mind with respect to attachment),这些心理状态之间的联系,早期家庭经验与父母的养育行为、心理健康、人格适应的关系等几个方面;另一领域主要集中在成人的恋爱关系上[3]。本研究主要集中在第一个领域。国外有关成人依恋的研究表明,早期的亲子关系和成人的依恋类型的关系不只是一种推测。当问到家庭成员关系时,安全型成人比另外类型的成人更倾向于描述父母的积极关系和一个温暖、信任的家庭环境。回避型成人描述与家庭成员的关系是不信任的和情感淡漠的[4]。国内的成人依恋研究主要集中在亲子关系和教养方式等方面,虽然国内研究曾提及家庭社会背景等方面因素可能影响到成人依恋类型的分布[5],但未见专门探讨成人依恋与家庭环境的相关研究。本研究旨在通过对我国高校学生的成人依恋和家庭环境的调查,来探讨两者之间的关系。
, 百拇医药
1对象与方法
1.1对象本研究采取分层随机抽样法对某大学的343名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剔出无效问卷后得到有效问卷334份。大一83人(24.9%);大二106人(31.7%);大四110人(32.9%);研二35人(10.5%)。其中男生145人,女生187人,性别信息缺失2人。文科生106人,理科生206人,专业信息缺失2人。被试平均年龄21.05±2.18岁。
1.2工具①成人依恋量表[6]采用亲密关系经历量表(ECR)中文版,该量表由李同归修订,共36个题目,采用7级计分方式。依恋回避分量表和依恋焦虑分量表的Cronbach a系数分别是0.82和0.77。②家庭环境评定量表[7]采用家庭环境量表中文第3版(FFS-CV-Ⅲ),由10个分量表组成,由于独立性、道德宗教观和情感表达3个分量表的内部一致性和判别效度较差,所以本研究只采用了亲密度、矛盾性、成功性、知识性、娱乐性、组织性和控制性7个分量表[8],共63个题目。
, 百拇医药
1.3方法调查采取整班集体填写问卷形式进行,对数据采用SPSS12.0进行一般性描述统计、方差分析、Pearson相关分析。
2结果
2.1高校学生依恋维度和依恋类型根据ECR可以计算出2个维度的平均数和标准差分别是:依恋回避3.27±1.04,依恋焦虑3.05±1.91。根据ECR得出依恋类型分布为:安全型36.5%(122人),害怕型31.7%(106人),轻视型26.3%(88人),倾注型5.4%(18人)。
2.2高校学生的家庭环境家庭环境中各因子的得分如下:亲密度7.52±1.72、矛盾性2.64±1.98、成功性4.51±1.62、知识性3.35±2.01、娱乐性3.27±2.25、组织性4.98±1.88、控制性3.21±1.64。
2.3高校学生依恋类型与家庭环境的方差分析以依恋类型作自变量,把家庭环境中的7个因子作为因变量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显示:不同的依恋类型在亲密度(F=3.06,P<0.05),娱乐性(F=3.59,P<0.05)和控制性(F=3.60,P<0.05)上有显著性差异。结果见表1。
, 百拇医药
事后比较结果显示:害怕型依恋类型的个体在亲密度上显著低于轻视型依恋类型的个体(MD=-0.662,P<0.05),害怕型依恋类型的个体在亲密度上显著低于倾注型依恋类型的个体(MD=-0.876,P<0.05);安全型依恋类型的个体在娱乐性上显著高于害怕型依恋类型的个体(MD=0.940,P<0.05),安全型依恋类型的个体在娱乐性上显著高于轻视型依恋类型的个体(MD=0.642,P<0.05);倾注型依恋类型的个体在控制性上显著高于安全型依恋类型的个体(MD=0.887,P<0.05),倾注型依恋类型的个体在控制性上显著高于害怕型依恋类型的个体(MD=1.270,P<0.05),倾注型依恋类型的个体在控制性上显著高于轻视型依恋类型的个体(MD=0.860,P<0.05)。
2.4高校学生依恋维度与家庭环境的相关分析根据ECR计算出依恋回避和依恋焦虑2个维度,与家庭环境的7个得分之间的相关的结果见表2。依恋回避与娱乐性有显著的负相关。依恋焦虑与成功性有显著的负相关。
, 百拇医药
3讨论
本研究依恋类型分布的顺序依次是:安全型36.5%,害怕型31.7%,轻视型26.3%,倾注型5.4%。这种依恋类型的分布与国外成人依恋测量的比例相当接近,如在美国的大学生中安全型占46%,害怕型占23%,轻视型占15%,倾注型占16%[9]。这表明中国高校学生的依恋类型与西方国家类似。安全型依恋人数高于其他依恋类型的人数,表明在正常的情况下,成人依恋中安全型占有多数地位。同时,我们也看到害怕型依恋的比例无论在国内还是在国外的研究中都较大,这表明高校中有相当一部分学生的依恋类型是害怕型的,他们在与人交往的过程中可能表现出对自己的不自信和对他人的不自信,以及较多的拒绝和否认,这种状态易导致高校学生学校生活不适应,个体社交障碍等现象出现。
本研究结果显示,不同依恋类型在家庭环境的亲密度、娱乐性和控制性上有显著性差异。这表明家庭环境的亲密度、娱乐性和控制性这3个因子对个体依恋类型的形成起着重要的影响作用。如果家庭成员之间缺少相互帮助,互相支持和鼓励,成员之间很少有言语和身体行为的亲密接触,如拥抱等,就会使个体在家庭生活中体会不到父母的爱,从而不信赖父母,进而否认自身的价值,在这样的家庭环境下成长起来的个体容易形成害怕型依恋。如果家庭成员积极参与各项文体活动和社交活动,并在活动中体会到快乐,就会为个体以后的学校生活和社会交往奠定良好的基础,使个体认识到自身的价值和他人的价值,并都能给予积极和正性的评价。如果家庭生活中总是使用固定的家规和程序来安排家庭生活,个体很少有机会发表自己的见解,就易使个体形成自己无价值而他人是有价值的想法。本研究中倾注型个体在控制性上显著高于其他类型即可说明这点。
, 百拇医药
本研究的另一发现是依恋回避与娱乐性有显著的负相关;依恋焦虑与成功性有显著的负相关。表明娱乐性高,依恋回避程度就低;成功性高,依恋焦虑程度就低。如果个体积极参与娱乐活动,那么个体在亲近或依赖他人时感到不舒服的程度就低;如果个体的成就动机和竞争性较强,那么个体害怕自己不被他人接纳的程度就低。这正如成人依恋理论所预期的那样[10],低焦虑和低回避的个体的依恋类型是安全型的,安全型依恋的个体能够在人际交往过程中忽视他人的缺点、接纳和支持他人、表现出更多的爱和对他人的信任。
通过本研究发现,家庭环境的确对成人依恋的形成有所影响。因此,我们提倡家庭生活要多重视成员间的亲密度、娱乐活动、民主性和竞争性,这样会更有利于个体形成安全型依恋。
4参考文献
[1]古玉.恋人依恋型的交互作用初探(D).西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毕业论文,2004,7
, 百拇医药
[2]田瑞琪.大学生成人依恋的测量及相关人格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硕士学位毕业论文,2004,2-4
[3]张秋凌,周泓.成人依恋研究在促进早期亲子关系中的应用.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4,18(5):306-308
[4]陈会昌,等译.人格心理学.第6版.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4,109
[5]李同归,杜姗姗.50例手术患者的成人依恋类型分布.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05,13(4):417-419
[6]李同归,加藤和生.成人依恋的测量:亲密关系经历量表(ECR)中文版.心理学报,2006,38(3):1-12
[7]汪向东,王希林,马弘,等.心理卫生评定量表(M).北京:中国心理卫生杂志,1999,(增刊):134-142
, 百拇医药
[8]谭千保,钟毅平.高中生家庭环境与家庭功能的影响因素研究.心理科学,2003,26(6):1117-1118
[9]Brennan KA, Clark CL, Shaver PR. Self-report measurement of adult attachment: An integrative overview. In: Simpson JA, Rholes WS. eds. Attachment theory and close relationships.New York: The Guilford Press, 1998,46-76
[10]Bartholomew K, Horowitz LM. Attachment styles among young adults: A test of a four-category model. Journal of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 1991,61:226-224
(收稿时间:2006-12-28), http://www.100md.com(马姝娟 戴美林 陈 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