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惕“49岁现象”逼近您
八月,骄阳似火。而比炙热的天气更热的是28届奥运会在希腊的雅典开幕了,吸引了全球亿万人的眼球。正当中国人期待传来捷报佳音之际,却在8月13日传来了令人震惊的噩耗:北京电视台派往雅典的摄像记者、年仅47岁的郑力,在拍摄奥运会最后一天的火炬传递任务时,突然倒地。随后被送往当地医院进行救治却不治身亡。从发病到逝世,前后仅有10分钟左右的时间。一个鲜活的生命,一位敬业的新闻记者,就在瞬间离世而去。在对郑力的不幸意外深感痛苦和震惊之余,人们又听到了郑力亲人的哀叹:“他的身体一直都很好,谁都不知道他有心脏病,哪想到他会因心脏病突发而猝死!”同样一件不幸就发生在我的一位好友家中,她的丈夫是一位大学教授,是系里业务骨干,有多项科研成果获国家大奖,著作颇多。但这位年仅53岁的教授,早上还跑了3000米,上午还给学生上了课,可中午回家后就倒在了屋里,再也没有起来。他一句遗言也没留下就匆匆地走了。可他留下的是他年迈的父母,还有年轻的妻子以及留学国外还未成家的儿子。他的妻子悲痛欲绝地恸哭:“他还年轻啊,他还有好多好多的事还未做完,为什么就这样匆匆地走了呢?”
这样的悲剧屡屡见诸于媒体,发生在人们的身边。国家有关部门公布的一个专项调查结果表明:我国的知识分子平均寿命是58岁,低于全国平均寿命十多岁;北京中关村知识分子平均死亡年龄为53、34岁,比十年前缩短了5.18岁;而新闻工作者的平均死亡年龄为45.7岁。有人据此归纳为“49岁现象”。
我们现在的生活、工作条件比十年前相对来讲优越了很多,可为什么正在职场拼搏、且如日中天的中年人,却会突遭不幸,骤然而死呢?有关人士由此提出了现代健康新概念——“心理免疫”,指出:随着社会的发展与进步,人们现代价值观念的变迁,事业、家庭、竞争、金钱、名利、爱情等交织的重重矛盾,使人们尤其是中年人,无论是生理还是心理,都承受着各种各样的压力,遭受高度紧张的严重威胁。所以对中年人,尤其是在职场中拼搏的中年人,特别是那些身居家中顶梁柱、单位业务骨干的知识分子,对他们的健康监控、健康教育迫在眉睫,预防“过劳死”应从中年开始。
发生猝死的诱因
现实生活中,似乎发生“猝死”的现象愈来愈多。究其原因有许许多多种类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8497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