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保健》 > 2009年第14期 > 正文
编号:11790135
70例冠心病患者的心理护理体会
http://www.100md.com 2009年7月15日 崔秀云
第1页

    参见附件(763KB,1页)。

     [中图分类号]R47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2720(2009)14-0625-01

    [摘要] 目的:探讨冠心痛患者的心理护理方法。方法:对70例冠心病患者的心理护理情况进行总结分析。结果:本组70例中紧张焦虑者28例,抑郁消极者19例,敏感多疑者10例,安定积极者7例,盲目乐观者6例。经过心理护理后,多数患者学会了控制自己的感情,不为琐事而争吵,能主动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避免了激怒、焦虑、嫉妒、忧郁等不良情绪。结论:有效的心理护理可明显改善冠心病患者的不良心理及临床症状,对于保证疗效非常重要。

    [关键词]冠心病;心理护理

    冠心病是一种心身性疾病,不仅需要药物治疗,而且需要精心护理和健康教育。笔者对70例冠心病患者进行了心理护理,现将体会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70例冠心病患者,男39例,女31例,年龄44~76岁。其中紧张焦虑者28例,抑郁消极者19例,敏感多疑者10例,安定积极者7例,盲目乐观者6例。经过心理护理后,多数患者学会了控制自己的感情,不为琐事而争吵,能主动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避免了激怒、焦虑、嫉妒、忧郁等不良情绪。

    2 心理因素对冠心病病情的影响

    大量研究证明,各种心理社会因素刺激引起的情绪改变与冠心病的发生有着密切的关系。因此,在冠心病的防治上决不能忽视心理社会因素的影响。无论是恐惧、暴怒、生气、失意、焦虑等都会对大脑的高级神经系统产生刺激。大脑受到这种刺激后,就会刺激脑垂体进而刺激甲状腺和肾上腺,使这两个腺体更多地分泌一些激素。这些激素能使心跳加快,脉搏增速,血压升高,这些反应无疑会使心脏负荷加重,同时也增加了它对氧的需求量。若这种需求一时不能满足,就会发生心绞痛,另外,还可使血液趋向浓缩,血黏度增加,促进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发展。

    3 心理护理体会

    冠心病患者常见的不良心理包括紧张焦虑、抑郁消极、敏感多疑、盲目乐观等。针对冠心病患者存在的心理问题,应采用倾听、解释、建议等技巧,缓解患者的焦虑和抑郁。在提供心理社会支持时,护士的人际沟通、提供信息、社会支持力度等影响着护理效果,因此,应接受系统的专业性培训,来提高自身的心理护理的水平。

    3.1 减轻患者抑郁和焦虑:冠心病患者入院的3~5d抑郁逐渐明显,且持续的时间比较长。护士应向患者热情、仔细解释各种检查和治疗方法的价值与意义,让患者倾诉内心的体验和感受,以减轻其焦虑和抑郁。

    3.2 减轻患者心理压力:冠心病患者受个人认知评价、应对风格、社会支持、个性等多种因素影响,从而诱发冠心病或加重病情。护士应与患者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消除不良情绪的影响。

    3.3 减轻患者心理应激反应:护士应帮助患者认识必须改变自身的应对方式,当遇到困难和挫折时,应尽量避免消极而不成熟的应付方式,减轻患者的心理应激水平,重建心理适应能力,调整人际关系,减少内心冲突,保持心理平衡。

    4 常用的训练方法

    4.1 行为矫正训练:长期的精神紧张是冠心病患者的激发因素。因此,要帮助患者分析事业成功的诸多因素、协助患者调整心情,多数患者认识到了事业的成功是由个人的能力、对事物发展的预测、准确的决策、审慎行动等因素所决定的,不是取决于“分秒必争”,自觉调整以往工作、学习习惯,制定劳逸结合的科学而有序的工作生活秩序。

    4.2 情绪调节训练:首先帮助患者加强个性修养、情感修养,学会克制,遇事冷静地去换位思考,帮助患者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常用的方法有制怒四法:回避法,即在日常生活中遇到看不惯的事,尽量避开;转移法,即遇到不顺心的事,设法转移情绪,参加娱乐活动等;释放法,即把内心的不快向人倾吐;升华法,即遇到刺激,化愦慨为动力,激励自己进取,或幽默或微笑着讲,有话好说。其次,通过谈话、咨询、通信等形式使患者家庭成员、同事、领导等了解患者的病情,争取家属及单位密切配合。

    4.3 松弛训练:用生物反馈技术进行松弛训练,通常每周2次,10次为1个疗程,还可以采用其他放松法,如想象放松法、深呼吸放松法,一般每次15分,每日1~2次。

    4.4 提高自我护理能力:除定期进行心理咨询外,可应用各种松弛疗法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763KB,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