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 > 2008年第11期
编号:11705198
中小学教师心理控制源、应付方式与自我和谐的关系(2)
http://www.100md.com 2008年11月1日 《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 2008年第11期
中小学教师心理控制源、应付方式与自我和谐的关系

     2.2 教师背景与自我和谐、心理控制源、应付方式的关系 以性别、职务(普通教师、中层领导、校长)、职称(初级、中级、高级)、任教学校地点( 县城、镇、农村)、学历(中专、大专、本科)为自变量,以自我和谐、应付方式、心理控 制源的各维度为因变量,进行简单效应分析,结果表明:不同性别教师的自我和谐差异不显 著;县城教师自我与经验的不和谐(县城48.44±8.118、农村43.86±9.375)、幻想(县城5. 39±2.304、农村4.22±2.062)显著高于农村教师(P值均小于0.05);中 层领导退避显著高于普通教师(普通教师4.96±1.659、中层领导5.65±1.799,P<0.05);高级职称教师自我的灵活性(初级46.43±4.68、中级46.8±5.002、高级36. 5±7.778)、求助(初级5.90±2.018、中级6.36±1.88、高级3.50±3.536)显著低于中级 和初级职称教师(P<0.05);中专学历教师求助显著低于本科学历教师(中 专5.22±2.29、本科6.40±2.195,P2=0.218;第二层把应付方式各维度作为自变 量使用stepwise进行回归,进入方程的有幻想、求助、解决问题,R2=0.330。结果显示 :机遇、幻 想对自我和谐有正向预测作用,内控性、求助、解决问题有负向预测作用,机遇对自我和谐 总分的预测量最大,见表3。
, http://www.100md.com
    3 讨 论

    教师整体上倾向于内控而不是外控,该结果与叶茂林等以硕士研究生为对象的研究一致[10]。李彦章的研究表明[11],大学生使用最多的应付方式为解决问题,使用 最少的是自责,这 和本研究的结果一致。但是教师较大学生更多的使用求助和合理化而不是幻想和退避,表明 教师作为成人比大学生的应付方式更趋成熟。不同性别的教师自我和谐程度无显著差异。与 其他研究一致[7],县城教师的自我和谐分数显著高于农村,提示县城任教教师的 心理冲突更多,自我和谐程度和心理健康水平也更低,与王萍的研究结果相同[12] 。同时,这也与他 们在应付方式上更多的运用幻想相一致。原因可能是县城的工作环境、人际关系等比农村更 为复杂,个人的生活预期与现实相矛盾,从而体验到更多内心的紧张和纷扰,个人的力量又 不足以改变现实,因此使用幻想来获得心理安慰。获得高级职称的教师教学和生活经验丰富 ,个体更加独立,因此更少地运用求助的应付方式。中层领导处于上下级中间,既要完成领 导布置的任务,又不能与教师发生正面冲突,因此在退避的应付方式上显著地高于普通教师 。中专学历的教师一般入行早年纪较大,个性成熟,教学和生活经验丰富,与之相反,本科 学历的教师一般入行晚年纪较小缺乏经验,因此会较多选择求助的应付方式。个体随着年龄的增加,对自我的认知逐渐固化,且年龄与教龄成正比,因此年龄、教龄与自 我的刻板性显著正相关。同样,随着教师对社会的了解更深刻,会更多的认识到社会的复杂 性和权力、机会、社会关系等对个人生活状况的改变所起到的重要作用,因此年龄、教龄与 有势力他人分量表相关达到显著,与机遇分量表的相关也达到边缘显著(机遇与年龄的相关 P=0.075,与教龄的相关P=0.06)。同时,教师在长期的生活 实践中逐渐接纳自我的时候也接 受了社会现实,对个人遭遇能看的更开,顺应自然以减少烦恼,这可能是年龄、教龄与合理 化的应付方式显著正相关的原因。任班主任的年限与自责的应付方式显著负相关,原因可能 是随着担任班主任工作经验的丰富,教师会较少将工作中出现的问题归因于个人的失误,而 更多的归因于学校、社会、学生家庭等其他因素。与先前的研究一致,自我和谐与生活压力 显著正相关,与心理健康水平[4,5]、工作满意度[13]呈显著负相关,表 明自我和谐可以 作为衡量个体心理健康水平的一个标志。心理控制源、应付方式与心理健康、生活压力、工 作满意度的显著相关提示心理控制源和应付方式对人的心理状况和生存质量有重要影响。一个人只有能够对自身、环境及期望达到和谐统一,才能正确地对自己的能力及现实状况做 出客观评价[14]。依据控制源理论,外控者自感自己的努力水平不能决定事情的成 功与否,结局不由个人努力所决定[15],对自我的认知刻板化,个体的积极情感少 ,消极情感多,导 致心理处于一种纷扰和紧张不安,反之,内控者会较积极地追求有价值的目标,较多地投身 社会活动,有灵活性,心理更和谐安宁[6]。从自我和谐的回归方程来看,机遇最先 进入回归 方程,对自我和谐的预测力也最高(Beta=0.443),可以推断影响教师自我和谐的主要是机遇 。教师自我和谐和应付方式的相关分析、回归分析表明: 采用幻想、退避、自责等不成熟应对 对其自我和谐存在不利影响[16],采用解决问题、求助等成熟应对方式有助于促进 教师自我 和谐。在应激状态下, 个体理想与现实之间的差距会导致内心冲突。如果个体能寻求帮助,解决问题, 就会尽快地从内心冲突中摆脱出来,并且在此过程中个体应对各种困境的经验不 断得到丰富,个体对自我的评价不断得到修正, 最终完成自我与经验的再统一, 达到自我和 谐状态。如果个体在应激状态下采取幻想、退避、自责等应付方式, 自怨自艾,退缩不前,或整日幻想, 就会陷入一种不和谐状态,长期如此必然会导致心理障碍的产生。因此,干预 教师自我和谐应从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入手,建立个体的自信和控制感,同时帮助他 们用积极的态度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必要时要向别人求助,以获得更多的社会支持,促进 心理的和谐和健康。
, 百拇医药
    4 参考文献

    [1]吴积军. 构建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教育探索,2000,(04):45

    [2]王开屏.教师心理健康水平与青少年发展.当代青年研究,2005,(09):10-12

    [3]Rogers CR. A theory of therapy, personality, and interpersonal rela tionship as developed in the client centered framework. In Koch, S. (Ed.). Psych ology: A Study of Science. N new York:M.c .Graw Hill, 1959,184-256

    [4]杜天骄,于娜.医学大学生自我和谐、人际关系与心理健康关系研究. 中国高等 医学教育,2007,(1):69-70
, http://www.100md.com
    [5]包陶迅.大学新生自我和谐水平与心理健康.浙江海洋学院学报(人文科学版), 2006,(23)3:125-128

    [6]赵国秋,孙建胜.心理控制感对心理健康水平的影响.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0,( 14)6:370-372

    [7]李志凯,崔冠宇.本科大学生自我和谐及其与应对方式的关系.中国健康心理学, 2006,(14)4:380-381

    [8]李莉,陈水平.女中专生自我和谐性与应对方式的调查研究.中国健康心理学,20 05,(13)2:131-132

    [9]汪向东,王希林,马弘,等.心理卫生评定量表手册(增订版).中国心理卫 生杂志,1999,(12):122-124,314-317

    [10]叶茂林, 佘云阳.硕士生的主观幸福感、控制源及关系研究.中国临床心理 学杂志,2007,15(1):63-65
, 百拇医药
    [11]李彦章,李敏.军医大学生应对方式与自我和谐的关系.中国临床康复,2004 ,8(6):1144

    [12]王萍.教师心理健康状况的测量和研究.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6,23(1)

    [13]桑青松,葛明贵等.大学生自我和谐与生活应激、生活满意度的相关.心理 科学,2007,30(3):552-554

    [14]许燕.自我和谐是构建心理和谐的基础.北京社会科学,2006(增刊):60 -64

    [15]Lefcourt.HM. Locus of control as a modifier of the relationship b etween the stressors and moods. Journal of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 1981,41:357-369

    [16]Richter J, Richter G, Eisemann M. Perceived parental rearing, depre ssion and coping behavior. J of Social Psychiatry and Psychiatric Epidemiolo gy,1991,26(2):75-77

    (收稿日期:2008-04-26), http://www.100md.com(潘利若 张新会 赵俊峰)
上一页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