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保健》 > 2009年第18期
编号:11892552
糖尿病酮症酸中毒32例治疗体会
http://www.100md.com 2009年6月25日 《中国保健》 2009年第18期
     糖尿病酮症酸中毒(DKA)为糖尿病(DM)的一种常见的急性严重并发症,也是糖尿病患者的主要死因。我院自2005年1月~2008年12月年来共收治DKA患者36例,采用小剂量胰岛素持续静脉滴注及积极纠正水、电解质紊乱等治疗,临床效果满意,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本组32例均为住院DKA患者,其中男22例,女10例,年龄16~62岁,平均41岁。1型糖尿病10例,2型糖尿病22例,病程1~20年。

    1.2 临床表现:32例中,以“三多一少”表现为主,加重10例,食欲下降12例,急腹症为主2例,表情淡漠为主1例,昏迷6例,无明显症状者1例。

    1.3 实验室检查:32例空腹血糖波动在13.3~30.1mmol/L,平均(23±4)mmoL/L,尿糖(++)~(+++),尿酮(++)~(++++);二氧化碳结合力(CO2CP)10~19.2mmol/L;血钾浓度<3.5mmol/L者6例,3.5~5mmol/L者28例,>5.5mmol/L者2例,血钠浓度120~150mmol/L,平均(135±4)mmoL/L;血尿素氮5.4~8.9mmol/L,平均(6.13±0.10)mmoL/L。

    1.4 治疗方法:立即建立静脉输液双通道,一条用小剂量胰岛素持续静脉点滴,生理盐水中加入普通胰岛素(RI)以每小时4~6IU速度(如用微量泵则按每50m1)生理盐水加RI 50IU的比例,以4~5ml/h速度持续泵入;如用输液泵则按每500ml加RI 50IU的比例,以每分钟14~16滴速度持续滴入。治疗中每小时复查血糖、尿酮一次,随时调整胰岛素用量,如果血糖下降<1.2mmol/(L·h),则胰岛素用量加倍,如血糖下降>6mmol/(L·h),则胰岛素用量减少1/3。当血糖下降至14mmol/L左右时,胰岛素应逐步减量并改用5%葡萄糖或葡萄糖盐水,如血糖降至14mmol/L以下,可给2:l液即2g葡萄糖加1U胰岛素,如血糖降至11.2mmol/L时,应输注3:l液,如血糖降至8.4mmol/L左右时,可输注4:1液继续静点,待病情稳定,尿酮为阴性,尿糖可(+),病人又能进食后改为皮下注射胰岛素1次,在停静滴胰岛素前1h,皮下注射胰岛素1次,量为8~12IU以防血糖反跳。补液:最初3h输入1000~2000ml,24h补液4000~5000ml,重度失水者可输入6000~8000ml,鼓励多饮水,以减少输液量。补钾:在胰岛素治疗开始后即补钾,每小时补1g左右,24h补给6~8g;当碳酸氢根离子<9mmol/L,补充5%NaHCO3液。祛除诱因、治疗合并症、积极抗感染等,对酮症酸中毒治疗非常重要,必须同步进行。

    2 结果

    经以上综合治疗,32例中除1例合并糖尿病性肾病患者因肾功能衰竭死亡外,其中31例血糖均在20h内降至8.0~10.0retool/L,3例分别于第2天或第3天达到上述标准。血钾、钠、氯、二氧化碳结合能力恢复正常,尿糖、尿酮消失,经2~3w综合治疗,均痊愈出院。

    3 讨论

    DKA是由于机体胰岛素缺乏引起的高血糖、高酮血症和代谢性酸中毒为主要改变的临床综合征。常见于1型糖尿病者2型糖尿病伴应激时。可在多种诱因下发生,其中以感染最常见,因此,治疗首先予外源性胰岛素,迅速控制体内代谢紊乱,小剂量胰岛素[0.1U/(kg·h)]有简便、有效、安全,较少引起脑水肿、低血糖、低血钾等优点,且血清胰岛素可恒定达到100~200mIU/L。这一血清胰岛素浓度已有抑制脂肪分解和酮体生成的最大效应,且有相当强的降血糖效应,而促进钾离子转运的作用较弱。本组治疗中很少发生低血糖,且避免了因血糖下降过快诱发脑水的发生,抢救成功率明显提高。除了静滴胰岛素外,最重要的治疗措施是足量补液。因DKA患者大多有不同程度的脱水,脱水使胰岛素不能充分发挥作用,应立即补充生理盐水,对意识清楚的患者鼓励饮水。补钾DAK患者一般都有钾丢失和体内缺钾,因此如果患者没有肾功能障碍或高血钾。一般有尿后既应开始静脉补钾,总量每日可补氯化钾6~8g,一般在DAK纠正静脉补钾停止后仍需继续服钾盐1w左右。至于补碱(5%碳酸氢钠)必须在酸中毒明显,即HCO3-≤9.0mmol/L时进行,否则可造成脑脊液pH的反常降,低,即脑脊液酸中毒加重组织缺氧。

    [参考文献]

    [1]戴自英.实用内科学[M].第8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0:665.

    [2]叶任高.内科学[M].第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811., 百拇医药(赵 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