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谈《伤寒论》保“胃气”的学术思想(1)
试谈《伤寒论》保“胃气”的学术思想,1《伤寒论》中胃气的概念,2《伤寒论》在辨证中,谨察中焦,重视胃气,3《伤寒论》在治法、方药、服法、禁忌、预后等方面重视胃气
【中图分类号】R222.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5-2720(2009)15-0664-03【关键词】伤寒论;保胃气
祖国医学对“胃气”的认识由来已久,它是在长期医疗实践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灵兰秘典论》说:“脾胃者,仓廪之官,五味出焉”。《玉机真脏论》说“五脏者,皆廪于胃气,五脏之本也”。可见古代对胃气非常重视,胃气的充沛与否,是维持机体的正常功能和防病却疾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四季脾旺不受邪”,故历代医家无不重视保护人体的“胃气”。这一思想在仲景《伤寒论》中,表现得更加突出,值得认真探讨与总结。
1 《伤寒论》中胃气的概念
仲景所说的“胃气”一是指胃阳,如229条:“若胃中虚冷,不饮食者,饮水则哕”,是说胃阳虚衰,不能纳化水谷,不但饮食减少,甚则饮水之后,水寒之气上搏,胃气上逆则作哕。
一指胃阴而言,如71条:“太阳病,发汗后,大汗出,胃中干,烦燥不得眠,欲得饮水者,少少与饮之,令胃气和则愈”,是说表汗太过,汗出津伤,津亏胃燥,这是胃阴不足,少少与饮之,滋润胃燥,胃阴充足即愈。
一指脾胃之阳而言(也叫中气),如73条:“太阳病,腹满而吐,食不下,自利益甚,时腹自痛者……”,这是脾胃之阳不振,寒湿不化,升降功能失常所致。
一指脾胃之阴而言,如249条:“趺阳脉浮而涩,浮则胃气强,涩则小便数,浮涩相搏,大便则硬,其脾为约,麻子仁丸主之”。这条就是说脾被胃所约束,不能为胃行其津液,脾胃之阴都不足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5915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