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高血压的护理
【中图分类号】R544.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2720(2009)34 - 1714 - 02
高血压病是常见的心血管疾病,一般是指体循环动脉血压增高,成人收缩压等于或高于21.3KPa(160mmHg)或舒张压等于或高于12.6KPa(95mmHg)为高血压。它是危害人体健康的常见病之一。是一种中老年人常见的疾病。以高血压为主要危险因素的心脑血管疾病已成为我国居民致残死亡的主要原因,因此,掌握高血压的特点,早诊断、早治疗、给患者正确的护理指导,精心护理,对治疗和预后均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1 一般护理
1.1 早期患者宜适当休息工作过度紧张者、血压较高、症状明显或伴有脏器损害表现者应充分休息。适当的休息和充分的睡眠对降低血压都有好处。要保持病室安静、光线柔和,尽量减少探视,保证充足的睡眠。护理操作亦相对集中,动作轻巧,防止过多干扰加重患者的不适感。当血压通过治疗稳定在理想水平,无明显脏器功能损害时,除了保证足够的休息外,还要注意生活起居有规律,不宜过度劳累,避免看情节恐怖、紧张的电视、电影,注意劳逸结合,运动量不宜太大,可进行适当的体育锻炼,如散步、打太极拳,不宜长期静坐或卧床。鼓励患者树立乐观主义精神。生活中不易激动、愤怒、压抑、悲伤。应采取疏导的方法来解除病人恐惧、自卑、孤独的不良心理状态,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密切观察血压的变化及心率,定时测体重,测血压每日早晚二次并记录(清晨未起床活动前、晚上睡觉静卧二十分钟后)。保持大便通畅,注意防寒。因为高血压病患者发生脑出血也常与受寒有关。在平时要注意观察预防,如注意头痛性质、精神状态、视力、语言能力等脑血管疾病的表现;观察有无呼吸困难、咳嗽、咳泡沫痰、突然胸骨疼痛等心脏损害表现;观察尿量变化、昼夜尿量比例、水肿,并参考血肌酐等肾功能检查,以便及早发现肾功能不全等。此外,还要定期门诊复查。使其主动配合服药[1]。
, 百拇医药
1.2指导、调节病人饮食对于高血压病患者的饮食主要是要坚持低钠、低脂、低胆固醇饮食,这样能使血压下降,并可增加利尿剂(治高血压的药物)的降压效果和减少利尿剂的低钾反应。一般食盐量为每天5~6g,对于肥胖者还应限制食物的总热量和脂肪饮食,每日肥肪不超过30~40g,并适当增加活动,以减轻体重,减少心脏负荷。还要避免刺激性食物,限制动物脂肪、内脏、鱼子、软体动物、甲壳类动物;忌烟酒、咖啡和浓茶;辛辣、肥腻及过甜食物。要避免大量饮水,进食宜少量多餐,不要过饱。平时还要增加蔬菜、水果、高纤维素食物的摄入。
2 心理护理
注意心理护理,加强卫生宣教,有针对性地向病人讲解高血压病的一般常识。高血压患者有着病程长、见效慢、多反复发作的特点,患者长期受疾病的折磨,情绪波动大,身心疲惫,血压恒定性增高,多数患者潜在着焦虑、紧张、恐惧抑郁的心理。因此护理人员要做好心理疏导,调节情绪,变换心境,安慰鼓励,使之不断振奋精神,与疾病做顽强斗争,同时要取得家庭和社会的配合,这样对治疗可取得一定的“正效应”作用。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在理解病情的基础上,在接受、支持和保证三原则进行治疗性接触,参与患者交谈,有计划,有步骤,由浅入深、由表及里地掌握患者的心理状态,给患者以直接性的心理援助。情绪激动是血压突然大幅度增高和发生脑血管意外的重要因素之一。故应经常注意患者思想情绪,精神状态,鼓励病人心胸开朗、乐观。调整心理,稳定情绪,根据患者的性格特点,提出改变不良性格和生活习惯的方法,使患者学会自我调节情绪,保持心理平衡,对高血压的预防和治疗都有好处。
, 百拇医药
3 护理时的病情观察
高血压早期多无明显症状,常见的有头痛、头晕、耳鸣、眼花、失眠、乏力等。严重时出现烦躁、心悸、呼吸困难、视力模糊等。高血压病患者,常有情绪不稳定,如压抑、敌意、攻击性或依赖性矛盾性格,心情烦躁、易怒、记忆力减退等。少数病人甚至会出现兴奋、躁动、忧郁、被害妄想等精神症状。病人常诉头痛、头晕、眩晕耳鸣,但这些症状并非都是高血压病所致,要仔细观察才能鉴别。如高血压性头痛、头晕多发生在早晨,经服用降压药后症状可减轻或消失。心悸、气短在高血压早期偶而出现,老年人如有呼吸急促(尤其在夜间),心前区憋闷则可能是早期心力衰竭或冠心病的表现。此时注意观察病人肺底部有无干性啰音,心尖部III级收缩期风样杂音、奔马律、第四心音等体征,以便及时处理。病人血压波动大,常受体位、时间、活动等因素影响,且有显著差异。故因注意观察病人卧位与立位,早晨与晚上、休息与活动时血压变化的规律,以指导病人合理安排生活[2]。高血压病患者平时要十分注意避免血压剧变的因素,如不要参加易引起精神高度兴奋的活动;在冬天要注意保暖,以避免寒风侵袭引起血管突然收缩;要禁止吸烟,因烟中的尼古丁可导致血管痉挛;要预防便秘,因便秘造成病人排便用力,易使血压升高;要节制性生活,因过度性生活会引起血压急剧上升。另外,还要预防体位性低血压(因某些降压药物有些副作用),如出现头昏、眼花、恶心、眩晕、昏厥等。预防方法是要避免久站不动、突然下蹲或头部朝下的动作,改变姿势时动作要缓慢,淋浴时水温不宜过高。如一旦发生低血压要立即平卧,抬高脚部,就可得到缓解。测量血压应在固定条件下测量:测量前患者须静坐或静卧30 min,同一血压计,同一侧肢体。当测量血压高于160/100 mm Hg,应及时告知医生并给予必要的处理[3]。如发现患者血压急剧升高,同时伴头痛、呕吐等症状时,应考虑发生高血压危象的可能,应立即通知医生并让患者卧床、吸氧。同时备好快速降压药物、脱水剂等,如患者出现抽搐、躁动,则应主意安全。对有心、脑、肾并发症患者应严密观察血压波动情况,详细准确记录24出入量。对失眠或精神紧张者,要做好心理护理,同时配以药物治疗。高血压病患者在服药时还要注意药物的不良反应。药物剂量一般从小剂量开始,多数患者需长期服用维持量,但要注意降压不要过低、过快,尤其是血压重度增高多年的病人。因此,要注意开始药物治疗后有无不适反应,以调整药物的使用;还要监督病人遵医嘱服药,不可根据自己感觉来增减药物;服药要准时,也不可忘记服药或以下次服药时补上次的剂量,更不能自行突然撤换药物。特别是老年人对降低药物敏感而受性差,应依据病情,采用适合老年人服用的剂型。使血压缓慢逐步降低到最适当水平,防止血压迅速下降,导致一系列不良反应暂时晕厥脑血栓形成心绞痛等。如长效剂、控释剂和缓释剂,避免多次用药的麻烦,又可较久的维持降压药物的血液浓度,避免短效药物引起血压骤然下降,影响心、脑、肾等重要脏器的血液供应。
, http://www.100md.com
在对高血压病人的治疗和预后上,恰当的护理与合理的治疗同等重要。我们在护理工作中,应细致观察、精心护理,以便病人早日康复。
【参考文献】
[1] 姚菊峰,张亚靖,孙静,等.高血压病人干预前后知识、行为态度差异分析.实用护理杂志,2001,17(2):1.
[2] 李洁琼,李亚茹,伍宏艳.高血压患者健康教育的行为干预.中华现代护理学杂志,2004,1(2):9.
[3] 王馨,自惠芙,马克敏.高血压防治相关知识对患者血压控制状况的影响[J].中华流行流学杂志,2003,24(12):1082., 百拇医药(于 利)
高血压病是常见的心血管疾病,一般是指体循环动脉血压增高,成人收缩压等于或高于21.3KPa(160mmHg)或舒张压等于或高于12.6KPa(95mmHg)为高血压。它是危害人体健康的常见病之一。是一种中老年人常见的疾病。以高血压为主要危险因素的心脑血管疾病已成为我国居民致残死亡的主要原因,因此,掌握高血压的特点,早诊断、早治疗、给患者正确的护理指导,精心护理,对治疗和预后均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1 一般护理
1.1 早期患者宜适当休息工作过度紧张者、血压较高、症状明显或伴有脏器损害表现者应充分休息。适当的休息和充分的睡眠对降低血压都有好处。要保持病室安静、光线柔和,尽量减少探视,保证充足的睡眠。护理操作亦相对集中,动作轻巧,防止过多干扰加重患者的不适感。当血压通过治疗稳定在理想水平,无明显脏器功能损害时,除了保证足够的休息外,还要注意生活起居有规律,不宜过度劳累,避免看情节恐怖、紧张的电视、电影,注意劳逸结合,运动量不宜太大,可进行适当的体育锻炼,如散步、打太极拳,不宜长期静坐或卧床。鼓励患者树立乐观主义精神。生活中不易激动、愤怒、压抑、悲伤。应采取疏导的方法来解除病人恐惧、自卑、孤独的不良心理状态,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密切观察血压的变化及心率,定时测体重,测血压每日早晚二次并记录(清晨未起床活动前、晚上睡觉静卧二十分钟后)。保持大便通畅,注意防寒。因为高血压病患者发生脑出血也常与受寒有关。在平时要注意观察预防,如注意头痛性质、精神状态、视力、语言能力等脑血管疾病的表现;观察有无呼吸困难、咳嗽、咳泡沫痰、突然胸骨疼痛等心脏损害表现;观察尿量变化、昼夜尿量比例、水肿,并参考血肌酐等肾功能检查,以便及早发现肾功能不全等。此外,还要定期门诊复查。使其主动配合服药[1]。
, 百拇医药
1.2指导、调节病人饮食对于高血压病患者的饮食主要是要坚持低钠、低脂、低胆固醇饮食,这样能使血压下降,并可增加利尿剂(治高血压的药物)的降压效果和减少利尿剂的低钾反应。一般食盐量为每天5~6g,对于肥胖者还应限制食物的总热量和脂肪饮食,每日肥肪不超过30~40g,并适当增加活动,以减轻体重,减少心脏负荷。还要避免刺激性食物,限制动物脂肪、内脏、鱼子、软体动物、甲壳类动物;忌烟酒、咖啡和浓茶;辛辣、肥腻及过甜食物。要避免大量饮水,进食宜少量多餐,不要过饱。平时还要增加蔬菜、水果、高纤维素食物的摄入。
2 心理护理
注意心理护理,加强卫生宣教,有针对性地向病人讲解高血压病的一般常识。高血压患者有着病程长、见效慢、多反复发作的特点,患者长期受疾病的折磨,情绪波动大,身心疲惫,血压恒定性增高,多数患者潜在着焦虑、紧张、恐惧抑郁的心理。因此护理人员要做好心理疏导,调节情绪,变换心境,安慰鼓励,使之不断振奋精神,与疾病做顽强斗争,同时要取得家庭和社会的配合,这样对治疗可取得一定的“正效应”作用。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在理解病情的基础上,在接受、支持和保证三原则进行治疗性接触,参与患者交谈,有计划,有步骤,由浅入深、由表及里地掌握患者的心理状态,给患者以直接性的心理援助。情绪激动是血压突然大幅度增高和发生脑血管意外的重要因素之一。故应经常注意患者思想情绪,精神状态,鼓励病人心胸开朗、乐观。调整心理,稳定情绪,根据患者的性格特点,提出改变不良性格和生活习惯的方法,使患者学会自我调节情绪,保持心理平衡,对高血压的预防和治疗都有好处。
, 百拇医药
3 护理时的病情观察
高血压早期多无明显症状,常见的有头痛、头晕、耳鸣、眼花、失眠、乏力等。严重时出现烦躁、心悸、呼吸困难、视力模糊等。高血压病患者,常有情绪不稳定,如压抑、敌意、攻击性或依赖性矛盾性格,心情烦躁、易怒、记忆力减退等。少数病人甚至会出现兴奋、躁动、忧郁、被害妄想等精神症状。病人常诉头痛、头晕、眩晕耳鸣,但这些症状并非都是高血压病所致,要仔细观察才能鉴别。如高血压性头痛、头晕多发生在早晨,经服用降压药后症状可减轻或消失。心悸、气短在高血压早期偶而出现,老年人如有呼吸急促(尤其在夜间),心前区憋闷则可能是早期心力衰竭或冠心病的表现。此时注意观察病人肺底部有无干性啰音,心尖部III级收缩期风样杂音、奔马律、第四心音等体征,以便及时处理。病人血压波动大,常受体位、时间、活动等因素影响,且有显著差异。故因注意观察病人卧位与立位,早晨与晚上、休息与活动时血压变化的规律,以指导病人合理安排生活[2]。高血压病患者平时要十分注意避免血压剧变的因素,如不要参加易引起精神高度兴奋的活动;在冬天要注意保暖,以避免寒风侵袭引起血管突然收缩;要禁止吸烟,因烟中的尼古丁可导致血管痉挛;要预防便秘,因便秘造成病人排便用力,易使血压升高;要节制性生活,因过度性生活会引起血压急剧上升。另外,还要预防体位性低血压(因某些降压药物有些副作用),如出现头昏、眼花、恶心、眩晕、昏厥等。预防方法是要避免久站不动、突然下蹲或头部朝下的动作,改变姿势时动作要缓慢,淋浴时水温不宜过高。如一旦发生低血压要立即平卧,抬高脚部,就可得到缓解。测量血压应在固定条件下测量:测量前患者须静坐或静卧30 min,同一血压计,同一侧肢体。当测量血压高于160/100 mm Hg,应及时告知医生并给予必要的处理[3]。如发现患者血压急剧升高,同时伴头痛、呕吐等症状时,应考虑发生高血压危象的可能,应立即通知医生并让患者卧床、吸氧。同时备好快速降压药物、脱水剂等,如患者出现抽搐、躁动,则应主意安全。对有心、脑、肾并发症患者应严密观察血压波动情况,详细准确记录24出入量。对失眠或精神紧张者,要做好心理护理,同时配以药物治疗。高血压病患者在服药时还要注意药物的不良反应。药物剂量一般从小剂量开始,多数患者需长期服用维持量,但要注意降压不要过低、过快,尤其是血压重度增高多年的病人。因此,要注意开始药物治疗后有无不适反应,以调整药物的使用;还要监督病人遵医嘱服药,不可根据自己感觉来增减药物;服药要准时,也不可忘记服药或以下次服药时补上次的剂量,更不能自行突然撤换药物。特别是老年人对降低药物敏感而受性差,应依据病情,采用适合老年人服用的剂型。使血压缓慢逐步降低到最适当水平,防止血压迅速下降,导致一系列不良反应暂时晕厥脑血栓形成心绞痛等。如长效剂、控释剂和缓释剂,避免多次用药的麻烦,又可较久的维持降压药物的血液浓度,避免短效药物引起血压骤然下降,影响心、脑、肾等重要脏器的血液供应。
, http://www.100md.com
在对高血压病人的治疗和预后上,恰当的护理与合理的治疗同等重要。我们在护理工作中,应细致观察、精心护理,以便病人早日康复。
【参考文献】
[1] 姚菊峰,张亚靖,孙静,等.高血压病人干预前后知识、行为态度差异分析.实用护理杂志,2001,17(2):1.
[2] 李洁琼,李亚茹,伍宏艳.高血压患者健康教育的行为干预.中华现代护理学杂志,2004,1(2):9.
[3] 王馨,自惠芙,马克敏.高血压防治相关知识对患者血压控制状况的影响[J].中华流行流学杂志,2003,24(12):1082., 百拇医药(于 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