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 > 2008年第2期
编号:11566324
大学生人格特征、父母教养方式与其成就动机关系的研究(1)
http://www.100md.com 2008年2月1日 《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 2008年第2期
     【摘要】 目的 了解大学生成就动机状况,探讨父母教养方式、人格特征对大学生成就动机的影响。方法 采用成就动机问卷、父母教养方式评价量表、艾森克人格问卷对150名大学生进行调查。结果 ①艾森克人格问卷的精神质、神经质、内外向3个维度与大学生的成就动机存在显著的相关。②精神质、神经质、内外向3个维度与父母教养方式量表的各维度存在不同程度的相关。③大学生成就动机与父母教养方式大部分维度不存在显著的相关。④大学生人格特征,尤其是神经质、内外向两个维度是预测其成就动机的关键变量,父母亲情感温暖理解和过分干涉以及父亲拒绝否认、母亲过分干涉、母亲过度保护是预测个体人格特征的关键变量。结论 大学生父母教养方式对其人格特征有显著影响,大学生人格特征对其成就动机有显著影响。

    【关键词】 成就动机;父母教养方式;人格特征;大学生

    A Study on Relationship between Personality, Parental Rearing Style and Achievement Motive of College Students. Liu Jinhong. Department of Education, Xuchang College, Xuchang 461000, P.R.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personality, parental rearing style and achievement motive of college students. Methods 150 college students were investigated with AMS, EMBU and EPQ. Results ①The P, N, E scores of EPQ are significantly correlated with college students' achievement motives. ②There are different degrees of correlation between those dimensions(P, N, E) of EPQ and parental rearing style. ③There are no significantly correlation between most dimensions of EMBU and college students' achievement motives. ④College students' personality can predict their achievement motives. Some dimensions of EMBU include Father's feelings, interference, denying and biased favor of subjects; Mother's feelings, over interference and over protection are key variables to predict the individual personality. Conclusion Parental rearing style obviously affect the students' personality, achienement motive is significantly related to the personality of college students.

    【Key words】 Achienement motive; Personality; Parental rearing style; College students

    1 引 言

    成就动机是一种很重要的社会动机,关于成就动机与社会化尤其是家庭教养方式的关系,麦克里兰曾进行过研究,他发现:儿童成就动机较低的文化和家庭,总是着重发展儿童的依赖性,给予儿童更多的管束和限制。麦氏和温特伯托姆认为,独立性训练有助于成就动机的发展,依赖性训练对成就动机发展不利[6]

    在个体成长过程中,父母与家庭构成一个复杂的系统,以一种全方位、综合的方式影响个体的发展。父母教养方式对人格特征影响的研究国内外均有一些报道。国内钱名怡等对中学生的研究表明,父母不良的教养方式如严厉惩罚、拒绝否认、过度干涉与保护可能是子女不良人格特征形成的重要因素[1,2]。大学生的成就动机是个人取向和哪种人格特质的人成就动机的可能性高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如果“父母教养方式对成就动机发展的影响可到青年期”[3]成立的话,对处于青年后期的大学生会不会有明显的影响?对此,本文将对当前大学生人格特征、父母教养方式对成就动机的影响做一探讨,以期了解具体哪种教养方式会对大学生成就动机、人格发展有影响。

    2 对象与方法

    2.1 对象 从陕西师范大学、西北工业大学两所高校随机抽取本科大学生150人。排除37位被试的无效问卷后,保留113位被试的有效问卷,这些被试中西北工业大学有56人,陕西师范大学有57人;男生42人,女生71人;独生子16人,非独生子97人。

    2.2 方法

    2.2.1 成就动机量表 该量表(简称AMS)由Gjesme和Nygard编制,经由上海师范大学叶仁敏修订。量表共30题,分为两部分,每部分15题,分别测定追求成功的动机(Ms)和避免失败的动机(Maf)[4]。量表采用4点记分,与自己情况完全相符的记4分,完全不符的记1分。成就动机得分由Ms得分减去Maf得分构成,得分越高表明成就动机越强。该量表的分半信度为0.77(P[2]。

    2.2.3 父母教养方式问卷 采用1980年由瑞典Umea大学的C.Perris等人编制,我国岳冬梅等人翻译修订的中文版,评价父母的教养态度和行为。问卷有66个项目,包括父亲教养方式的6个分量表(共58个题目),分别为父亲情感温暖与理解(以F1表示)、父亲惩罚严厉(以F2表示)、父亲过分干涉(以F3表示)、父亲偏爱(以F4表示)、父亲拒绝否认(以F5表示)、父亲过度保护(以F6表示);母亲教养方式的5个分量表(共57个题目),分别为母亲情感温暖与理解(以M1表示)、母亲过分干涉过度保护(以M2表示)、母亲拒绝否认(以M3表示)、母亲惩罚严厉(以M4表示)、母亲偏爱(以M5表示)[7]

    2.2.4 程序 先后对西北工业大学、陕西师范大学的两批被试进行团体施测,前后间隔时间3~5天,且同时进行3个问卷和量表的测试。数据采用SPSS 12.0统计软件处理。, http://www.100md.com(刘晋红)
1 2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