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时灰阶超声造影在肝转移瘤诊断中的应用进展(1)
【中图分类号】R735.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2720(2009)07-0286-02肝转移瘤是临床较常见的恶性病变之一,其发病率和恶性程度较高。超声声像图检查时对于不典型或合并肝弥漫性病变、原发性肝癌、肝内局灶性病变与肝内转移灶的鉴别诊断较为困难,有着一定的局限性[1]。自1986年造影剂首次被Matsuda应用于肝脏超声检查以来[2],肝转移瘤检出率得到了明显的提高,避免了不必要的手术治疗,在国外已常规应用于恶性肿瘤病人的检测,国内目前也做了大量这方面的工作,现就超声造影在肝转移瘤的研究应用作一综述。
1 肝转移瘤的造影剂灌注特点
国外文献报道[3~5],肝转移瘤血供来源于肝动脉,基本无门静脉参与供血。国内李智岗等[6]通过腹腔动脉造影、超选择性肝固有动脉造影、单纯门静脉CT灌注成像研究肝转移瘤的血供特点亦得出以上结论。
肝转移瘤动脉相主要表现以下四种灌注特征[7]。Ⅰ型:病灶周边环状增强,中心不增强或有少量点状、短线状(长度小于病灶半径)血管向中心伸延;Ⅱ型:病灶周边环状增强,内部少量均匀增强;Ⅲ型:病灶周边环状增强,内部少量增强,可见细长分枝状(长度大于病灶半径)血管;Ⅳ型:病灶快速整体团状增强,内部团状或网状走行血管。来源于相同部位、相同病理类型的肝转移灶增强类型可相同或不同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5531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