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堵器介入治疗房间隔缺损的护理
第1页 |
参见附件(1583KB,2页)。
[中图分类号]R47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2720(2009)14-0620-02
房间隔缺损(ASD)是临床常见的先天性心脏病之一,约占心脏病的10%~15%,大多数为单孔,少数为多孔型。以前外科手术是唯一的治疗方法,封堵器介入治疗ASD是近年来开展的一项新技术,它具有创伤小、手术时间短、术后恢复快的优点。我院自2005年3月-2007年3月行房间隔封堵介入治疗22例,经精心护理,均取得满意效果。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本组22例,男12例,女10例,年龄3—7岁。所有患者均经临床心电图、心脏x平片及超声心电图检查确诊为:ASD,直径7~36mm,右心室、右心房呈不同情况增大,未见其他并发畸形。
1.2 封堵器介绍:Amplatzer房间隔缺损封堵器是由镍钛合金网密集编制而成的自膨性双伞结构,双伞间有一短的腰部连接,腰部直径与房间隔缺损太小一致,双盘及腰部充填的三层聚酯补片由聚酯线牢固缝合至每个盘,通过聚酯片透导血凝增加装置的封堵能力,从而达到完全封闭。根据腰部直径分为4~40mm等27个型号。
1.3 手术方法:在局麻下行右股静脉穿刺,建立股静脉一右房一左房一左上肺静脉通道,行常规右心导管检查;用球囊导管准确测量缺损的大小和直径;选用比缺损直径大4~6mm的封堵器,用输送器送人左房,在x线及超声心动图监视下,使两侧盘与间隔的左右房侧面充分贴合、腰部完全卡于缺损内,使缺损闭合,撤出输送装置、加压包扎。
2 结果
22例ASD患者均一次性封堵成功,术后即刻心脏杂音消失,经胸超声心动图示:无明显残余分流,心功能I级。术后1年随访,未发现残余分流、封堵器移位及房室传导阻滞等并发症。
3 护理
3.1 术前护理
3.1.1 心理护理:房间隔缺损封堵术是一种微创性技术,术前应将治疗方法及过程扼要向患者及家属介绍,并将成功的病例及效果告诉患者,消除其因恐惧或其他因素所致的情绪波动。
3.1.2 术前准备:术前3d口服血小板抑制剂;检查出凝血时间、血常规;双侧腹股沟区域备皮;进行碘过敏、青霉素皮试;禁食3~4h,禁水2h以上;术前排空大小便。
3.2 术中配合
3.2.1 防止心脏填塞及麻醉意外:术中严密进行心电监护。行全麻的患儿,观察麻醉程度,平卧、头偏向一侧保持呼吸道通畅,防止窒息,观察患者有无躁动、心率增快、血压下降、呼吸困难等异常,以防麻醉意外。
3.2.2 防止封堵器脱落:置人封堵器过程中,及时准确调整手术床及x线显示器,使房缺部位和封堵器影像达到最清晰。释放封堵器时,严密观察封堵器定位情况,如脱落或存在较大残余分流且不稳定,立即做好急诊手术准备。
4.1 术后护理
4.1.1 监测心率失常:由于术后早期封堵器尚未完全固定,心脏跳动时房间隔产生摩擦,易出现房性心律失常,因此术后要严密监测心律和心率,经常询问患者主诉,并做好记录。
4.1.2 穿刺部位的护理:手术完毕回病房后,使患者平卧12h,术侧肢体制动,穿刺点用沙袋压迫6h,并协助患者做好大小便的护理,观察伤口敷料有无渗血、皮下渗血肢体皮肤颜色的。密切观察足背动脉搏动情况,若足背动脉搏动消失、皮肤苍白、湿冷应及时查明原因并处理。
4.1.3 预防封堵血栓形成及血管栓塞:抗凝治疗期间注意查凝血酶原时间及血小板计数,观察伤口部位皮肤黏膜及呕吐物中有无出血征兆,如有异常立即报告医生行止血或抗凝处理。
4.1.4 预防感染:ASD术后给予抗生素以预防心内膜炎的发生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1583KB,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