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保健》 > 2009年第18期
编号:11892537
昏迷患者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15例护理体会
http://www.100md.com 2009年6月25日 《中国保健》 2009年第18期
     深静脉血栓形成是神经外科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尤其是下肢深静脉血栓多见。昏迷患者肢体活动障碍,加之长期卧床,活动减少,使血流速度减慢,血液淤滞并处于高凝状态,容易引起DVT。同时DVT使血液回流受到明显影响,导致远端组织水肿及组织缺氧。病人一旦并发DVT不仅增加病人痛苦,严重者还可发生肺栓塞而危及生命。

    1 临床资料

    2005年3月~2009年4月我科共收治昏迷患者135例,并发DVT15例,男8例,女7例。年龄26-79岁。患者主要临床表现为患肢肿胀,皮温升高。本组患者均经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为DVT。

    2 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的原因

    2.1 血流速度缓慢:①肢体功能障碍:由于患者昏迷,肢体主动运动障碍,造成血流速度缓慢。②卧床:由于患者长期卧床,导致血流速度缓慢。

    2.2 血液高凝状态:高颅压患者应用脱水剂时,造成机体水分不足,血液处于高凝状态。

    2.3 静脉内膜损伤:正常血管内膜是血小板聚集的生理屏障,当血管内膜损伤后,血小板便黏附其上发生聚集,并释放生物活性物质,进一步加重血小板的聚集,促使血栓形成。

    3 治疗结果

    13例患者给予溶栓+抗凝治疗及采取相应护理措施症状消失,2例突发PE,抢救无效死亡。

    4 护理

    4.1 护理人员应对DVT加以重视,做好高危人群的健康指导。

    4.2 DVT的早期观察与预防:昏迷患者往往多伴有肢体活动障碍或言语障碍。并且患者多为长期卧床,无自主活动能力,血液循环差,增加了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下肢静脉血栓因静脉回流障碍引起,临床表现最为明显的是下肢肿胀。应密切观察下肢肿胀的程度。

    预防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护理:①防止血流滞缓、给予卧床患者定时翻身,并帮助患者做下肢被动运动。②防止血液高凝状态,补充液体量,防止血液浓缩。③防止静脉内膜损伤:化学性、机械性刺激均可致静脉内膜损伤,因此,在不影响疗效的情况下应将药液稀释至最低浓度,减少对血管的刺激;行静脉穿刺置管时必须提高操作技能,避免反复穿刺。

    4.3 DVT形成的护理:急性期患者应绝对卧床休息10~14d,可定时更换体位。在溶栓治疗期间,抬高患肢30°,以促进血液回流,降低下肢静脉压,从而减轻水肿和疼痛。勿按摩肢体,防止栓子脱落,发生DVT后,由于组织缺血、缺氧、皮肤温度可逐渐由暖变冷,从皮肤温度可反映出血液循环的情况。此时需进行保暖,但不宜用热敷法。, 百拇医药(姜雪兰 王海英 林 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