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保健》 > 2009年第15期 > 正文
编号:11789753
活血通脉中药热敷预防输液性静脉炎的临床研究(2)
http://www.100md.com 2009年8月1日 柳 琳 张翠玲 王素君 房笑丽 周纪平 张开玲
第1页

    参见附件(1785KB,2页)。

     2.2 静脉炎的预防:试验组采用“七味通脉热敷贴”外敷。具体方法:将七味通脉热敷贴”的加热袋、药袋和敷贴胶带从塑料袋中取出,轻摇数次加热袋使其开始产热逐渐升温;将中药酊剂10ml从加药袋的药液注入口中缓慢加入,撕掉药袋上双面胶的隔粘纸,将药袋粘贴于加热袋上;撕掉敷贴胶带上的隔粘纸,将药袋的发热面粘贴于上面,注意不要贴反,最后将药面平整贴放于静脉穿刺点上5~15cm处的皮肤上,再撕去两侧的隔粘纸即可。每日1贴,至输液结束后24h止。

    对照组采用50%硫酸镁溶液在静脉穿刺点上方5~10cm皮肤湿热敷,温度50℃左右,每日3次,每次30min,至输液结束后24h止。2.3 静脉炎判断:两组患者均根据美国静脉输液护理学会所规定标准[3]判断是否发生静脉炎及其分级。Ⅰ度:局部疼痛、红肿或水肿,静脉无条索状改变,未触及硬肿;Ⅱ度:局部疼痛、红肿或水肿,静脉条索状改变,未触及硬结;Ⅲ度:局部疼痛、红肿或水肿,静脉条索状改变,可触及硬结;Ⅳ度:滴注部位疼痛,伴有发红和(或)水肿,可触及静脉条索状物长度大于2.5cm,有脓液流出。

    3 结果

    试验组与对照组静脉炎的发生情况(见表1)。试验组采用活血通脉中药与快速产热剂合用,在静脉穿刺点上方5~15cm局部皮肤持续外敷,静脉炎的发生率为13.46%;对照组采用50%硫酸镁局部热敷在静脉穿刺点上方5~15cm局部皮肤持续外敷,静脉炎发生率为32.69%,经Pearson Chi-Square Test表明,χ2=18.99,P<0.01,差异有显著性,表明活血通脉中药局部热敷对静脉炎有显著的预防作用,能够有效地保护患者的静脉,显著降低静脉炎的发生。

    4 讨论

    输液性静脉炎的发生原因很多,如一条静脉反复进行穿刺、输入药液的pH值较低(pH<4.5)或较高(pH>9.0)、输入药液的渗透压过大、长期置入留置针或PICC导管、无菌操作不规范等均会导致输液性静脉炎,尤以输注高渗液体时最为常见,有资料报告,静脉输注20%甘露醇的患者静脉炎发生率为60.96%[5]。本研究中所有临床资料均是输入高渗溶液20%甘露醇的患者。

    中医认为输液引起的静脉炎属“恶脉”、“蹁”等范畴。《肘后备急方》曰:恶脉病,身中忽有赤络脉起如蚓状、皮肉卒肿起狭长赤痛名蹁[6]。主要是在静脉输液过程中,损伤局部脉络,血行不畅,不通则痛;络脉淤血阻滞,郁而发热;血热互结,壅滞于脉络,则见红肿,或多个硬性结节,甚至脉络肿胀如条索状。总之,静脉炎的病机在于气血瘀滞,局部脉络滞塞不通。

    本研究试验组患者采用活血通脉中药与快速产热剂组成的“七味通脉热敷贴”,进行静脉穿刺点上方5~15cm局部皮肤持续外敷。方药组成:当归20g、芒硝20g、大黄10g、玄参20g、冰片0.5g、栀子15g、桂枝12g、50%乙醇50ml。方以当归、芒硝为君,当归甘温,活血化瘀,消肿止痛,补血生肌,能够扩张外周血管,改善微循环,并能促进受损的血管修复;芒硝咸寒,清热解毒,软坚散结,对网状内皮系统有明显的刺激作用,使其增生现象与吞噬能力有所增强,加强抗炎作用,通过刺激神经反射使局部血流供应丰富,加快淋巴细胞生成,有消炎镇痛作用[7]。冰片味辛苦性凉,清热止痛,散热结,芳香开窍,性走而不守,能够增强药物的渗透作用,使药物得到比较充分的吸收;大黄性寒味苦,清热结,消肿胀,能去瘀生新,促进血管内皮修复再生,能够降低毛细血管通透性,改善血管脆性,减少渗出,减轻局部肿胀疼痛,近年来实验研究发现,大黄可抑制病理状态下TNFR1、TNFR2表达,降低血浆TNF-α水平,抑制组织炎症反应,同时能降低系统炎症反应给局部组织所构成的“炎性负荷”。玄参咸寒,抗凝及抑制血栓形成,防止血栓性浅静脉炎[8],且能够增强芒硝的清热散结的作用;栀子苦寒,凉血消肿止痛,四味共为臣药。桂枝辛散温通,能够温通经脉,开结散郁,桂枝为气分药,气为血之帅,气行则血行,在大队苦寒药中加入温热药,在血分药中加入气分药,使全方皆活;乙醇具有辛散温通,行药势作用,能够扩张血管,促进血液循环,二者共为佐使药。诸药合用,共奏活血化瘀、清热散结、消肿止痛之效;给药途径为局部持续外敷,采用加热袋持续加热,使热助药性,药借热力,药物和物理方法相结合,药物可直达病所,作用迅速而持久,收到了事半功倍的功效。

    本研究对静脉输注20%甘露醇的104例患者,试验组52例采用活血通脉热敷中药酊剂与快速产热剂结合,进行静脉穿刺点上方5~15cm局部皮肤持续外敷,静脉炎的发生率为13.46%;对照组52例采用50%硫酸镁局部热敷在静脉穿刺点上方5~15cm局部皮肤持续外敷,静脉炎发生率为32.69%,经Pearson Chi-Square Test表明,χ2=18.99,P<0.01,差异有显著性。结果显示,活血通脉热敷中药酊剂与快速产热剂结合在穿刺点上方局部持续热敷,预防输液性静脉炎效果明显优于50%硫酸镁湿热敷。而且“七味通脉热敷贴”价格低廉,使用方法简便,无皮肤刺激等不良反应,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参考文献】

    [1] 桑丽清,朱曙东.产生输液性静脉炎的危险因素及护理干预[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6,22(1):72~74.

    [2] 殷磊.护理学基础.第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256.

    [3] 郝建红,商临平.酒精湿敷预防静滴甘露醇所致静脉炎的研究[J].中华护理杂志,2000,36(5):333.

    [4] 石英.冰片加芒硝外敷治疗静脉炎的效果观察.家庭护士,2008,6(3):785.

    [5] 张志红.甘露醇致外周静脉炎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08,11(3):137~138.

    [6] 吴光前,李宁,张永玲等.中西药对比治疗静脉输液外神性静脉炎65例疗效观察[J].华西医学,2001,16(2):183.

    [7] 江苏新医医院.中药大词典[M].上海:上海科学出版社,2005:10.

    [8] 颜正华.中药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1:576.

    [9] 范素云,毛雅芬.止痛消炎膏治疗β-七叶皂甙钠所致静脉炎效果观察[J].护理学杂志,2004,19(11):64~65.

    [10] 林慧玲,朱汝林,林乙娣.伤湿止痛膏防治β-七叶皂甙钠致静脉损伤的效果观察[J].护理学杂志,2001,16(4):229~230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1785KB,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