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花兰——一位总是追梦的女人
1987年,《中国妇女》杂志社和中央电视台联合举办“全国妇女百科知识竞赛”。既然冠以“全国妇女”四个字,自然缺不了农村妇女这一层面的代表参加。我奉杂志社之命赴河北省挑选农民女选手。当时的省妇联主席王焕臣向我推荐了衡水地区武邑县农民袁花兰。于是我们迎着满天沙尘,踏着坑洼不平的泥路来到了袁花兰的家,对她进行面试。
其时,袁花兰已是位40岁的三个孩子的妈妈。可以说,她是一个很奇怪的女人。她文化不高,只上完了初中,却是个爱看书,爱动脑子的人。在改革开放的大潮中,她为家乡开发了食用菌栽培技术,并从微生物阶段开始植种,填补了武邑县当时的空白,她还义务举办栽培技术培训班,受到了当地群众的好评,被评为武邑县“劳动模范”,衡水地区“双文明积极分子”和河北省的“三八红旗手”。她通过自己的辛勤劳动,率先致了富。我们到她家时,那一排六大间的红砖瓦房据说就是用她挣来的养菇钱盖起来的。乡亲们也无不伸大拇指夸袁花兰是“女强人”。
袁花兰爱看书,天文地理,中外名著,逮啥看啥。一个农村妇女爱看书,在笃信“女子无才便是德”的农村人眼里,无疑是个“另类”,是要被人嘲笑的。何况,她嫁的男人那位老实本分,又爱喝酒。酒喝多一点,或在外受了窝囊气,那位老实而又守旧的男人就会发酒疯,将她的书撕了、烧了、丢掉。但她还按她的爱好,继续寻书、买书、读书。因为爱读书,她遭丈夫多少辱骂和暴打,她已记不清。因为只要有书读,她浑身就有无穷的劲头,什么苦啊、累啊、冤啊全抛到脑后。读书,让她有知识,有了知识,使她能干,敢干别人不敢干的事儿。她善于捕捉致富信息,又有不屈不挠的精神,使她成了村里乃至乡里、县里致富的带头人。
, 百拇医药
我们被这位普通却又不平凡的农村女性广博的知识折服,认定她是百科知识竞赛的苗子,允诺让她进京“赶考”。果不出所料,经笔试、面试和电视初赛的层层角逐,袁花兰凭着自己的实力,一路过关斩将,终于成为参加决赛的38名选手之一。最终,她以飒爽英姿上了荧屏,获得了三等奖。在颁奖仪式上,她受到了当时全国妇联主席康克清的亲切接见。在当时,有记者现场采访袁花兰,问她一个农村妇女,何以有那么大的毅力,坚韧不拔的意志力向知识圣殿攀登,她爽朗地说:“读书求知识是我从小的梦想,我想用书本铺就自己进取之路,成为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不虚度年华的人!”袁花兰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实现了自己的愿望。电视知识赛后回到家乡,轰动了乡邻,大家异口同声赞誉袁花兰是“代表四亿农村妇女登上了领奖台”,说她是农村先进妇女的代表。
进京使袁花兰开阔了眼界,荣誉使她领悟到自己不只是属于家庭的一个个体,而是属于社会大家庭的一名成员。她感到了自己肩上责任的重大,也更有了“百尺竿头更上一层”的雄心。但她没有料到,即便她有了荣誉,有了要活得更好的期盼,但丈夫仍然是原来的样子,没少撕她的书,没少对她动武。那是一个大雪纷飞的除夕夜,喝醉了酒的丈夫又开始发酒疯,把好端端的家砸得一片狼藉,还要对她施暴,忍无可忍的她逃了出来。她在北京郊区有一个胞妹,她摸摸口袋还有110元人民币,便决定先到妹妹处落脚,然后设法再找一个适宜自己生存的天地。她也曾想到过离婚,但她想到丈夫在清醒时对她的好,她更想到三个儿子,若离婚,孩子不可能全归她,哪个儿子跟发酒疯的爹,不就“报销”了那个儿子?她决心换一个环境,变一种活法。
, 百拇医药
凭百元钱,袁花兰在京郊摆起了地摊,针头线脑,袜子小本,生意虽小,她童叟无欺,于是赢得了好口碑。凭诚信和热情,生意在一天天做大。后来租了摊位,有了门脸,从卖杂货变成专卖服装,从内贸做到外贸,她在生意场上渐渐成了行家里手。
生意越做越大,她的三个儿子也在艰苦岁月中 慢慢长大成人。袁花兰像只护雏的母鸡,将三个儿子召来护卫在自己的卵翼之下。但她并不溺爱他们,而是让他们跟着她摸爬滚打,在犹如战场的商场中学习游泳,通晓“游戏规则”。许是应了“穷人的孩子早当家”那句俚语,三个自幼吃过苦的孩子,很懂得母亲的苦心,他们一个个羽毛渐丰,一个个成为了“青出于兰而胜于兰”的商场“行家里手”。仅经过11个年头,三个儿子都娶妻生子,各自成了家,购了房,有了自己的成功事业。
不幸的是,当袁花兰事业红红火火、三个儿子也有了出息之时,对妻儿态度大变的丈夫突然因病辞世。过分的劳累、丈夫的英年早逝,不堪重负的袁花兰病倒了,高血压、糖尿病、胆结石等严重病症使她再也不能像往昔那样奔波和拼命了。
, 百拇医药
“我该歇歇了。”很会审时度势的袁花兰在三个儿子的劝说下,终于让孩子们去创业而自己退出了商场。“退休”后的袁花兰其实在追寻着她的另一个梦想。因为幼时家庭经济等原因,她只读到初中就辍了学,没能上大学成为了她终生的遗憾。从商场“退休”下来的袁花兰,便进了她所居住的丰台区怡海花园的老年大学学习,专攻书法和绘画艺术。这里的“同窗”,许多是知识分子或单位的管理者,他们有较高的学历和丰富的实践经验,与他们坐在同一教室里听课,袁花兰有种发自内心的自豪感,她好似一位向知识宝库攀登的跋涉者,跟当年创业时一样,使出了浑身解数,犹如海绵吸水般,玩命地吸纳着知识的养分,给自己充电,让自己充实。
学书法,从运笔到掌握字的架构,从草、隶到行、篆,袁花兰从书法中汲取了经典文化的丰硕养分,且在练字习书中掌握了动静结合的奥秘,在吸收知识的同时,也在修心养性,让自己的眼界更宽阔,思路更敏捷,身体则在渐进中慢慢康复,原来的那些慢性疾病也在渐渐退却,红润起来的脸色使她变得精神焕发。
继尔,袁花兰又专向绘画进军,她到十渡、野三坡等风景秀美之地写生, 领略画山秀水的壮美,并将美默记心中,回到家,又挥豪拔墨将它们重现在宣纸之上。兴许因为她对生活有太多的感悟,她的画作虽在技法上还嫌雅嫩,但在意境上却有她独特的视角和认知上的老辣,因而受到学友们的一致好评。
, http://www.100md.com
也许,她来自广阔天地,因而对布艺堆锦画情有独钟。这种集绘画、雕塑、刺锈、裱糊、剪纸、装饰等工艺之总汇的特种工艺画,吸引了袁花兰,在一段时间内,她沉溺于堆锦艺术画的创作中,她没白没黑地将自己关在小屋里,精心创作出了《莲生贵子》、《金凤牡丹图》等一批堆锦艺术画。当她将自己的作品拿到老年大学时,立刻引来师生们一片惊呼。大家知道,堆锦艺术画用料繁多精细——须用真丝风尾纱、木料、纸板、海棉、绢花、首饰等,且操作细腻、画面逼真、立体感强,既有油画的透视之效果,又不失国画之特点,又有工笔重彩之观感。对于初涉绘画殿堂的袁花兰来说,难度之大,费时耗神之多,实让人难以想象。然袁花兰拿出了精品,让人对她不得不刮目相看。
袁花兰兴奋地告诉我,去年她应日中百人委员会的邀请赴日本参加文化交流活动,她带去的两幅堆锦艺术画获得了金奖。她满脸阳光灿烂地说:我想来个十年寒窗苦,到那时要举办两个展览:一个书法作品、一个绘画作品展览。这是我的新的梦想!
平凡的袁花兰,有着不平凡的经历。我打心底里祝愿她:好梦成真!, 百拇医药(顾兰英)
其时,袁花兰已是位40岁的三个孩子的妈妈。可以说,她是一个很奇怪的女人。她文化不高,只上完了初中,却是个爱看书,爱动脑子的人。在改革开放的大潮中,她为家乡开发了食用菌栽培技术,并从微生物阶段开始植种,填补了武邑县当时的空白,她还义务举办栽培技术培训班,受到了当地群众的好评,被评为武邑县“劳动模范”,衡水地区“双文明积极分子”和河北省的“三八红旗手”。她通过自己的辛勤劳动,率先致了富。我们到她家时,那一排六大间的红砖瓦房据说就是用她挣来的养菇钱盖起来的。乡亲们也无不伸大拇指夸袁花兰是“女强人”。
袁花兰爱看书,天文地理,中外名著,逮啥看啥。一个农村妇女爱看书,在笃信“女子无才便是德”的农村人眼里,无疑是个“另类”,是要被人嘲笑的。何况,她嫁的男人那位老实本分,又爱喝酒。酒喝多一点,或在外受了窝囊气,那位老实而又守旧的男人就会发酒疯,将她的书撕了、烧了、丢掉。但她还按她的爱好,继续寻书、买书、读书。因为爱读书,她遭丈夫多少辱骂和暴打,她已记不清。因为只要有书读,她浑身就有无穷的劲头,什么苦啊、累啊、冤啊全抛到脑后。读书,让她有知识,有了知识,使她能干,敢干别人不敢干的事儿。她善于捕捉致富信息,又有不屈不挠的精神,使她成了村里乃至乡里、县里致富的带头人。
, 百拇医药
我们被这位普通却又不平凡的农村女性广博的知识折服,认定她是百科知识竞赛的苗子,允诺让她进京“赶考”。果不出所料,经笔试、面试和电视初赛的层层角逐,袁花兰凭着自己的实力,一路过关斩将,终于成为参加决赛的38名选手之一。最终,她以飒爽英姿上了荧屏,获得了三等奖。在颁奖仪式上,她受到了当时全国妇联主席康克清的亲切接见。在当时,有记者现场采访袁花兰,问她一个农村妇女,何以有那么大的毅力,坚韧不拔的意志力向知识圣殿攀登,她爽朗地说:“读书求知识是我从小的梦想,我想用书本铺就自己进取之路,成为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不虚度年华的人!”袁花兰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实现了自己的愿望。电视知识赛后回到家乡,轰动了乡邻,大家异口同声赞誉袁花兰是“代表四亿农村妇女登上了领奖台”,说她是农村先进妇女的代表。
进京使袁花兰开阔了眼界,荣誉使她领悟到自己不只是属于家庭的一个个体,而是属于社会大家庭的一名成员。她感到了自己肩上责任的重大,也更有了“百尺竿头更上一层”的雄心。但她没有料到,即便她有了荣誉,有了要活得更好的期盼,但丈夫仍然是原来的样子,没少撕她的书,没少对她动武。那是一个大雪纷飞的除夕夜,喝醉了酒的丈夫又开始发酒疯,把好端端的家砸得一片狼藉,还要对她施暴,忍无可忍的她逃了出来。她在北京郊区有一个胞妹,她摸摸口袋还有110元人民币,便决定先到妹妹处落脚,然后设法再找一个适宜自己生存的天地。她也曾想到过离婚,但她想到丈夫在清醒时对她的好,她更想到三个儿子,若离婚,孩子不可能全归她,哪个儿子跟发酒疯的爹,不就“报销”了那个儿子?她决心换一个环境,变一种活法。
, 百拇医药
凭百元钱,袁花兰在京郊摆起了地摊,针头线脑,袜子小本,生意虽小,她童叟无欺,于是赢得了好口碑。凭诚信和热情,生意在一天天做大。后来租了摊位,有了门脸,从卖杂货变成专卖服装,从内贸做到外贸,她在生意场上渐渐成了行家里手。
生意越做越大,她的三个儿子也在艰苦岁月中 慢慢长大成人。袁花兰像只护雏的母鸡,将三个儿子召来护卫在自己的卵翼之下。但她并不溺爱他们,而是让他们跟着她摸爬滚打,在犹如战场的商场中学习游泳,通晓“游戏规则”。许是应了“穷人的孩子早当家”那句俚语,三个自幼吃过苦的孩子,很懂得母亲的苦心,他们一个个羽毛渐丰,一个个成为了“青出于兰而胜于兰”的商场“行家里手”。仅经过11个年头,三个儿子都娶妻生子,各自成了家,购了房,有了自己的成功事业。
不幸的是,当袁花兰事业红红火火、三个儿子也有了出息之时,对妻儿态度大变的丈夫突然因病辞世。过分的劳累、丈夫的英年早逝,不堪重负的袁花兰病倒了,高血压、糖尿病、胆结石等严重病症使她再也不能像往昔那样奔波和拼命了。
, 百拇医药
“我该歇歇了。”很会审时度势的袁花兰在三个儿子的劝说下,终于让孩子们去创业而自己退出了商场。“退休”后的袁花兰其实在追寻着她的另一个梦想。因为幼时家庭经济等原因,她只读到初中就辍了学,没能上大学成为了她终生的遗憾。从商场“退休”下来的袁花兰,便进了她所居住的丰台区怡海花园的老年大学学习,专攻书法和绘画艺术。这里的“同窗”,许多是知识分子或单位的管理者,他们有较高的学历和丰富的实践经验,与他们坐在同一教室里听课,袁花兰有种发自内心的自豪感,她好似一位向知识宝库攀登的跋涉者,跟当年创业时一样,使出了浑身解数,犹如海绵吸水般,玩命地吸纳着知识的养分,给自己充电,让自己充实。
学书法,从运笔到掌握字的架构,从草、隶到行、篆,袁花兰从书法中汲取了经典文化的丰硕养分,且在练字习书中掌握了动静结合的奥秘,在吸收知识的同时,也在修心养性,让自己的眼界更宽阔,思路更敏捷,身体则在渐进中慢慢康复,原来的那些慢性疾病也在渐渐退却,红润起来的脸色使她变得精神焕发。
继尔,袁花兰又专向绘画进军,她到十渡、野三坡等风景秀美之地写生, 领略画山秀水的壮美,并将美默记心中,回到家,又挥豪拔墨将它们重现在宣纸之上。兴许因为她对生活有太多的感悟,她的画作虽在技法上还嫌雅嫩,但在意境上却有她独特的视角和认知上的老辣,因而受到学友们的一致好评。
, http://www.100md.com
也许,她来自广阔天地,因而对布艺堆锦画情有独钟。这种集绘画、雕塑、刺锈、裱糊、剪纸、装饰等工艺之总汇的特种工艺画,吸引了袁花兰,在一段时间内,她沉溺于堆锦艺术画的创作中,她没白没黑地将自己关在小屋里,精心创作出了《莲生贵子》、《金凤牡丹图》等一批堆锦艺术画。当她将自己的作品拿到老年大学时,立刻引来师生们一片惊呼。大家知道,堆锦艺术画用料繁多精细——须用真丝风尾纱、木料、纸板、海棉、绢花、首饰等,且操作细腻、画面逼真、立体感强,既有油画的透视之效果,又不失国画之特点,又有工笔重彩之观感。对于初涉绘画殿堂的袁花兰来说,难度之大,费时耗神之多,实让人难以想象。然袁花兰拿出了精品,让人对她不得不刮目相看。
袁花兰兴奋地告诉我,去年她应日中百人委员会的邀请赴日本参加文化交流活动,她带去的两幅堆锦艺术画获得了金奖。她满脸阳光灿烂地说:我想来个十年寒窗苦,到那时要举办两个展览:一个书法作品、一个绘画作品展览。这是我的新的梦想!
平凡的袁花兰,有着不平凡的经历。我打心底里祝愿她:好梦成真!, 百拇医药(顾兰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