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保健》 > 2009年第36期
编号:11876349
提高临河区农牧区肺结核可疑症状者查痰率措施的研究
http://www.100md.com 2009年12月25日 《中国保健》 2009年第36期
提高临河区农牧区肺结核可疑症状者查痰率措施的研究

     中图分类号 R52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5-2720(2009)36-1955-02

    临河区地域广阔,偏远农牧区肺结核可疑症状者就诊后不易合作,尤其在留取痰标本上不合作尤为突出。他们就诊后除留取当天一个痰标本后,剩下两个痰标本很难留齐。这严重影响了肺结核可疑症状者的痰检率。对病人发现和管理工作起到了极为消极的作用,我们通过初诊前干预措施,对其痰检率影响的研究,取得了较为满意的结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来源 是临河区疾控中心结核病控制项目门诊2007年登记的偏远乡镇农牧区人口中结核病可疑症状者就诊登记资料。

    1.2 研究方法 把全部肺结核可疑症状者分为两组,第一组(对照组)为未采取干预措施前的1~6月份登记的资料:第二组(研究组)为采取干预措施后的7~12月份登记的资料。然后对2组资料的痰检情况、痰检率和抗酸杆菌涂阳检出率进行分析研究。

    1.3 干预措施 未采取干预措施的对照组,按国家结核病控制项目规定病人发现程序进行,既有肺结核可疑症状者就诊~x线检查(胸透阳性者摄X线胸片)-查痰(3个痰标本,即时痰、夜间痰、晨痰)。采取干预措施的研究组,即对肺结核可疑症状者来就诊时,对国家结核病控制项目规定病人发现程序略加改动,改为:有肺结核症状可疑者留取3个痰标本~就诊~x线检查-查痰。具体为结核病控制项目门诊医生对痰标本未留齐的疑似患者不急于让他们就诊,而是对他们先进行健康教育,给予结核病防治知识宣教,让就诊者留齐3个痰标本后,再给予初诊就诊登记。

    2 结果

    2.1 两组痰检情况 在2组肺结核可疑症状者中,对照组400例中,送检1次痰者400例,占100%;送检2次痰者306例,占76.5%;送检3次痰者233例,占58.3%。研究组中253例,有245例均送检3次痰,占96.8%;不送检痰人数8人,占3.2%。不送痰检的肺结核症状可疑者,自感没有病而不再送检,见表1。

    2.2 两组痰检率比较,见表2。

    2.3 两组抗酸杆菌阳性检出率比较,见表3。

    3 讨论

    3.1 对就诊的肺结核症状者要求留取3个痰标本检查,是国家结核病控制项目实施指南中规定的病人发现程序要求。但是在日常的结核病控制项目实施过程中,在偏远农牧区的就诊者中,他们在按结核病控制项目规定程序就诊时,往往除留取当天的即时痰1个痰标本外,第2、3个痰标本很难留齐。这样必然严重影响了结核病可疑症状者的痰检率。我们通过干预措施,偏远农牧区可疑就诊者的痰检率从76.5%提高到96.8%,提高了20.3个百分点,取得了明显效果,两组结核病可疑症状就诊者的痰检率有显著性差异(P<0.01)。

    3.2 痰检率低的原因在于现行就诊程序中,按照国家结核病控制项目指南,涂阳病人发现程序为:有肺结核可疑症状者-X线检查一查痰,这样往往一部分可疑者第一次就诊后,由于经胸部X线检查阴性结果后,自认为没有病而不再送检。因此,再瞩其留取第2、3次痰标本检查就很难了。偏远农牧区尤其如此。如果对上述规定病人发现程序略加改动,将国家结核病控制项目实施指南规定涂阴病人发现程序可疑症状者就诊-胸X线检查-查痰,改为有结核病可疑症状者留齐3个痰标本~就诊~X线检查(胸透阳性者照胸片)~查痰。结核病控制项目门诊医务人员在可疑症状者就诊前加以干预,留齐3个痰标本后再予以登记就诊,可使肺结核可疑症状者的痰检率明显提高。

    3.3 世界卫生组织(WTO)在全球结核病规划中明显提出DOTS的5个组成部分中,首先是痰涂片发现结核病,因此,在提高肺结核病人发现率方面,除了加强行政干预,加强综合医院转诊和加强痰检质量控制等措施外,如何采取各种有效措施提高结核病可疑症状者的痰检率也是一条重要途径。在本研究中,通过对肺结核可疑症状者初诊前干预措施,提高痰检率20.3个百分点,在涂阳检出不变的情况下,提高涂阴病人发现率8.12个百分点((96.8%-76.5%)×0.4),这对本地区提高肺结核病人发现率起到了重要积极作用。, http://www.100md.com(李 忠)