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 > 2016年第11期
编号:139270
大学生对陌生人的信任感与自我保护意识*
http://www.100md.com 2016年12月6日 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 2016年第11期
助人,1对象与方法,2结果,3讨论
     王 娜 王梦婷 牟忠琛 谭 群 张 林

    中国.宁波大学(浙江宁波) 315211 △通讯作者 E-mail:zhanglin1@nbu.edu.cn

    大学生对陌生人的信任感与自我保护意识*

    王 娜 王梦婷 牟忠琛 谭 群 张 林△

    中国.宁波大学(浙江宁波) 315211 △通讯作者 E-mail:zhanglin1@nbu.edu.cn

    目的:为探讨大学生对陌生人的信任感与自我保护意识的关系。方法:以浙江省某高校204名大学生为研究对象,通过大学生陌生人信任度问卷、大学生自我保护意识问卷考察了大学生对陌生人的信任感与自我保护意识的关系。结果:大学生对陌生人的信任感(3.01±0.43)与自我保护意识(3.14±0.38)都处于中等;女大学生自我保护意识水平高于男生(t=-2.863,P<0.005);来自农村的大学生自我保护意识比来自城市的大学生高(χ2= 23.83,P<0.01);对陌生人的信任感与自我保护意识之间存在显著负相关(P<0.01);助人倾向度(β=-0.170,P<0.001)与风险控制度(β=-0.137,P<0.01)是影响大学生自我保护意识的主要因素。结论:在信任陌生人的同时,正确推测和判断自己对风险的控制能力,可以提高大学生的自我保护意识。

    陌生人;信任感;自我保护意识;风险控制度

    自2014年发生重庆女孩高渝搭错车遇害事件以来,女大学生遇害失联事件频见报端。有数据表明,仅在2014年暑假期间就接连发生26起(28位)大学生失联事件[1],大学生作为高危人群,自我保护意识弱,是一个特殊的社会群体[2]。

    对之前文献的查阅发现,有关自我保护意识还没有明确清晰的概念,大多数的研究处于边缘化的状态[3]。一方面,对自我保护意识的研究大部分集中在对特殊群体(幼儿[4]、留守儿童[5])、医护人员[6]、体育特长生[7]以及民航飞行员[8]的自我保护意识现状调查以及如何加强其自我保护意识。另一方面,秦启文[9]、史俊峰[10]、王思思[11]等自我保护意识的关注点放在对自我保护法律、权益的保护。近年来,研究者开始关注大学生的自我保护问题。李佳发现大学生的自我保护意识普遍较低[12]。因此,非常有必要探讨大学生自我保护意识的发展及相关因素。

    人际信任(interpersonal trust)是Rotter提出的概念,指个体在人际互动过程中建立起来的对交往对象的言词、承诺以及书面或口头陈述的可靠程度的一种概括化期望[13]。目前,对大学生人际信任的研究则主要集中在网络交往条件下的人际信任[14],对熟人的信任度[15]、人际信任与前因变量和后果变量的相关关系[16],而对陌生人的人际信任问题研究较少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12334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