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卫生服务体制改革的先行者
如今全国卫生机构都在想方设法解决一个问题——如何解决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而社区卫生服务体制的改革,是医疗体制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对此北京市垂杨柳医院做了有益的探索,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近日,本刊记者张翠就社区卫生服务改革的一些问题,对北京市垂杨柳医院副院长李瑞杰教授进行了采访。
记者:为什么政府要把社区卫生服务改革作为一项重要内容来抓?
李副院长(以下简称李):如果想要解决“看病难、看病贵”这一问题,我认为关键是解决社区卫生服务问题,也就是达到“小病到社区,大病进医院,康复回社区”这一目标。如果达到这一目标,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就已经解决一大部分了。但是现在我们国家的医疗现状是无论大病、小病都到大医院去,导致大医院工作繁忙,老百姓看病困难。比如协和医院,提前数天都挂不上号。相反,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则处于缺少病人状态。所谓“看病难”指的是到大医院看病难。为什么很少有人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就诊呢?因为社区医疗整体水平不高,老百姓对它不信任。宁可多走路、多花钱到大医院就诊,也不愿到社区,久而久之,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病人就越来越少,医务人员的技术水平就上不去,两极分化越来越严重。“看病贵”的问题有多种原因,比如药品价格高,大医院的各项检查环节多、费用高,而且随着科技的发展,医疗事业也向高科技发展。中国的医疗仪器设备几乎与国外同等水平,但是国外消费水平高,而我国消费水平低,自然导致看病贵的问题。为了解决“看病难、看病贵”这一问题,政府提出了一系列医疗改革方案,其中一个方面就是社区卫生事业的改革,政府要求各级医院把工作重点放在社区上,最终要达到“小病到社区,大病进医院,康复回社区”这一目标。
, 百拇医药
记者:您认为社区医疗改革面临的困难是什么?
李:首先就是业务、技术、学术、科研等方面比较优秀的人才不愿意到社区去工作,导致这种情况的原因就是,人们认为读了多年大学,毕业之后却到了基层社区工作,不能实现自我价值。而且以往的社区条件差、待遇低,政府只为大医院投资,而少为社区投资,导致社区服务中心人员紧缺。其次,大医院的工作人员或是高水平的医生,即使去了社区也不安心工作,因为患者少、工作环境差。再有,就是老百姓对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信任度不高。由于社区医务人员的技术水平与大医院专科医生相比确实存在不少的差距,再加上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医疗设施简陋。
记者:请您介绍一下你院是如何进行社区医疗改革的?
李:在去年上半年我们医院就已经对社区服务中心的状况开始调研,咨询专家,制定了具体的社区卫生服务方案。
按照要求每3000名社区居民配一名社区医生,还有护士以及预防保健人员的设置,就现在的状况来看,人员缺口很大,据说北京缺数千人。我院把改善社区的医疗环境、提高社区医务人员的业务水平、解决社区医务人员紧缺的问题当成重要工作来抓,并且强调抓紧、抓实、抓出成效。按照政府的规定,要解决社区医务人员紧缺问题,一是可以从大医院工作人员中分流一批到社区;二是大医院的工作人员向社区支援一批;三是从退休的医务人员中招聘一批;四是从外地的医务人员中招聘一批。就这“四个一批”的问题不是短时间内能够解决的,我们医院已经按照要求将医院的工作重点放在社区上,也已经将工作人员分流一批到社区,同时院里的专家也轮流到社区坐诊,同时我们把社区服务中心的医生招到我院来进修,免费对他们进行培训,定期搞“社区医生沙龙”活动。通过这些活动来提高社区的医疗水平,增加老百姓对医院的信任程度。目前,我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已经有一些固定的患者前来就诊。现在,在我们医院外围有五个卫生服务中心成为我院对口技术支援单位。
, 百拇医药
记者:请您具体解释一下,大医院和社区之间如何进行“双向转诊”?
李:改革后的医疗模式,按照“两级管理”,也就是说,上级医疗管理机构是区域性医疗中心,就是原来的三级医院,无论在规模、设备、医疗、技术水平、科研教学等各个方面在本区域内都是最好的。下级医疗管理机构是指区域医疗中心的外围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双向转诊”指的是什么呢?举个例子说,某个社区的居民生病了,比如感冒、腹泻等一些小毛病,没必要去大医院就诊,就可以先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就诊,如果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无法诊治,就可以将该患者转到上级医院,也就是区域性医疗中心。经过区域性医疗中心诊治后,病人还没有完全恢复,比如手术后需要进一步康复,那么还可以将病人转回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继续治疗,这个过程就是“双向转诊”。
我院还建立了“双向转诊”绿色通道,设立了双向转诊服务办公室,负责医院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转移病人的沟通工作,这个工作办公室可以协调医院与社区之间转诊病人,减少中间环节。为了吸引病人到社区看病,我院还实行了一些优惠政策,比如,由社区转到我院的病人可以免收挂号费,同时减免部分诊疗费用。
, http://www.100md.com
记者:当前你院社区卫生服务工作的重点是什么?
李:我们已经按照北京市社区卫生服务改革的政策进行实施,并且我院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已经有了一定的规模。同时我院提出将信息化和数字化的管理应用到社区卫生服务中,就是“建立数字化的健康档案”、“数字化的双向转诊”、“ 数字化检查报告直通车”、“在线视频医疗”等。
所谓建立数字化的健康档案,即医院首先协助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为社区居民建立健康档案,并通过数字化的网络来进行管理,对社区居民的健康状况进行分类,包括“健康人群、亚健康人群、患病人群”。对于健康人群,我院将通过杂志、报纸等媒体,定期向他们宣传预防保健知识;对于亚健康人群,我们会帮助其分析亚健康成因,使其不向疾病发展;对于患病人群,鼓励先到社区治疗,大病转诊到医院。
数字化的双向转诊:对于在社区患病人群,已经建立了数字化健康档案,进行双向转诊的时候,直接通过网络将其档案从社区转到医院的信息平台上。病人在医院接受治疗后,如需回到社区进行康复治疗,医院再将其档案通过网络转到社区,这就是“数字化的双向转诊”。这样可以使得社区-医院-社区间的居民的双向转诊成为现实。
, http://www.100md.com
数字化检查报告直通车:我们计划专设一辆交通车,定期去医院所属的每个社区服务中心,比如说空腹取血,需要过一天再来检查,这样居民会感到很麻烦,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我们提出使用“检查报告直通车”。就是说居民在区域性医疗中心诊断后如需要化验检查,因为当天不能进行,我们就可以让居民先回家,到社区服务中心采取标本,由我们的社区专用车接送到区域性医疗中心。得出结果后,区域性医疗中心将通过网络将检查结果传到社区,这样就减少了社区居民来回奔波的麻烦。
在线视频医疗:比如说在社区里有很多老人白天子女不在家,如果有病自己不能去较远的区域性医疗中心就诊,那么他们可以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如果社区的医务人员解决不了可以通过在线视频医疗的方法。我们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安装一个视频探头,在区域性医疗中心也安装一个视频探头,那么区域性医疗中心的医生就可以通过视频给社区居民看病并解答有关问题。
记者:据我所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一般是亏损的,而你们下大力气进行探索、改革,有没有考虑过会影响医院的利益呢?
李:为老百姓服务,提高老百姓的健康状况是每个医务工作者的责任。这样做可以方便百姓,同时专家下到社区去坐诊,对专家得到百姓的认可有很大帮助,同时也有利于树立我们医院的形象。医院作为一个非赢利性的机构,更主要的是得到社会的认可、百姓的满意,以得到最大的社会效益为最终目的。
我院的社区卫生服务改革还处在摸索阶段,通过这一段时间的改革,我院社区卫生服务虽然已经取得了一些成绩,但离目标还差很远,这是一个艰难的工作,我们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希望医疗界的同仁们可以和我院进行交流、沟通,共同努力进步,以达到“构建和谐社会”的最终目的。, http://www.100md.com(张 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